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巷潘氏大宗祠落成庆典暨省港澳潘氏宗亲理事会成立。原民国海军总司令爱国将领潘文治中将后人出席

日月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交通引导温馨提示:本月15日各地前来参加珠玑巷潘氏大宗祠开光庆典活动的宗亲及领队、大家好、为了此次庆典活动现场的秩序管理以及和谐气氛、经筹备委员会决定、除现场工作人员的车辆外、一切前来参加活动的车辆不得进入百姓堂及大宗祠区域、我们已为大家提供了多个方便的停车场🅿️、在珠玑古巷旅游景区附近及高速公路出口至指定的停车场、沿途及每个路口都会设有交通指示牌、同时每个路口或路段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指引停车路线和安排停放车辆、建议前来参加活动的车辆显眼处贴上"潘"字、好让地勤指挥交通的工作人员容易识别参加此次活动的车辆、敬请大家放下到达目的地的交通与停车顾虑、希望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而来、打包满意的心情回家、在此预祝我们的大宗祠开光庆典活动圆满成功[庆祝][庆祝][庆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下潘氏一家亲!潘姓渊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姬荀号季孙,是姬高的儿子。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灭商有功,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合称为周初“四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姬高被派到朝歌释放被商纣王囚禁的百姓,声誉很高,被封在毕地,国人称其为“毕公高”。毕公高长子名万,是毕姓的始祖;次子名炳,被封在魏地,是魏姓的始祖;三子封在冯地,是冯姓的始祖;四子名荀,号季孙,“食采潘邑”,是潘姓的始祖。[合十][合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华南理工大学书记刘树道受邀为捐款百万以上的潘氏乡贤颁奖,南海潘锐雄捐捐资193万,美侨潘冠华捐资150万,南海潘伟深,潘伟津两兄弟各捐资100万。[合十][合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玑巷潘氏大宗祠理事会组成架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组成人员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创会主席、会长(捐100万以上)(制定方向,主持重大决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锐雄(佛山)、潘冠华(广州)、潘伟深(佛山)、潘伟津(佛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创会副主席、(30万以上)(协助会长,提出决策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锦忠(佛山)、潘木汉(普宁)、潘志勇(佛山)、潘玉池(深圳)、潘亚权(化州)、潘惠沃(佛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创会理事长、(10万以上)(提出理事会事务决策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永祥(佛山)、潘永雄(佛山)、潘启洪(深圳)、潘志强(清远)、潘澄钟(佛山)、潘锐宏(佛山)、潘志尧(佛山)、潘志豪(佛山)、潘玉良(深圳)、潘伟明(广州)、潘烟辉(深圳)潘超豪(茂名)、潘国集(河源)、潘建荣(佛山)、潘锡波(佛山)、潘大朝(茂名)、潘伙森(四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常务副理事长、(5万以上)(协助理事会决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钊(佛山)、潘礼平(深圳)、潘美娟(深圳)、潘建轩(深圳)、潘保权(阳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副理事长、(1万以上)(参加理事会各项会议献策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仕炽、潘社锦、潘柜开、潘英棠、潘发祥、潘允星、潘均允、潘志成、潘玉国、潘均和、潘富和、潘志德、潘沛生、潘静生、潘东生、潘兆光、潘活章、潘泽权、潘庆修、潘永刚、潘龙雨、潘庆军、潘俊明、潘英创、潘国锋、潘建文、潘祯祥、潘秋河、潘锡丽、潘镜明、潘传兴、潘蛟南、潘涂华、潘 坤、 潘建明、潘成森、潘新发、潘伟锋、潘华燥、潘贞杰、潘县茂、潘义光、潘富远、潘记城、潘暖洪、潘小明、潘 妹、 潘振波、潘桂联、潘宜辉、潘肖婉、潘锦初、潘锦强、潘健洪、潘绵汉、潘龙生、潘爱祥、潘敏基、汤子龙、潘桂平、潘志文、潘植波、潘浩荣、潘柱球、潘赞强、潘国成、潘建发、潘伟轩、潘振基、潘志华、潘达良、潘达强、潘石稳、潘振和、潘浩液、潘小诺、阮秋丽、潘振东、潘素珍、潘植佳、潘明俊、潘俊豪、潘 兴、 潘新和、潘桂相、潘玉财、潘秋福、潘树榕、潘业安、潘华新、潘超文、潘庆球、潘光听、潘 坚、 潘锡棠、潘国平、潘朝业、潘锦泉、潘锦胜、潘永祥、潘德锋、潘錫虾、潘绵榴、潘葱榜、潘 凤、潘仲民、潘争志、潘光听、潘锦辉、潘锦锋、潘森华、潘润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理事、(5仟以上)(协助理事会分管各地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勉力、潘灿森、陈素仪、潘嘉文、潘子桥、潘醒基、潘勇杰、潘成良、潘泽奇、潘维根、潘锐强、潘德明、潘剑达、潘启虾、潘国锋、潘启南、潘德财、潘记伙、潘美平、潘志辉、潘炳廷、潘启祥、潘福枝、潘树良、潘庆前、潘相曦、潘礼传、潘春荣、潘松顺、潘显就、潘秩谦、潘朗迪、潘树坤、潘振荣、潘伟伦、潘国光、潘华胜、潘文海、潘振杨、潘来安、潘汝芳、潘福胜、潘伟光、潘伟明、潘 牛、潘啟涛、潘基英、潘榭平、潘志成、潘锐彬、潘树佳、潘锦智、潘二球、潘礼祥、潘有林、潘伟业、潘泗芬、潘振兴、潘益棠、潘家良、潘暖基、潘福海、潘 灿、潘庆浩、潘其焰、潘维文、潘维兴、潘耀炜、潘铭禧、潘灿盛、潘剑华、潘啟林、潘赐江、酒应鸿、潘嘉洋、潘桂文、潘旭翔、潘少峰、潘润林、潘锦波、潘伟杰、潘智华、潘智民、潘灿荣、潘建忠、潘启财、潘乐勤、潘树森、酒振强、潘志洪、潘兴发、潘水林、潘永基、潘希香、潘锐文、潘锐超、潘锐杰、陈楚彬、潘志民、潘伟洪、潘东成、潘栋强、潘炜健、潘建平、潘广生、潘风华、浦伟国、潘伟强、潘灯就、潘志良、潘陆柱、潘泽权、潘树保、潘顺昌、温俊年、潘後業、潘炳贤、潘富超、潘英杰、潘佳林、潘炳忠、潘海强、潘海棋、潘柏豪、潘河清、潘训龙、潘剑锋、潘 斌、潘应增、酒光慰、潘志勇、潘海英、潘伟强、潘运河、潘志刚、潘振华、潘玉华、潘以啟、潘仕海、潘國城、潘寶瓷、潘记秋、潘维根、潘友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玑巷潘氏大宗祠筹委会2023年10月1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玑潘氏大宗祠是最初是潘锐雄为筹建祖祠劳心劳力,出钱出力,第一个人捐出130万元作基金,並同时与周边潘姓兄弟们沟通,短时间内潘伟津,潘伟深兄弟各捐100万元,潘志勇捐50万,潘锦忠38万元.潘木汉30万元,潘锐雄亲细佬潘澄钟,潘锐宏各捐10万元。最后潘锐雄实际出资超过200万元。在无买到地之前潘锐雄与几人已捐了近500万元。在整个大宗祠筹备到落成,都是潘锐雄为主力而全力推进和领导完成的,潘锐雄心㡳无私,一心为宗族,不为名利,低调做人做事,是我们潘氏族人所敬佩的企业家、慈善家宗亲。[合十][合十][合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筹建,到完成,到在香港成立省港澳潘氏宗亲联谊会,都是锐雄宗亲在香港找了个律师免费为潘姓办理的,用了年多时间办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锐雄在筹建大宗祠本着诚信,真心,认真,公开,公正把事情做好初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文化的意义[庆祝][庆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名辈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集福迎祥,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匾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建筑,一般强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为本、亲仁孝弟、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从平面布置看,祠堂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的建筑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族谱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是族人的议事场所和机构。祠堂作为本族的大型公共空间,族内的大型活动及其他族内重大事务的商议都在祠堂内进行。在根据族规所定,本姓族人的日常行为不得违反族规,一旦触犯,或发生纠纷、治安等案件,先由族长等人召集全族人于祠堂进行审议,教导其及时悔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一盖就是数百载,族谱一修就是几千年,祠堂文化是华夏各民族带着明显的血缘地特征的标志,一条维系着各宗族姓氏之间的血脉,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穿越时空的桥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是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也是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祠堂一般设有头座、中座、后座,后座为享堂,放置祖宗牌位;中座为祀堂,用来举行祭祀仪式或喜庆活动;头座设有"万年台"或称“礼台”“会仙台”,为吹鼓奏乐之地,也可以演戏。凡是婚丧寿喜,一般都有在祠堂进行拜祭活动,仪式结束后,就在祠堂大摆宴席,设宴就餐,酒、菜非常丰盛。族人们相聚在宗祠,饮水思源,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酿,崇祖观念进一步地得到强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认识到建设祠堂的重要性,加强祠堂文化建设。集资修建珠玑巷潘氏大宗祠,是我们粤港澳及各地海内外潘氏后裔的应尽义务。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祝潘族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庆祝][庆祝][庆祝](剑明 2023.10.2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雄珠玑巷潘氏大宗祠落成庆典暨省港澳潘氏宗亲理事会成立。原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中将之孙潘永谊、潘咏华、潘爱华,潘剑明与潘永耀书法家及其将军家乡珠村父老乡亲300多人出席盛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民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中将潘文治两孙女右潘永谊,左潘咏华在珠玑巷潘氏大宗祠前合影,并自觉担任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握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黄埔军校纪念馆捐赠革命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雄珠玑巷潘氏大宗祠落成庆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筵开千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万人齐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盛修誌,族旺建祠。今天早上七点,南雄珠玑巷潘氏大宗祠前广场锣鼓喧天,数十台狮子到场擂鼓助兴,喜迎新祠落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正门进入,高悬匾额:源远流长;背后匾额:花果流芳,潘安典故。中堂高悬:“荥阳堂”匾。左右分悬:文魁,武魁。匾额与祠堂共30多幅对联,为广州天河珠村宗亲,书法家潘永耀老师所写。上堂神龛有“潘门堂上列祖列宗左昭右穆显考妣神位〞祖先神位。神台前供奉各地潘氏奉上烧猪等供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点十分,吉时到,在一片欢庆及烟花爆竹声中,潘氏大宗祠开祠祭祖仪式正式拉开序幕。祭祀者按照辈分先后,怀着虔诚的心依次为先祖上香、敬酒,以期盼国家富强,家族兴旺。随后各地潘氏宗亲陆续到新祠堂上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良辰吉日,开光大吉。 贺潘氏大宗祠落成,感先辈之恩典,表后代之贤达,树潘氏之声威,添家族之光彩。潘氏宗祠落成之功德必将庇护后人,花果流芳,子孙昌盛,洪福齐天。[庆祝][庆祝][庆祝](永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10月1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潘剑明与潘永耀在潘氏大宗祠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玑潘氏大宗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潘姓,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以来,乃是华夏姓氏中的百家大姓,全国人口超800多万人,潘氏家族的兴旺壮大离不开列祖列宗的繁衍生息和福荫,作为家族后裔理当缅怀先祖,感恩祖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中国的经济繁荣,人们对自个家族姓氏的寻根问祖,更是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南雄珠玑古巷,是中原流域到南粤地区迁徙的第一驿站,百家姓氏都以珠玑古巷作为修建宗祠、纪念祖先迁徙的第一胜地。南雄市委、市政府更是将珠玑古巷宗祠文化作为南雄旅游长远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八十多坐姓氏宗祠陆续由各姓族人修建落成;每年超过100多万的游客和海内外寻根孝子,来到自己姓氏宗祠认祖归宗,敬拜先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百家姓大姓之潘氏岂能甘于人后,2019年10月份由省港澳各地宗长牵头的"珠玑潘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立即启动各项筹建工作,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偿出让,获得1026平方米的建设用地,购地费用150万人民币,所得土地是珠玑巷宗祠园区的第106号地块。同时,得到南雄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进行了大宗祠建设所需合法机构的登记工作,注册了"水米田(南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建设珠玑潘氏大宗祠的合法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在综合他姓落成大宗祠用料和款式模版结构优化后评估,广东南雄珠玑潘氏大宗祠建设工程预算1500万元人民币,筹建总预算1720万元人民币,为彰显我全球海内外潘氏宗亲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初衷,每个潘氏族人都可以参与到珠玑潘氏大宗祠建设的原则,筹建委员会特向全球海内外潘氏宗亲发出倡议:全球海内外之我辈潘氏族人,将为珠玑潘氏大宗祠的成功修建而奉献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广为宣传,早日完成珠玑潘氏大宗祠建设捐款善行;珠玑潘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从即日起接受广大海内外潘氏宗亲及友人为珠玑潘氏大宗祠建设的捐款。凡光荣捐款300元以上的宗亲,在珠玑古巷潘氏大宗祠功德碑上铭刻芳名,颂记功德。我们潘氏族人应以祖宗后代积德之善举为荣耀,倾心倾力,责无旁贷,定为珠玑潘氏大宗祠建设而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玑潘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氏万人大宴的规模可谓盛况空前的,组织工作异常繁杂,非身临其境不知其艰难。即使是政府部门来组织,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何况是没有如政府部门强大的权力来发号施令,也没有硬性的组织条款来约束(如降薪免职等处分),他们靠的自身素质,用身体力行来感召影响宗亲,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些许缺陷在所难免,也应该理解。向以冠华和锐雄为首的筹建潘氏大宗祠和组织这次盛会的全体宗亲致敬!你们功绩必将载入潘氏史册,你们的无私奉献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潘氏子孙!祝潘氏家族兴旺发达!(潘习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雄珠玑巷潘氏大宗祠落成庆典暨省港澳潘氏宗亲理事会成立。原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中将孙女永谊、咏华等出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宗亲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邮票是历史的纪录,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邮票是文明的窗口,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河,涌现出一大批纵横疆场,所向无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将帅们南征北战,血染疆场,忠心报国的辉煌风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系列邮票,集中展现了北宋开国忠臣郑王潘美的辉煌风采,展示了潘美为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世恩(1770年1月27日——1854年)[1],字槐堂,号芝轩,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朝大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礼部、兵部、户部侍郎,云南、浙江、江西等省学政,内阁学士、尚书、左都御使。道光时,擢军机大臣。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世恩一生为官谨慎,“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入枢垣17年不与疆吏交一牍。在皇帝面前有所陈奏或论荐,非宣布不告于人。咸丰登基,潘已面临退休,再次举荐林则徐、姚莹和冯桂芬。潘世恩学识渊博,曾任《四库全书》总裁。著作有《读史镜古编》、《思补斋诗集》、《思补斋笔记》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祠之初地块</span></p> <p class="ql-block">各地宗亲诗词歌赋齐咏古祠赞新晖,热烈祝贺南雄珠玑巷潘氏宗祠:胜利竣工,与宗亲共勉[爆竹][爆竹][爆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红毯添喜庆</p><p class="ql-block"> 两边彩旗迎佳宾</p><p class="ql-block"> 三上贡香虔祈祷</p><p class="ql-block"> 四海潘氏乐康宁</p><p class="ql-block"> 五彩缤纷礼花绽</p><p class="ql-block"> 六合同风一脉亲</p><p class="ql-block"> 七星高照天常佑</p><p class="ql-block"> 八方通达旺财丁</p><p class="ql-block"> 九月佳期歌盛典</p><p class="ql-block"> 十分隆重史册铭</p><p class="ql-block"> 百家祠中今有潘</p><p class="ql-block"> 千秋伟业留芳名</p><p class="ql-block"> 万人宴上齐祝福</p><p class="ql-block"> 亿万子孙代代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潘习文(江西赣州于都)</p><p class="ql-block"> 2023-9-1(农历)</p> <p class="ql-block">潘存云将军名誉会长为隆重祝贺南雄市珠玑古巷潘氏大宗祠圆满落成赋诗祝贺[爆竹][爆竹][爆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隆 情厚谊贵为潘,</p><p class="ql-block">重 葩累藻文章鲜。</p><p class="ql-block">祝 福满满总嫌少,</p><p class="ql-block">贺 兰生芳喜开颜。</p><p class="ql-block">南 金东箭源不断,</p><p class="ql-block">雄 才大略智勇全。</p><p class="ql-block">市 侩小人要远离,</p><p class="ql-block">珠 联璧合皆因缘。</p><p class="ql-block">玑 珠字字文采炫,</p><p class="ql-block">古 圣先贤排长串。</p><p class="ql-block">巷 议街谈皆说好,</p><p class="ql-block">潘 家口碑无需言。</p><p class="ql-block">氏 族兴旺喜不断,</p><p class="ql-block">大 爱无疆获点赞。</p><p class="ql-block">宗 亲原本同根脉,</p><p class="ql-block">祠 堂议事祭祖先。</p><p class="ql-block">圆 木警枕好习惯,</p><p class="ql-block">满 腹经纶著诗篇。</p><p class="ql-block">落 雁沉鱼心灵美,</p><p class="ql-block">成 名成家不负潘。</p><p class="ql-block">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韶关南雄市。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古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离这重镇不远的珠玑巷顺利成章地成为中原南迁氏族的驻足地和发祥地,从这里南迁的姓氏大约有170多个,潘氏是其中之一,珠玑也是全国唯一的百家姓祠堂集中地,被称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欣闻投资近2000万元修建,规模宏大的潘氏大宗祠于2023.10.15落成大典成功举办,本人因事不能亲自前往,特写诗一首表示祝贺!(潘存云)[庆祝][庆祝][庆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珠岗上紫云升,珠玑南来乐太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紫开支成望族,灵山紫水秀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先贤血洒红羊劫,利剑功超白马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将星沉悲五丈,知天不与命相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先贤指以爱国将领海军中将潘文治,潘文绚,潘文谱等为代表的众多珠村革命先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红羊劫出自典故,指国难,特指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滇桂军阀广州叛乱,以及日寇侵华广州论陷等劫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马盟典故,誓盟,指先贤的誓言保卫孙中山,保卫革命政府,誓要把日寇赶出中国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知天命即是三兄弟坚决不打内战,或皈依佛门,或解甲归田,创办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6年6月28日广州国民日报报道,由潘文治好友儿子德辉叔荷兰带回的长幅照片是国共两党在北伐前夕举行的总动员及成立国民革命总司部与各军各处的官职任免,潘文治中将由海军局局长继任为新改组后的海军处处长参加北伐,当时为国民革命军海军中最高统帅,相当于后来改组的海军总司令。中将为海军最高军衔,抗战全面爆发陈绍宽接任海军总司令才设立海军上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军中将潘文治家族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文治后人 :潘剑明,潘永谊,潘咏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末民初,珠村人潘名江,字鼎荣(清授荣禄大夫武功将军)的儿子潘文治、潘文绚、潘文谱三兄弟青年时投笔从戎考入军校黄校水师学堂和烟台水师学堂,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一门三舰长,二校一将军,成为当地的佳话,这在中国海军近代发展史上是少有的一家。2001年11月,海军青岛核潜艇基地的领导,在东圃镇武装部长苏满辉的陪同下参观潘文治将军故居时说:“我们见到了中国海军的老祖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文治(1882.5.12~1949.11.24),年甫弱冠,立志报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驾驶科,学习天文、海道、驾驶、攻战之法等,为第八期学员。由于勤学聪颖,成绩卓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后,任“海圻舰”见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选派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英语和各科成绩优异,毕业时英方竭力挽留,但潘文治报国心切,决意回国而婉谢了英方的好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乔治五世继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并邀请中国在内的18国200余艘军舰参加庆祝仪式。清政府派出海军部巡洋舰统领程璧光率领“海圻”舰和300多名海军前往。此次出访规格之高,兴办之隆重,在清朝260多年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次万里远航中,潘文治利用在英国学成驾舰归国的经验,协助舰长汤廷光处理了许多舰上事务、排除了许多险情。在英国,中国海军的昂扬面貌,也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结束英国的访问之后,应美国海军之请,“海圻”舰赴美国进行访问。这是中国军舰首次访美,在全美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停泊纽约期间,恰逢拉美一些国家发生排华暴乱,清政府于是命令“海圻”号访问古巴、墨西哥。当年8月,军舰到达古巴首都哈瓦那,华侨为之轰动,古巴政府的态度也随之变化,总统接见程璧光时特意表示:“古巴军民决不会歧视华侨”。随即墨西哥政府也就排华事件向清政府正式道歉,并赔偿受害侨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海圻”舰于是取消了对墨西哥的访问。海圻舰原路返航并到到英国检修,此时间清政府正在英国订造两艘军舰,程壁光建以潘文治留下英国再督造肇和舰与应瑞舰,此期间在伦敦与孙中山相见即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完工后并负责率两舰回国,后来清朝被推翻由民国政府结清余款,潘文治于1912年㡳率两舰回到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海圻”舰尚未归国,辛亥革命爆发,这艘被清政府视为骄傲的“海上流动国土”随即改旗易帜,加入革命。1912年5月,海圻舰抵达上海吴淞口,获孙中山嘉奖。潘文治于1913年1月获海军少校衔,之后并获二等银色奖章、六等文虎章、一等奖章等众多嘉奖。后袁世凯摄政,与日本秘密签订出卖中国的《二十一条》,潘文治与广大海军,民众坚决反对,日舰开到长江口示威,潘文治率舰阻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17年任海军舰队参议,随同海军总长程壁脱离袁世凯政府,七舰南下广东追随孙中山护法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18年,任豫章舰长,早年在伦敦相见孙中山即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支持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积极参与护法运动;并同时带领六弟潘文绚(烟台水师学堂毕业,曾任飞鹰舰长等职),七弟潘文谱(黄埔水师学堂毕业,曾任广海,广安,海瑞等舰舰长等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9年调任永翔舰长;1922年陈烱明怂恿、引诱其签名反对孙中山,被潘断然拒绝;同年6月16日,陈烱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妄图加害孙中山,时任楚豫舰舰长的潘文治闻讯即全速前来海珠接应,迅速驾驶从小火轮到长堤岸边将孙中山接上楚豫舰,当晚在该舰安宿一夜。翌日,为确保安全,由潘文治,盛白沙,欧阳琳护驾改登较大的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在最困难的时刻,潘文治在孙中山统率下,指挥全舰官兵,继续沿珠江广州河段与叛军进行战斗,边反击边直驶白鹅潭,坚持了50个日夜,其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说:“吾国海军,皆能如今日舰队将士服从命令,则国事早定,岂有如此之变乱乎”(《黄埔区志》第708页)。1923年5月,被孙中山罢免的海军司令温树德,受北洋军阀收买,带走7艘军舰到青岛投靠了吴佩孚。以潘文治为舰长的“福安”舰及“永丰”、“飞鹰”、“舞凤”等4艘军舰,继续坚定追随孙中山。11月8日,孙中山第599号大元帅令中《给潘文治的指令》,明令赞扬了潘文治“志行纯洁,深资倚畀”(《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380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3年7月潘文治奉了孙中山总理之命督带舰队由西江而上,配合李济深(字任潮)到肇庆地区歼灭广西军阀沈鸿英,强大的舰炮令军阀闻风丧胆[拳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赵梯昆潘文治报告西江战况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二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永翔、楚豫舰长赵梯崖,潘文治侵(十二)电云:"今早六时,翔、豫率海防数艘,由禄步出发,下午三时抵德庆。敌闻风先遁,由楚豫留德庆,永翔驶上游追击,至都城尚有残敌数百据守,即发炮击散,探已退却,时夜深,暂回泊德庆,明晨再追,已电令禄步军队,明日开赴德庆、都城接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上海《申报》一九二三年七月十六日《香港十五日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4年3月26日,“大元帅令,派潘文治整理海军‘飞鹰’、‘福安’、‘舞凤’三舰事宜(《孙中山全集》第九卷第658页)。”同年5月3日,潘文治被任命为海军练习舰队司令(《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241页)并兼任了广州市效第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同年12月17日,被任命为大本营咨议(《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第499页)。在此期间,广东黄埔水师学堂改名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潘文治的大力配合下,黄埔军校野外集训基本就在珠村东北的走马山、鹤鸣山、大村岗一带(《黄埔军校史料》第154页),训练指挥部大本营也设在珠村北帝庙内,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许崇智、李济深、何应钦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也常至珠村,课余他们亦是潘文治家中的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5年5月,番禺农协会成立,时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的潘文治,利用辞职(《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502页)在珠村老家养病的时间和影响,积极组织农民协会。5月11日,番禺县珠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农民运动特派员、共产党员郑千里在成立会上讲了话,大会选出了潘文治、潘苑添为农民协会正副执行委员长,潘佐荣为秘书,大会还宣告成立农民自卫军,选派人员到省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中央农民部长林伯渠,党代表廖仲恺,苏联顾问鲍罗廷赠送会旗祝贺(《中共番禺党史大事记》)。随后在6月10日平定刘(振寰)、杨(希闵)叛乱中,珠村农民协会,在潘文治的领导下,协同革命军进攻广州,为革命军作向导,在后方担任警戒,护运辎重,共讨叛军,两天后胜利回乡。《广州民国日报》6月15日以《番禺农民自卫歼敌殊功》报导:番禺夏园、珠村两乡农民自卫军在此次反革命叛乱期间,竭力起来与革命政府合作,由郑千里、潘文治带领,为阵地兴兵并作向导与后方警戒……受到广东省农民协会秘书、中国共产党员黄学增嘉勉,认为是农民参加革命的第一次。给予很高评价。事后广州国民政府准备送“英雄模范村”牌到珠村,被潘文治婉言推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6年4月上旬,广东省农民协会派罗绮园(共产党员,第二期广州农讲所主任)与潘文治研究组织整理委员会,整顿番禺农民协会,推举潘文治为常务委员。在革命运动中,潘文治成为共产党的挚友,共产党代表、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曾说“潘君为人甚好合作也”(《广东史料丛刊》第14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年4月14日,潘文治被任命为海军局代局长兼任中山舰长(《广州百年大事记》第338页),并兼财政部缉私卫商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广东军事委员,负责江海防和缉私事务。1928年还兼任虎门要塞司令,擢升海军中将,当时为海军最高军衔。“中山舰事件”后海军局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海军处,潘文治继任处长,相当于当的海军总司令(《民国海军通史》第202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潘文治目睹蒋介石大举清党,屠杀进步人士和解散农会等恶行,深感国事日非,甚为不满。因此,1932年决意解甲归田。为了摆脱蒋介石高官厚爵的邀请、纠缠,因而转往杭州,皈依佛门灵峰寺,法号曾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日军侵华,潘文治辗转回到家乡广州珠村,深居简出,而亲友上门,必热诚接待,还多次调解各乡的水利纠纷、宗族械斗等。1936年在东圃创办禺东小学(后为东圃小学),1937年抗战爆发,潘文治到各大中小学教唱《歌唱祖国的明天》、《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底广州沦陷后,潘文治秘密转移到香港暂避,但仍然用书信、电报等方式激励两个弟弟及海军旧部坚持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珠村,1946年又在珠村“明德堂”办起了珠村小学,致力教育事业,培育新人,并多次协助和掩护在校的进步老师和地下共产党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积极宣传共产党的爱国爱民政策,安抚稳定民心。由于年长体弱,哮喘旧病复发,农历十月初五日(11月24日)在珠村家里病逝,终年67岁,在1949年11月25日《现象报》记者蔡铭源,笔名"风"就作简单的新闻报道。注:蔡铭源曾隐藏在潘文治创办的东圃小学任教师的中共地下党员,多名地下党员被捉后受潘文治解救,对潘文治为人处事甚是敬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叶剑英、李济深等闻讯发来唁电,送来花圈、挽联,出殡时人山人海,远远近近的村民前来公祭。番禺四区的学校停课,列队悼念,村民夹道,户户置案,点烛燃香,酒菜祭品,路祭将军之英灵。正是:“当日海国立气勋,威镇虎门雄赤兔!”(广州军管会挽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潘文治将军故居”题匾,新中国第一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也为故居亲笔挥毫“苍龙日暮犹行雨,寒梅雪后更着花”。2003年9月12日,从美国夏威夷回来的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在广州出席大元帅府复建揭幕仪式后,在国务院经济研究院院长范平陪同下,携儿子王祖耀在传统的中秋节瞻仰潘文治将军故居,会见潘文治将军后人,再续了祖辈这段革命情缘。她还说:“若能对潘家三兄弟的墓群加以保护,并可使英雄英魂九泉含笑,辉映千古。”(现已列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文绚是潘文治的六弟,与潘文治一起曾参加过护法和保护孙中山战斗,一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解甲回乡,与潘文治一起创办珠村小学等造福乡村的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潘文绚生于1888年,早期考入山东烟台水师学堂,编入驾驶班学习,为该校第七期学员。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曾任“江固舰”,“飞鹰舰”等多艘兵舰舰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指挥军舰与日军飞机激战,结果军舰被日机炸沉,军舰被炸时他头发被烧光,最终带领舰上官兵逃生得救,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得知后,赠送红色花瓶一对以表慰问。之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担负水上布雷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珠村,转业时为海军上校,当时国民政府颁发了“抗日革命军人证书”,1950年农历5月16日在家乡病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潘文谱是潘文治的七弟,生于1891年,早期考入黄埔水师学堂驾驶班,为第十四期学员。1913年毕业,后曾任先后任广海舰,广安舰,海瑞舰等多艘兵舰舰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潘文谱军舰的“小电船”经常停靠在黄埔长洲码头,并多次接送和保护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往返及外出开会等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秋,日军轰炸机对广东海军进行轮番轰炸,以潘文谱为舰长的海瑞舰与日军战机激战。战斗中,一架被击中的日本战机连人带机撞到海瑞舰的烟囱上发生爆炸,结果海瑞舰沉没在黄埔军校前面的珠江里。潘文谱后来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海军粤桂江防布雷总队并兼陆战队参谋长,担负水上布雷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解甲归田回到家乡,转业时为海军上校,国民政府当时颁发了“抗战胜利纪念章”“抗日革命军人证书”,(续下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4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家乡病逝。1985年10月,拍摄《非常大总统》电影的军事顾问胡应球(广东省政协委员,是潘文谱水师学堂时的同学,曾在潘文谱当舰长的军舰上当大副,又在中山舰当过二副),借拍片路过珠村的机会,还特意来珠村探望老同学、老战友潘文谱。当听到乡政府有关领导告诉他潘文谱在1974年已病逝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一句话,“他们三兄弟都是革命的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上述三位将校军官之外,潘名江还有两位出色的孙子,即潘福基和潘汝鎏。潘福基与其叔潘文绚同校同届毕业,潘汝鎏民国2年毕业于南京海军雷电学校。其一家兄弟、叔侄同校,共同为巩固和建设祖国的海防事业作出贡献,十分难得。晚清政府诰封潘名江为二品顶戴奉政大夫,后来再封授荣禄大夫武功将军,从一品。1924年潘名江辞世时,孙中山为其亲笔题书“国器掌珠”(《黄埔区志》第708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颂诗敬献明德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家自古有良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紫胪公乃发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寿川文治光祖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护国爱乡显仁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善心万瓣莲花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基业千般宝叶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管玉箫歌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融文汇艺绽芬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人拙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珠村开村第一世潘宗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明代洪武初年,土名三珠岗改雅名朱紫乡,清代再改珠村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寿川公 新会县令,福建松溪县令,明皇朝封赠父子联芳,柏台旌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军总司令潘文治中将宿将还山,杭州灵峰寺皈依佛门,所以莲花入诗。</span></p>

潘氏

宗祠

珠玑

文治

祠堂

宗亲

孙中山

海军

佛山

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