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历史建筑打卡——红博广场

越地吴人

<p class="ql-block">红博广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广场中心,这个位置也被誉为哈尔滨城市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原有尼古拉东正教教堂,文革时期被毁。在教堂的遗址上成立了今天的红博购物广场,购物广场总体是在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下端是由绿色玻璃做成的台阶状金字塔样式的基座,象征着哈尔滨建设蒸蒸日上;绿色寓意着“可持续发展”;基座上面一个不锈钢圆球代表了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结晶,也象征着天鹅项下的珍珠;钢球与立柱构成字母“H”,是黑龙江、哈尔滨汉语拼音与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最上面金色的雪花代表了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风貌与繁荣。建成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不论它的商业繁荣与否,红博广场这个位置依然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城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红军街50号,是一座古典欧洲巴洛克式的建筑。始建于1906年,建筑顶部有带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长方形底扁形和半圆穹顶,使整个建筑错落有致造型优雅。红色的穹顶,土黄色的墙面间以白色的线脚装饰,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映衬下,色彩明快而雅致,虽经百年风雨沧桑,风采仍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博物馆原为莫斯科商场,是中东铁路局商务公司1906年投资兴建,商场于19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销售从俄罗斯和西欧进口商品。1922年改为博物馆。如今,九十多年过去了,它似乎又要回到它的起点,博物馆临街的十五个各自出入互不相通的独立单元,绝大部分出租成商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在省博物馆附近,有一座被称作“小洋房”的独栋别墅,它独到的艺术造型和品味,使其在周围高楼林立的环境中一枝独秀,显得十分突出。这就是哈尔滨市的一类保护建筑——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p> <p class="ql-block">位于红军街38号的这栋“小洋房”,是20世纪初期新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上的杰出作品,建筑面积776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最初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所,1921-1924年,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1950-1952年为前苏联专家楼,之后为铁路职工住宅。</p> <p class="ql-block">建筑正面采用三心拱券扁圆窗口,饰以凹凸几何线段,洞口以夸张的尺度,重点突出凹凸花饰。建筑造型富于变化,形体错落有序,虚实有致,比例协调优美,色调高雅宜人,曲线动感丰富,建筑轻快活泼,充满朝气。帐蓬式尖顶阁楼与新艺术形态的木结构檐饰、阳台、垂挂、栏杆、门窗和谐优美,表现出浓郁的田园风光特色。绿色屋顶,乳黄色墙面,充满活力。楼顶搭建的木凉亭四面临风,视野开阔,置身其中,神清气爽。整体建筑飘逸之变,典雅清新,堪称建筑艺术与功能性有机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座矗立在哈尔滨红博广场东南侧的欧式建筑为哈尔滨现存的一座文艺复兴风格保存较好的老建筑——梅耶洛维奇宫,现为哈市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大楼建于1921年,设计者为尤·彼·日丹诺夫。整个建筑遵循横向五段竖向三层顶间的严谨结构,以古典柱式为建筑主题,典型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有着法国蒙沙式坡顶,镂空女儿墙及砌块式墙体的凝重感,部分体现着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子。半圆形券、马蹄窗、厚重墙、圆形穹顶、水平的厚檐,给人一种统一和条理性,追求理性的稳定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附近新建的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意大利领事馆旧址,虽然历经近百年的风吹日晒,如今依然保存完好,优美典雅地伫立在喧闹的都市中。体现了意大利城堡式建筑风格,集瞭望性、封闭性、神秘性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绕楼一圈,外墙的精美浮雕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八角形的外墙,一层一层向上叠加,直到三层为一个八角形的阁楼,让人觉得精巧而不沉闷。</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黑龙江博物馆广场西侧,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为哈尔滨一类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塔高约18米,分为基座、底座、主塔、塔身、铜像五部分。铜像高3.5米,宽约2米,由前苏联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两个塑像组成。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镶着铜铸的四面红旗和镰刀斧头麦穗的党徽。主塔呈锥台型,四面镶嵌铜质前苏联国徽,下方镶嵌铜铸的俄文碑文写着:"为了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自由和独立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宽厚的底座上部白色大理石板上中文碑文为:"为中国的自由与独立,在解放东北作战中牺牲的苏军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北方剧场i成了纪念碑的背景板</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冰雪运动雕塑体现了冰城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中心医院是一组占地面积较大,科目齐全的综合医院组群。这个医院,早年是由许多外观别致,造型优美,颇具特色的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和一部分楼房组成的。建筑物构成比较丰富活泼,适当的间隔使各科室自成一体。除建筑本身意义以外,现今作为哈医大四院不仅是哈尔滨最早的医院,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医院中较早的一处,要早于北京协和、上海圣约翰和沈阳圣经等医院。</p> <p class="ql-block">当年负责哈尔滨铁路枢纽城市建设的首任工程师阿列克赛·克列缅季耶维奇·列夫捷耶夫设计并负责建造的。该建筑原为中东铁路哈尔滨中心医院药局兼药剂师住宅,后做门诊使用。1900年建成时,曾为一半二层一半一层的状态,1912年又将另一半加高至二层,成为中东铁路医院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老照片、老明信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