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习是自觉的投入,它可以改变你的未来,勤奋努力,才能在人生交叉路口引领你前进。2023年10月13日上午语文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对三天入校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与展示。</p> <p class="ql-block">冯娜老师回顾了三天的学习过程,收获了《朝花夕拾》中的通透,《藤野先生》中的严密逻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豁达。</p> <p class="ql-block">李翔老师对学校适应学生的理念深有感触,认为环境育人,课堂育人,课程育人,评价育人形成合力,才能鱼与熊掌兼得。</p> <p class="ql-block">丁全录老师从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情,目标的达成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收获,号召大家不断提升自己,润泽生命。</p> <p class="ql-block">王鑫老师在听课中发现,南京的学生自主性强,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自己任教学生践行的途径少,能体验的资源少,所以更需要每个老师积淀自己,多思,多行和多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品行。</p> <p class="ql-block">汪香兰老师从三天的听课和教研交流中也收获满满:任课教师从容淡定,解读文本有深度;各著导读有整体规划,有结合学情的引导;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让学校适应学生的思路,更易实现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杨延毅老师从学生之眼,教师之思和思维逻辑三个角度谈了自己的思考: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学生;语文课如果载不动活动课,语文课就成了夹心饼,现代化西式月饼;初中生不善于演绎法,而善于归纳法,高明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化繁为简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许水源老师结合《朝花夕拾》这一部名著,谈了自己对名著导读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究经过。也看到了我们在名著导读中的不足:心态功利化,名著导读有时简化成了知识点的背涌,主要精力放在教读课文和古诗文的鉴赏上,忽略了名著导读等,为每个语文老师敲响了警钟。</p> <p class="ql-block">马冬花老师通过几天的听课和学习,认识到教师课前要精准设计教学任务,上课层层追问发现文本中的细节点,寻找文本之趣、学生之趣和生活之趣,课后引导学生增加阅读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张园娟老师在学习中思考了如何让语文有语文味这个问题,认为没有语文味的课文,虽然琳琅满目但只感动了自己,却不能感动学生。鼓励大家做与时俱进的老师,语文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陈晓文老师认为三天所听的课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设置情境,结合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层层递进,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事件中探究人物的品质精神;三是化难为简,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思,去悟。</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下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曹茂昌,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发现语言魅力,让语文有滋有味》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曹教授从新课标第四学段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内容,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内容三个方面,引导大家体会言语有限,语言无限。</p> <p class="ql-block">曹主任以《青玉案.元夕》,《孔乙己》为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大家了解深度研读的途径,探究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曹主任通过对《孔乙己》中的长衫,《变色龙》中的军大衣,《花园里的独角兽》的寓意的深层解读,让大家体悟到了小人物的无奈,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引导大家挖掘有意味的细节,理解生命的繁复和灿烂。</p> <p class="ql-block">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让我们每个人去聆听生命的声音,去仰望文学的高度,给心灵留下一个安放宁静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