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28, 128, 128);">“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清.张澍《姓氏寻源·序》</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去采访10位家长,问学习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你猜有多少是会回答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我想可能有人一半以上的人会给出一样的答案吧,那一半人中有曾经的我。我以前也认为家庭教育,更多就是为了教育孩子,所以当我孩子渐渐长大之后,我曾不打算再去关注教育,但随着孩子在研究生毕业时遇到的问题,我才反思我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随后在爱自然生命力教育体系里的学习,我渐渐从认知改变到完全认同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们的自我学习、自我修身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何如此之说?请跟随我一起去学习林恒辰院长的《人人都是教育家》之《教育真相》,去看看教育的真相是什么,随后相信你定会幡然醒悟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28, 128, 128);">01.大脑接受刺激的过程即是教育的形成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小狗.铃声.食物”的那个生物实验吧?当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就给小狗食物;长期如此地刺激,只要铃声一响,小狗的大脑就形成了一个教育(认知):有铃声就有食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教育来源于刺激。刺激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回路,形成神经回路的过程即是认知的形成过程,也即是人受教育的过程;越强的刺激就越容易形成大脑的高速公路;就生活常识来说,有了高速公路,一般人就会很少走小路了,也就是,当我们的孩子被深度刺激形成了爱阅读、喜欢学习的习惯或优良的人格特质之后,一般都会难以放下好的习惯、好的人品了,但那一切都来自刺激源在如何刺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院长有一句很贴切的比喻,他说:“脑神经真的很神经,它如世界上最勤奋最听话的建筑施工队伍,经意与不经意间的信息都会进入人的大脑,成为教育。”因此,林院长提出了让人最好记忆又特别警醒家长们的教育名言:看见即教育。</p> <p class="ql-block">看见即教育,告诉我们:家长有知有觉地行,孩子就能不知不觉得地成长,这就是教育的底层思维。明白之后,我们只需来看看家庭教育的一个实例就能知道,家庭教育更多是不是对家长的自我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家长们一进家门进入孩子的眼帘,是坐下来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就投入学习或是无条不紊地做家务,还是一回家就一动不动地如钉在沙发上了,看手机打游戏,任其家人忙得团团转也不去帮一下,这一切都进入了孩子的眼中,都是在对孩子进行刺激,如果家长长期都是那样,就完成了对孩子的深度刺激深度教育,“我完成了学校学习,回家就可以一直看手机打游戏,我长大以后都可以这样地过生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学校、社会如此这样地深度刺激就塑造了我们的孩子,形成了孩子的性情,勤奋、懒惰,积极阳光或萎靡不振,都离不开家长们长期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28, 128, 128);">02.如何自我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来源于认知模式、应对模式、价值取向,最后结合个人的先天气质,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真相告诉我:我们自身的兴趣点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关注点,自我教育就形成了。我们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关注学习什么;常常关注学习有深度有思想的东西,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有深度有思想;如果我们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看一些碎片信息上,我们也会被那些琐碎的事情所教育,我们的关注点也只会硕碎的,我们的大脑就难形成某些领域的高速公路,就难以有好的思维方式;多年以后,我们的大脑神经还是纷乱的,面对世事时,就难清明,难以做出明智的抉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2px;">03.如何教育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刺激的结果。为了产生更好地刺激效果,我们要学习广告牌设计的原理。广告牌是不管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都会不经意进入我们的大脑,那就是设计外在组合神经刺激与重复刺激,也就形成了对人的无形深度教育;人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就是组合神经刺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家长要善于运用广告牌效应,不管孩子看与不看,听与不听,反正父母都在客厅里读书、写字,如广告循环播放似的,父亲阅读、写字的画面,母亲朗朗地读书声,父母不断地学习,无形中形成了深度刺激,也即深度教育了孩子。当然,父母更要给孩子看到有爱有趣的生活画面,那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再说家庭温馨的画面也会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成为他美好的回忆,成为他以后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28, 128, 128);">写在文末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我只是知识海洋中的小孩,拾得几片小贝就想与您分享,只为把美好与美好的您一起分享,相信您就能创造美好,让自己丰盈,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