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长病的,长病就要看医生,医生看病少不了家么什。在我的认知里,医生所使用家么什无非就是: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和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小工具。<br> 今年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二天,我随高新区作家协会参加了“诗词光影里的红色新华”创建八十周年采风活动,参观了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展览、生产厂区和科研实验基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绕园区一趟走下来,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br> 如今的新华医疗可是不得了,它是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庞大的医疗科技园有着A、B、C、D、E五大园区,源源不断地输出着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br> 新华医疗的科研和生产有医疗器械及装备、制药装备、感染控制设备、制药装备四大业务板块。主要是感染控制、灭菌检测、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制药装备、手术器械、空气净化、口腔科设备、医用环保设备、一次性医用耗材等十大类产品,共计一万二千余个品种规格。它的产品涵盖了神经外科、骨科等十二个科室,是国内手术器械产品种类规格最全的综合生产厂家。消毒灭菌、制药装备、放射治疗三类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居全国第一。“新华牌”消毒灭菌设备被评为行业内唯一的“中国名牌”;XHA600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获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2019年进入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br> 走进医疗园区的生产厂房,智能化的制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手术器械整体解决方案、放射诊疗整体解决方案、血液透析整体解决方案、感染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化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口腔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化内镜中心、医用气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等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惊奇无数。<br> 参观过程中,我对其智能化消毒供应中心和智慧化CSSD解决方案更加有兴趣。过去人工消毒工艺十分繁琐,而且消毒程度不一,不能保证消毒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手术准备工作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的智慧化消毒解决方案即节省了人工繁琐地操作,又保证了消毒质量,手术前准备工作瞬间即可完成。<br> 这智慧化CSSD解决方案说通俗一点就是智慧化病房,病人从住院进入病房就完全智能化,按照各自的治疗方案一步一步陪护你进行,事事提醒,连进治疗室都是机器人引导,所有护理工作都自动化进行,省去了护士,省去了人工操作,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还是第一家。<br> 目前,新华医疗的感染控制设备、手术器械、制药设备、放射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首位。<br> 说起新华医疗的创业史,八十年前新华医疗和新华制药是一家,共同诞生在胶东抗日根据地。<br> “连天炮火震登州,救死扶伤万斛愁”。1943年前后,胶东地区抗战形势异常严峻。拉锯式战争频繁,日寇对敌后区严密封锁,前线缺医少药,我军战场救护极其困难。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胶东军区决定靠自力更生解决战时救护问题。<br> 1943年11月,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和参谋长贾若瑜将军从军区卫生部抽调十八名战士在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以解决战争中药品紧缺的燃眉之急。<br> 在没有参考资料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用锅碗瓢盆以及碾磨之类的家庭用具代替,就地取材,用传统的方法炮制出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药。军区卫生一所战士蔡锦章从家中挑来一付极其简陋的普通银匠担子,和制药小组的同志们一起,靠着一个风箱、一把手钳、一方铜砧、两把小锤,敲打制出了剪、镊、钳“老三样”手术器械,为战地医院和将士们提供着坚实的医疗器械保障,这也是我党我军有史以来第一个医疗器械生产“作坊”。<br> 战争期间,制药组转战乳山井口村、东夼钟家村、田家村等地。奔波在群山丛岭之中,应对着敌人凶恶的大规模清剿扫荡。<br> 1944年10月,胶东军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组为“新华制药厂”。<br> “新华”这个名字是由卫生部张一民部长提出来的。那时,延安已有“新华社”,“新华”的含义就是要用新中国取代旧中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的中华。这个名字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人民自己的药厂就要成为新中华的制药厂。<br>同年,兵工厂迁至乳山崖子。这时的生产车间设有制药和器械两个组。<br> 后来,兵工厂又搬迁到烟台牟平。我的一朋友其父母和三姨两口子就是这时从文登界石赶来兵工厂参加工作的。<br> 1948年10月,随着全国解放进程的推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行军,兵工厂从牟平迁至张店,器械组搬进了洪沟路东侧日寇的营房废墟。<br> “新华”从此在淄博扎下了根。<br> 1953年,制药厂和器械厂分家,分别挂牌“新华制药厂”和“新华医疗器械厂”。我朋友的父母这时被调至有机化工厂担任领导工作,姨夫姨母去了化工局和纺织局工作。<br> 记得多少年前,从火车站下车步行经过洪沟路时,总会往路南瞥一眼,看看那灰突突的红砖大厂房,大门不大,但总会看到零零星星穿着工作服的人进进出出。要知道,那时候能当个工人,那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呀!能在国营大厂工作更是光荣无比。<br> 十几年后,医疗器械厂大门对面的新华街上店铺林立。那个年代,走进新华街上的人多是奔着那些简单的小型医疗器械而来,或是水银体温计,或是血压计,或是白胶布和药棉花,也有来给老人买轮椅的,这些物品多是“新华”牌的。所以,一提到新华街,人们便自然而然联系上新华医疗器械厂。<br> 多少年过去了,新华街没有了,医生也不再戴听诊器、手按皮囊测量血压了,也看不到观察嗓子用压舌板了。再看到的医疗器械,是医院先进的CT机、高档的核磁共振机,还有自动化的挂号、排队、结算系统等等,“高、大、上” 成了医疗设备的冠名词。<br> 随着老厂区的搬迁和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新华医疗器械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br> 通过这次实地采风,才知道到新华医疗历经八十年,从“一”到“万”发生了飞跃式裂变,从战地小作坊到军工企业,再到国有上市公司、智慧工厂和医疗产业链主。产品有了质的变化,业绩卓越。这无不彰显出领导人卓越的胆识,和新华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坚持走健康产业之路、人才战略之路、技术创新之路,凝心聚力做强主业,使得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也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和凝心聚力的好团队以及新华医疗特色的企业文化。 <br> 采风完毕,我为大淄博有这样一所高水平、高科技的健康医疗研制企业而自豪。也祝愿新华医疗更加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以强有力措施推动主业发展实现新突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