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日北海公园

雷雨虹(王洪)

<p class="ql-block">北京有一处皇家园林犹如一颗璀璨明珠,为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这便是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北海公园。这座占地68公顷的古典园林既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也流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海公园,探寻这座皇家园林的美丽与魅力,领略它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家园林的宁静与祥和,体验到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昌盛。自孩童时期即经常前往北海公园游玩,特别是唱起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脍炙人口的歌曲,那<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荡起双桨的优美旋律,带着儿时的回忆与憧憬登上山顶,心旷神怡</span>。童年时代夏季在北海游泳、捉小鱼,冬季滑冰、打雪仗的快乐情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门“凤衔如意 ,和美吉祥”花坛。花坛设计主体造型以凤衔如意,踏石回眸为主景观,凤凰尾羽如华盖一般落地生花,和平面自然式花境相结合,体现绚丽绽放的自然之美,展现了传统园林文化的魅力,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人民生活和美吉祥。</p> <p class="ql-block">北海始建于公元十世纪,远在辽、金、元时代即在此建筑园林作为帝王宫苑。明清两代加以改建,仍为宫廷内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有史料记载北海公园始建于北京金中都皇家御园—万宁宫,位于金中都城北,建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其宫苑内既有湖泊也有岛屿,岛即琼华岛(今白塔山),岛上还建有广寒殿、瑶光台、瑶光楼等。整个万宁宫水波涟漪,楼台耸峙,山环水抱,风光绮丽。我们可以通过金代诗人赵秉文的诗作《扈跸万宁宫》来依稀想象这是怎样的湖光山色:花萼夹城通禁籞,曲江两岸尽楼台。</p> <p class="ql-block">至明清时期,琼华岛作为皇家御苑,历经了一系列的营葺。</p> <p class="ql-block">古代遗存《燕山八景图册》之“琼岛春阴”图。</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苑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p> <p class="ql-block">琼华岛山虽然不高,但是要攀登三段数十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琼岛上堆叠着众多的太湖石,它们是宋徽宗赵佶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在汴梁城(今河南开封)内建造“艮岳”皇家禁苑时,从江南太湖地区采撷,用以点缀园林。金大定年间(公元1163年至公元1179年),金世宗在北海建大宁宫时,从汴梁“艮岳”将这些石头运到此地,点缀在琼岛各处。</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修建的假山、洞穴。据介绍是用于修行辟谷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普安殿。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像,东西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白塔,它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建筑,传说中为了祈求皇帝的平安,清朝康熙皇帝特地邀请了西藏的高僧来北京修建这座塔。</p> <p class="ql-block">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及雍正八年(1730年)均因地震裂缝而重修过。嗣后历年都进行过修葺,1964年进行过加固大修,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上"十三天”被震毁,1977年修复,2005年对白塔及琼华岛古建筑群进行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塔前的善因殿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的,亭为重檐,上层圆顶筒瓦、板瓦、宝顶均为铜质鎏金。下层方檐为琉璃制品,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砌而成,南面为铜制的四扇隔扇门,里面曾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p><p class="ql-block">白塔北侧陈设几尊小型土炮,用于敌情报信。常年驻扎皇家亲兵。</p> <p class="ql-block">琼岛春阴碑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艮岳是指宋朝汴梁城(今开封)皇家禁苑。</p> <p class="ql-block">依晴楼。自白塔山东北蜿蜒曲折小径下山即来的漪澜堂景区。</p> <p class="ql-block">依晴楼附近的柿子树。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漪澜堂是北海公园琼华岛北侧的一组格局独特的庭院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时,在江苏镇江金山寺看到了“寺包山”的建筑特色——寺庙围着山建,于是仿照金山寺,在北海琼华岛建成“屋包山”的漪澜堂——整个景区用临水长廊围起,突出文人情怀,而减少宗教色彩。漪澜堂背依琼华岛,面临太液池,整组建筑占地面积6783平方米,建筑面积563平方米。景区内包括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晴栏花韵、戏台等主要建筑。其中,道宁斋为清代皇帝与御用文人吟诗咏文之地;漪澜堂为乾隆帝读书之处;晴栏花韵为看戏房。碧照楼在中段游廊东侧,远帆阁在中段游廊西侧,楼为两层,为登高赏景之所。</p> <p class="ql-block">漪澜堂门前通往北岸的渡船。</p> <p class="ql-block">漪澜堂长廊西侧门楼分凉阁。</p> <p class="ql-block">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与太液池对岸的震旦香林遥遥相望,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阅古楼"三字为乾隆手书。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石代书法集成石刻,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将三件稀世珍宝——晋代三位书法家的手迹收藏于此。它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乾隆十一年 (1746年)乾隆皇帝谕旨改为佛殿,仿照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规模,新建殿宇房屋,定名“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寺内建筑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已无存)等。大佛殿外观高大雄伟,殿内供奉干手干眼佛,佛身用整株金丝楠木雕刻,镶嵌着无数珍宝。1980年曾将此处辟为北海经济植物园,每年在这里举办北京市菊花、月季、盆景、根雕、荷花等展览。</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遗址前展出数盆莲花。</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西侧宫墙外,原北海植物园种植的柠檬树,金黄色的柠檬在阳光下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柠檬在北方室外栽培很难成活,需盆栽冬季移至温室。北方如此高大的柠檬树比较罕见。</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内的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号称中国毕加索画家郭泰来“大好河山”系列画展。</p> <p class="ql-block">身着清代格格盛装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我相信,这片美丽的风景会一直存在,永远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图片来自北海公园展板介绍和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