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深度解析

杨尊岩

<p class="ql-block">  (通讯员 杨尊岩)10月13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四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深度解析”名师课堂观摩研讨会。会议开始先举行了一个简约而又隆重的开幕仪式。主持人介绍了到会的嘉宾,接着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然后全体宣誓,最后由领导致开幕辞。</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俞正强老师带来的三年级的观摩课《曹冲称象》。第一环节俞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和一个动画视频。第一个问题:“二年级语文课学了《曹冲称象》,你在那节课学到了什么?”以此唤醒学生在语文课中“曹冲称象”的记忆。同时为后面学生感悟数学与语文两个学科在教学“曹冲称象”这节课的侧重点的不同做铺垫。</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数学中的曹冲称象会学些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生疑,发问。并顺势引出:看视频观察上面有什么数学问题?也为后面“船”的作用的引出做好铺垫。</p><p class="ql-block"> 接着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让学生在视频中获得以下信息:现在大家迫切要解决大象具体多重(质量)的现实问题。以不能伤害大象性命(不能剁成几块)为前提进行称量。当时没有任何工具可以直接测出大象体重(质量)。曹冲从生活中观察到荷叶可以承载青蛙,而联想到船可以承载大象。以此解决了大象称重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俞老师设计了两个思考点。思考一:曹冲称象为什么能流传千年?体现(为什么比他大的人都没想到,小小的曹冲却想到了呢?)曹冲善于观察(青蛙承载荷叶),敢于联想(船可以承载大象)的数学精神。思考二“在‘曹冲称象’中主角是谁?(船)船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感悟:在曹冲称象中船起到的是“转化”的作用。把大象的体重(质量)转化成一堆石头的重量(质量)。而转化中重量不变是关键。感受语文课和数学课中“曹冲称象”有什么不同,加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由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考得怎么样》。他通过创设情景学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引导学生找出平均数的趋中性和敏感性,以及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先合后分、移多补少。在课堂最后通过小故事《埃蒙斯的最后一枪》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在简约的生活中发生着,飞翔着;数学素养在学习中生成着,奔跑着。《考得怎么样》很简单的一节课,周老师演绎的十分精彩,他打破了固有的教授平均数的方法,不再是单单只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计算平均数,而是让学生去探寻平均数,去研究平均数,去发现平均数,去深入思考一个数对平均数影响。经过这层层递进的关系,学生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了平均数的作用及平均数的本质。并且让学生弄懂了:平均数,不仅仅是一个数,而是表达了某种统计背后的变量关系。</p><p class="ql-block"> 用“追本溯源”这个词语来形容这节课更为恰当!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本”,还要教“源”。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知识背后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数学教学也应该在阅读中思考,带着思考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真正走上教学研究的专业发展之路。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相信本次活动让每一位老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问题设计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思考。研读新课标,聚焦问题设计,走向深度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学习,领悟课标的真意,向下沉淀,向上生长!(审核人:李俊)</p>

曹冲称象

平均数

学生

思考

大象

数学

教学

老师

曹冲

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