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我是怎么完成现实版金融风险教育的?

陈志文

<p class="ql-block">保险行业里有个“不可能三角”的金融说法,说的是某款金融产品不可能同时具备高收益性、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这个说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招致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借贷融资为例。站在投资者角度,论收益性肯定是比银行存款要高出很多倍的。现在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才1.75%左右,市面上不少非法定金融机构的利率都至少是它的三倍。那流动性呢,上述机构一般都是按年计息,年限越长收益越高。部分融资产品甚至有按天计息的,一般以30日、180日较为常见。融资期限越短的融资产品风险越高。至于高安全性,在非法定的融资行为中,这一点几乎都是默认不宣的伪命题。大部分的投资者不是不知道他所投资的融资产品是不安全的,而是寄希望于该产品的暴雷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达到收益全身而退。瞧,这就是叵测的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发生的恒大财富、中植集团等等融资爆雷事件就是“不可能三角”的生动写照。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投资者都是跟风者。在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几乎就是天生注定的。想当年,许家印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时,他旗下恒大财富的投资人能料想到会有今天的结局吗?不可能,哪怕是许家印他也想不到自己今天的结局。或许,是他自己也不愿去直面这份惨淡吧,他本以为自己是能逃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结合我交易股票的经历,我谈谈在交易股票方面的不可能三角。短期交易的走势分析,必须判断几个基本量,第一是资金量,第二是买入卖出的时点,第三是具体标的。论股票市场的交易机会,看对方向,选对股票,只不过是口头谈资而已,真正下重注且能全身而退者才是股市博弈的王者。但请问,这个王者能占比多少呢?“一将成名万骨枯”用在股市的短期博弈里一点都不为过。事实也证明,上述三角在股市交易操作中也注定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人都能成为股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为任职和离任都要求公示家庭资产负债,结果人们发现:掌握金融市场获利信息最丰富的美联储主席,竟然把所有的资金都花在了保险上,其中有他最为引以为豪的养老金保险,确保了他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这很是让人惊讶和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拥有卓越投资能力的富人更青睐投资保险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保险是确定性资产,是财富最坚强的护盾,是安全性最高的幸福。相反,我们大部分人在追寻财富的旅途中十之八九都是在博弈财富的不确定性,这里面自然就是赢少输多。真正属于我们的财富不是收入,而是留存下来的储蓄,而保险就是最好的储蓄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有了炒股的惨痛教训,才让我对保险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这也是在追寻财富的人生旅途中的一点点收获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适配保险的护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打个小广告,附上我们公司正在举办的客户邀请活动:第二届金秋摄影大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加入了解详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