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跨学科融合

风轻云淡

第三小组 <p class="ql-block">  松山湖北区学校顶层设计是大处着眼,无论都上课模式还是评价系统都是从实际出发,处处体现出先进性和优越性,我们从听课和集体评课复盘,深入理解他们课堂如果打破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让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从下面几方面谈一下几天听课所感、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 一、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松山湖北区学校非常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上课的坐姿,严谨的课堂用语,如:月光聚焦.老师说,请坐端,学生说,我坐端.还有每个教室门口都立着一个小黑板,写着“进门三件事:一放书包、水杯二拿书本,三安静看书”等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习惯的养成不是说一下就有效果,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直到习惯的养成。还有他们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定时完成课堂练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二、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北区学校,大力推广中医的学习,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渗透了中医理论知识,并且开设了中医兴趣班,这有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北区学校也能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具有世界视野和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三、无痕教育无声胜有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无声胜有声。北区学校通过在育人环境上,让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每一个建筑都会说话,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教师亲切的态度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学生由最初的需要提醒,逐渐内化成了自觉的行为,教育有痕变成了无痕。</p><p class="ql-block">四、从宏观上着眼从细节上入手。从教室里的桌面的学生名牌,到教室后面的照片墙、荣誉墙,到图书馆的摆设,无不彰显着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的关怀。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坚持进行评价反馈,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人格。对刚入职的教师专门培训学生的小组学习,让学生的的小组学习规范化,更加富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  五、他们的课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出发,把学科知识融入课堂活动中提出了初探自学、初探合学、合探合学、深探自学、深探合学新模式,自学和小组评价是核心,让课堂回归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的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六、松山湖北区学校完善的评价系统,懂得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郭武松老师说:“40分钟课堂,28分钟还给学生,这样课堂备课辛苦些,它是高效的。“通过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个体评价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长久动力,成就学生七星目标追求,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 主支性、自律性、学生自主管理优势得到更充分展现,这种课堂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精准课后练习推送,解放了学生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学习虽然是短短几天,但我们却满载而归,松山湖北区学校利用软件系统打破了学生评价系统壁垒,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校内跨学科交流,都是我们学习典范,让我们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教育学习永无终止。</p>

学生

课堂

学习

评价

学校

松山

养成

跨学科

北区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