为推动斗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助推“书香校园”建设,2023年10月11日,珠海市斗门区2023年中小学读书活动之“初中生演讲比赛”决赛活动在珠峰实验学校举办,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杨永聪主任、斗门区教育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苏国华老师携斗门区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莅临指导。 本次演讲比赛以“传承斗门非遗,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自18所学校的参赛选手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述说着自己的对非遗的理解,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不同的风格表达着同样真挚的情感,传递着最深刻的文化领悟,诠释了非遗的精神内涵。 斗门区莲洲镇横山初级中学梁嘉欣:《弘扬斗门非遗——七月三十装路香》——在质朴宁静的莲洲镇,有一项“低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月三十装路香,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斗门区白藤湖初级中学李佩薇:《让斗门非遗文化在吾辈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文明不败;情系非遗,心铸未来。 斗门区城东中学刘芷佑:《弘扬飘色,传承非遗》——柔情的黄杨河,是斗门人爱戴的母亲。她哺育了鱼米之乡的富庶,惊艳百年岁月,铸就斗门文化的代表之一乾务飘色。 珠海新徽实验学校段世杰:《弘扬飘色,传承非遗》——古人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圆月是团圆,月饼亦是如此,月饼的香甜软糯令无数中国人民喜爱,而在斗门历史中有一款月饼令人回味无穷。 斗门区第四中学谢曦雨:《以传承之活水,载非遗之轻舟》——河网如织,五川逐涌,斗门之美,在山川风物间,在人文风貌里,在不断的传承之中;独具特色的斗门非遗文化,是千百年来斗门人智慧的结晶。 斗门区第二中学林嘉慧:《弘扬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斗门,携岭南风韵、集文化魅力于一身,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属于我们当代青年。 斗门区实验中学海雨辰:《弘扬非遗,传承美好》——半边云水半边天,疍家婚嫁囍歌连。火龙瑞狮舞盛世,飘色竞艳赛天仙。 斗门区箐华学校洪彩欣:《斗门水上婚嫁——唱出水乡幸福》——在斗门,有这样一种中国式浪漫,它以船为交通工具、以咸水歌来贯穿婚嫁全过程。 斗门区六乡镇初级中学林家晴:《细品咸茶风味,传承好客民风》——客家咸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饮食风味之一。 斗门区西湖学校黄慧茹:《无形的瑰宝》——一条鲈鱼摆尾,掀起财富的洪流。一套传统技艺,卷起文化的飓风。白蕉海鲈疍家手艺不仅带来鲜美的口感,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民智慧的结晶。 斗门区博雅中学郭梓涵:《青山青,斗门新》——只要山常青,中华文化的骨血就会澎湃不息。三座历经岁月更迭而巍然不动,阅尽人世变迁而长存依旧的青山。 斗门区城南学校蔡家怡:《弘扬斗门非遗,传承斗门文化》——斗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 斗门区珠峰实验学校曾籽茹:《品咂凉茶味,传承非遗蕴》——一碗凉茶传递的不仅是草药味,更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民间技艺和养生智慧。凉茶虽苦,却苦尽甘来。 斗门区斗门镇赤坎初级中学吴丹婷:《家乡美食,百年传承》——一条条色泽鲜明,肥瘦相间的叉烧,让人垂涎三尺。虽是平凡的食材,但每个细细品味的人都能从中感知其背后的用心与用情。 斗门区莲洲镇莲溪学校周静雅:《水上婚嫁,未来好美》——水上婚嫁是一个充满斗门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她独特的婚俗之美,让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斗门区乾务镇初级中学唐语婷:《飘一段天香色,叙一脉非遗情》——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谭祺诺:《让非遗绽放更迷人的光彩》——世代相传非遗技,民间智慧不可忘。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初级中学贺靓:《讲好斗门故事,传承非遗文化》——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演讲结束,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杨永聪主任对本次活动作点评。他对参赛选手精彩的表现高度赞许,他认为每一位选手都通过演讲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自己的力量,充分展现了非遗魅力,加深了在场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杨永聪主任还强调,当代中学生应该利用年轻化的优势,凭借自身力量将非遗文化与新时代有机结合,努力使传统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将其发扬光大。 斗门区教育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苏国华老师则表示本次演讲活动充分体现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各位选手在本次演讲比赛中充分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和成长,同时也树立了更强大的文化自信。最后,苏老师公布各选手排名并与评委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状。 斗门区2023年中小学读书活动之“初中生演讲比赛”圆满落下帷幕,而斗门新时代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将一直在路上。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加深了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斗门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本次比赛有助于非遗文化在当代青少年心中种下保护、传承和创新的种子,有助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斗门师生将同心合力,擎一叶青青之芽,承一脉非遗之芳华,让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继而走向世界,遍地开花! 图片:语文科组<div>文字:刘俐君</div><div>编辑:刘俐君</div><div>一审:卢晓彤、邱腾芳</div><div>二审:苏国华、彭东渝</div><div>签发:张华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