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两汉王朝命祚近4百年,与匈奴相爱相杀,战争、和亲几度摇摆,外交是双方关系的晴雨表。为全方面打击匈奴,汉武大帝令苏武出使匈奴,因缘际会,被囚苦寒之地,牧羊十八年,风霜雨雪,忍饥挨饿,持节义重,不忘初心,忠君报国,抒写坚韧不拔,誓死如归的民族大义。张赛出使西域,九死一生,不辱使命,成功与十六国建立统一阵线,为击败匈奴建立坚强联盟,立下不世之功。苏武,张赛的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史匈奴,九死不屈</span></p><p class="ql-block"> 苏武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携丰厚的礼物答谢单于。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苏武坚贞不屈,被放逐贝加尔湖,牧公羊十八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苏武牧羊,旌节不毛</span></p><p class="ql-block"> 为劝降苏武,单于派卫律游说,许以高官奉禄,苏武严辞拒绝。匈奴大单于羞恼成怒,决定用酷刑威逼利诱,正值严冬,鹅毛大雪,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水和食物,用以改变苏武的信念。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p><p class="ql-block">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漫无天际的荒原,与苏武作伴的是几只小羊和对故乡的思念。渴了吃一把雪,饿了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旌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回国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气节未有丝毫改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义动匈奴,终归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及令其出史的汉武帝都已不在,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打发使者要求和好。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p><p class="ql-block"> 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见面。使者明白了底细,就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骗人呢?单于听了吓得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他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送回苏武。</p><p class="ql-block">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须发皆白,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手持旌节,眼含热泪,口不能言,百姓倾城而出,万人空巷,夹道相迎,绵延十里,欢迎大汉英雄回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使西域,羁绊十载</span></p><p class="ql-block">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地理学家,凿空西域第一人,丝绸之路的拓荒者。</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武帝任命张骞为郎中持节,以堂邑氏,甘父为向导,率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渡黄河,翻祁连,进入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匈奴休屠王与浑邪王统治下,他们遭遇匈奴骑兵全部被俘并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匈奴单于为了使张骞归顺,将匈奴女子嫁给他,并生了儿子。张骞在匈奴长达十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时每刻常思如何完成已任,报效国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终达月氏,游说结盟</span></p><p class="ql-block">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人看护渐渐松散,张骞和随从找准机会,一直跑了十几天,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宛早就听说汉朝财物丰饶,想通使而不得。见到张骞,得知他欲往月氏,特意派人引路,护送张骞一行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东南),康居王送他们到大月氏。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后,他的夫人被立为王,在新大月氏王的带领下,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扩充了疆域,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少有盗寇,百姓安居乐业,不愿与匈奴为敌。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新大月氏王与汉朝联盟共同夹击匈奴,只得从月氏离开,去到大夏。在大夏停留一年多后启程回国。他们沿着南山、打算绕道羌人聚居的地方前行,不料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后,匈奴单于去世,匈奴左谷蠡王起兵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一时间国内动荡不堪。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乘机带着妻子和堂邑父逃回汉朝。去时百余人,在外十三年,仅二人得还。回国后,汉武帝授予张骞太中大夫的官职,封堂邑父为奉使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西交流,凿空西域</span></p><p class="ql-block"> 为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配六百匹马,带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和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缯帛,以及多名持节的副使,再次出使西域,动员乌孙迁回河西故地,与汉通婚结盟,以切断匈奴右臂。张骞到达乌孙,将朝廷的赏赐和汉武帝的旨意告诉了乌孙王,却没得到乌孙王确切的答复。乌孙王昆莫年老,部下多不赞成迁回故地和与汉结盟。张骞又向大宛、康居、月氏和大夏等国分别派出副使,传达汉武帝的旨意,并成功与各国建立了联系。事毕,乌孙派遣译员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随行的还有几十名使者,带着几十匹良马作为答礼,其真实目的是窥探汉朝的虚实。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抵达长安,被任命为专管接待外宾的大行令。乌孙使者到达汉朝后,才知道汉朝果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汉朝自张骞始与西域建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往来,是中西交流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丝绸之路,中西破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 张骞西行是历史上中原王朝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为西汉政府和中国人打开了通向西域和西方世界的窗户。张骞的西行,是媲美1600年后西方发现新大陆的大发现。</p><p class="ql-block"> 张骞亲自到过的地方有匈奴、乌孙、大宛、月氏、大夏及康居,间接了解的还有与它们毗邻的五六个西域国家,他将这些国家的地形位置、风俗人情、人口兵力等情况向汉武帝做了汇报,丰富了汉武帝对蛮夷的认识,也激起了汉武帝经营西域和开拓西南的欲望,同时还向西域各国传播了汉朝的情况,为之后的行军作战提供了理论前提。</p><p class="ql-block"> 张骞从西域带回如涂林安国石榴种、大宛酒,杯藤、油麻、大蒜,大夏芫荽、苜蓿、卡头,西羌的胡桃,胡豆等,扩大了中国人的食源,促进了民族生活方式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汉王朝的丝绸也经过西域到达罗马,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道,张骞是打通东西方窗口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自张骞出使后,西域诸国遣使入汉,质子入朝,贡献宝马及奇珍异物,贵族子弟入长安学语言、习礼仪等,进而与汉修好。在增进互相了解、化解矛盾、改善相互关系,增进信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消除匈奴影响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张骞西行所到之处宣示了打击匈奴和与西域各国交好通使的强烈愿望,使各国对西汉大国的强大实力和文明声教有所了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在河西四郡共设有35县,设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以安置匈奴等归附民众,修建长城以及障塞亭燧等军事设施,形成了河西地区完整的军政管理体系,有效地发挥了控制和经营河西地区,进而经略西域、强化西北国防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陇西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经车师,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进入大宛(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再到康居(即哈萨克斯坦境内)。沿着张骞的足迹,东西方走出了“丝绸之路”。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意为“开通大道”。东西方交流处进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伟大壮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