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站在在不同的高度能看到不同的景色,参加这种国内顶尖神经外科论坛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国内顶尖水平的教授所展现出的气质与文化底蕴是与众不同的。蔡勇老师和钟兴明老师给我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使我有幸能够在各方面教授的授课中,学习到最前沿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虽然部分内容对于身为刚入临床的我来说有些知识过于深奥,但总归也是小有收获,保留下来的电子资料今后也是我学习的助手。</p> <p class="ql-block">急性脑损伤(ABI)可以导致神经重症患者肺损伤(ALI),发生率在15-30%间;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ALL更是高达30%。华山杨磊老师在搜索最新临床发现后,对神经重症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提出了总结性的看法。1.如低频震荡通气(LPV)可减少肺损伤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强推荐在ARDS且无颅脑高压的TBI患者中使用。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改善动脉氧合,直接增加脑组织氧(pbtO2),但其会降低脑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导致颅内压升高,影响脑灌注压(CPP),故建议持续心脏和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测。3.对与重症患者,早期高氧血症与住院死亡率无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率升高,通常建议Paco2控制在正常水平,当颅内压升高而治疗无效时可控制在35mmHg以下;对颅内压(ICP)升高的ABI患者推荐氧分压控制在80-120mmHg,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mmHg。</p> <p class="ql-block">在对于目标体温管理(TTM)治疗的研究上,复旦姚海军老师提出:1.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8分且颅内压>30mmHg患者实施长监控TH可获得较好预后2.TTM启动越早越好且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在自主循环恢复后8h内开启3.此外,TTM易出现不良反应如感染、寒战、电解质凝血功能紊乱和循环系统受累等,这些姚老师对此也分点讲述了其预防治疗措施。</p> <p class="ql-block">对于近些天我一直在学习的颅内感染方面,在听了黎元和陈龙两位教授讲解之后有了系统性的认知。1.MRI作为脑膜炎感染的首选诊断,细菌感染和真菌结核感染分别会引起硬脑膜和软脑膜的环形强化,然而颅脑术后残腔和硬膜同样会出现环形强化,在后续的讨论环节黎元教授提出可以如出现diffusion升高则倾向感染,边缘贴合空洞且呈地图样分布、无水肿则考虑是一个修复过程。在对于蛛网膜下炎症与出血的鉴别,则可以加做SWI区分,SW较低则表示出血的可能性较大。2.中枢系统感染(CNSI)作为开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可高达33.3%。陈龙教授表示,在怀疑CNSI且无禁忌症时应尽快腰椎穿刺减压,进行CSF生化检查培养和血培养、以及CSF、PCT、乳酸等测定;而即使CSF为阴性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2-3次培养至少10d;当严重CNS且静脉治疗无效时(超48-72h)可考虑脑室髓鞘内注射抗菌治疗,但需根据病情严格控制种类剂量速度等,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并发症如癫痫,缺血性卒中,脑积水等。</p> <p class="ql-block">在后续的各医院病历交流分析的部分,湖州、绍兴、嘉兴、遵义以及金华的各位主任医师拿出了各自医院中遇到的特殊病历进行讨论。我们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钟兴明教授就近日科室内发生的一起“在院意外脑疝”为例,讲述了脑疝的影像学特征与其发生后的危险性,并提出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通过B超、CT判断视神经鞘等方式,达到早期诊断脑疝并且通过干预来避免其发生。值得一提的是,钟老师在对此病历做完总结汇报后,主持人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点评,表达了对在院意外脑疝预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演讲中提到的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只言片语难以阐述这次会议所带给我的成长与收获,作为首次参与这类顶级论坛的我而言,部分讲述内容难以理解是难以避免的。除了收获的知识之外,这次会议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国内顶级医院各位博士教授所带来的震撼。华山医院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最高殿堂,我自知难以企及,然而,这次会议给了我激励和鼓舞,让我明白成长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