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研”意浓 “同课异构”促成长——南城明德小学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ZX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教师能扎实立足课堂,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助力,南城明德小学如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月活动。</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五年级语文组的教师同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们潜心备课、精心研磨,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使得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加完善,有效弥补了个人备课的不足,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们各显其长,呈现出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可谓节节有亮点,课课有精彩。</p> <p class="ql-block">  付春景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先抓住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袁丽艳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无情的掠夺及毁坏,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袁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进行构思,抓住重点句段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借助图文资料,补充理解,让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暴行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加强盛地愿望。最后以《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中的句子结尾,将课堂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张欣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受到熏陶,先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再通过抓文中关键词,结合资料体会圆明园的毁灭,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数学组三位教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展示着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演绎着不同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刘英老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找、掌握的过程中理解为什么两端都要种时,棵树要比段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棵树,刘老师让每个学生都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最后剩下一棵孤独的树!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设计非常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p> <p class="ql-block">  孔静老师的这堂课,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  范保荣老师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伸出双手,找出手指之间的间隔,理解间隔的概念,以及间隔数,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学生易学、易懂。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王欢老师的课,以食物歌曲引出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把超市搬进教室,创造出真实的环境,让孩子在情景中学习,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比较活跃。</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中,老师们在肯定授课教师出彩之处的同时,也对她们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苗老师老师指出,“同课异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风格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较好地展示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在点评数学课时提出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展示,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几位老师的授课都做到了尊重教材,尊重学生,尊重学情,尊重发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帮助更多教师在课堂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灵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和发展,达成最优教学共识。</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p>

学生

老师

教师

同课

教学

异构

课堂

圆明园

教材

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