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第一集:探险者来了,(下篇)

安格

大型纪录篇 诵读:安格 <p class="ql-block">  第一集:(下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王道士将一束经卷 交给了斯坦因。夜里,翻开佛经时,斯坦因居然发现,在经文的边页上有两个字 玄奘。记得那是很热的一天,外面空无一人,我在蒋师爷的陪同下 来到藏经洞前,在那里我见到了王道士,他显然还有些紧张和不安。王道士终于引领斯坦因来到了藏经洞前,向斯坦因敞开了藏经洞的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鼓足勇气打开密室门洞,借着道士摇曳不定的灯光,我睁大了眼睛 向阴暗的密室中看去,只见一束束经卷 一层层堆在那里,密密麻麻。” 现代学者胡适曾说,藏经洞 是座和尚博物馆,其实它远不止此。</p> 斯坦因一脚踏入藏经洞,一千年前佛国的世界,世俗的生活,西域王宫的奢华,丝绸商旅的艰辛,都历历在目。<br><br>“厚大的卷子 用的都是很坚韧的纸,全部保存甚佳,大概同初藏入室时无甚差异。” “有一个大包裹。里面全是稀薄透光的绢画,绘有美丽的佛像,颜色调和,鲜艳如新。”这是斯坦因第一次看到这些经卷时 发出的感叹。<br><br>九十多年后,一位中国学者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亲手触摸这些敦煌写本时,是这样描述的,“有的写本纸张非常好,展开时哗啦啦作响,有一种卷子压了金箔,有一种经卷有十二种颜色。纸张很结实,厚度像现在的打印纸。” <br> 这是北京地铁建国门站,每天经过这里的人们 都会看到这幅壁画,这就是佛教经典《金刚经》。它的原版,已经被斯坦因从藏经洞中带走,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如今,它成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 最珍贵文物之一。<br><br>“我决定放手一搏,我应允蒋师爷可以给王道士一笔款子,四十锭马蹄银,必要时可以翻倍,以换取全部的经卷。”<br><br>在一夜的狂风之后,第二天清早,斯坦因发现 满怀疑忌的王道士干了一个通宵,将挑出来的所有藏卷 又运回密室中去了。斯坦因知道了,他无法得到全部的经文。但是王圆箓同意收下斯坦因200两银子,让他们把九千多卷文书和五百幅佛像绢画带走。事后,斯坦因很得意地写信给一个朋友说,在欧洲,只要买一个梵文贝叶写本 就要这些钱了。 有的学者提出来,他是买的,买的就是公平交易,这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一种骗取。<br> 这张照片 记录了斯坦因车队 离开敦煌县城的情景。这时,在县城里,农民发起了暴动,焚烧了县衙。没人留意在偏僻的莫高窟 号称装箱能手的斯坦因 已经大功告成。二十四个大木箱里 装满了经卷和书画,当他最后看了一眼这里的主人时,千佛洞 刮起了这个春天的 第一场沙尘。<br><br>十个月后,王道士迎来了第二批外国人——伯希和的法国探险队。<br><br>伯希和,这一年才二十九岁,精通十三国语言,法国人夸他英俊优雅,有点儿军人作风。他的一口流利的汉语 很快赢得了王道士的好感。他还带来一名专业摄影师,对莫高窟 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拍摄。 <br>  <br>  这是当年破败的莫高窟,这个小牌坊 和古汉桥 如今早已不存在了。而今天的莫高窟最著名的九层楼 在当时也只有五层。几个月前,当伯希和在新疆时,他看到一本佛经,这是公元八世纪的写本,出自一个叫藏经洞的地方。于是慢条斯理的他 直奔敦煌而来。<br> 在莫高窟,他对洞窟进行了第一次详细的编号。“自从人们从这一藏经洞中淘金的八年来,我曾认为该洞中的藏经 已大大减少。” 在西方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伯希和进入藏经洞。<br><br>这张由摄影师努埃特拍摄的照片,是今天我们了解当年藏经洞洞内状况唯一的影像资料。透过这一人高的经卷,我们甚至能看到 在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br><br>“当我置身于这个宝库,三侧都布满了一人多高的卷子,您可以想象我的惊讶。”原本他非常担心斯坦因将宝贝搜罗一空,但很快他发现,因为不懂中文,斯坦因给他留下了许多。<br><br>他说:今天是个节日!他决定 要将全部经卷翻阅一遍,在烛光下,他用了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 来完成这项工作。前十天,他每天拆开近一千捆卷子,创下了每小时打开一百捆的记录,他戏称 这是汽车的速度。<br><br> 1908年5月27号,伯希和离开敦煌,他用五百两银子 换得七千卷藏经洞文物。离开敦煌的第二天,就是伯希和的三十岁生日,这肯定是他一生中所能得到的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br><br>1909年9月4日,北京的六国饭店,在京的学界名人 几乎全都参加了招待伯希和的宴会。会上,他将随身携带的一箱敦煌写本精品 公开展览出来。使得著名学者罗振玉等人 大惊不已。当时中国的宋版书已很稀少,忽然有人带来了从未见过的六朝隋唐古写本,整个北京学术界震动了。<br><br>1909年冬天,清政府下令,押送剩余的经书进京。经书并没有装箱,只用草席草草遮盖。从敦煌到北京,一路都有经卷丢失。<br><br> 这是北京的广化寺,1910年藏经洞文物运抵北京时,这里开始兴建中国第一座近代的国家图书馆。中国的国家图书馆 比日本晚了四十年,比法国 晚了一百二十年,比英国 晚了一百六十年。但是押运的官员 竟直接把大车开进了自己的家里,挑选精美的经卷 据为己有。因为怕被人发现,他们将万张的经卷一撕为二。<br><br>这是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经洞文物,后人总结说,藏经洞文物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最秘,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br><br>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到敦煌,拿走壁画26方,取走唐代彩塑一尊。俄国人奥登堡,拿走敦煌文物三百件,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 购得四百件。今天,敦煌藏经洞的文物 散落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br> 这是春季的敦煌,这时 距离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 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了。“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yin2恪ke4 曾这样感慨。   <br>  <br>  “我的儿子今年十岁了,有一次他看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一些来自吐鲁番敦煌的壁画,和雕塑等文物 是怎么被分割装箱 运到柏林的,我的儿子说,我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br><br>  “我曾经给王道士 赠送了七十五两银钱,可是被夸大到十万两,村民们要求 和他分享这笔钱。他当然拿不出,只能装疯卖傻,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在华尔纳写给斯坦因的信中,有好名声的王道士 却因藏经洞晚节不保。<br> 1931年,王道士死在莫高窟,从发现藏经洞以来,他从未离开过这里。对于这个瘦弱的,经常带着一脸笑容的道士,有人说他是 藏经洞的发现者,莫高窟的维修人,也有人说他是 目光短浅的宗教信仰者,是有小聪明的中国农民,是出卖藏经洞文书的罪人,中国文化史上的奸贼。一百年来 关于王圆箓的历史定位 一直争论不休。<br><br>这是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这是巴黎吉美博物馆,伯希和从敦煌带回来的文物 大多存放在这两个地方。<br><br>回到欧洲后,伯希和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汉学家之一。有人这样评价他,“没有他,汉学将成为孤儿。” 但是,在这张1935年1月20日《北平晨报》发表的公开信中,中国的学者们 将伯希和冠以盗贼的名分。<br><br>1930年,七十岁的斯坦因 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但从这封南京来电中可以看出,他被中国政府认为 是不受欢迎的人。在新疆,他一直被处于严密的监视中,最终,被逐出中国。<br> 这是英国伦敦的大英图书馆,斯坦因从敦煌带回来的文物 大都藏在这里。2008年,这里的学者 向我们摄影组展示了一百年前 斯坦因带来的敦煌唐代写经。<br><br>西方人说 是斯坦因发现了藏经洞,八十岁时 他死在阿富汗,他的墓地 建在异乡的沙漠,他说,沙漠是自由安静的,他喜欢这里。他这样为自己写下墓志铭,马克.奥利尔.斯坦因 通过极为艰难的印度、中国新疆、波斯、伊拉克的旅行,拓展了知识领域。不知为什么,对于1907年的敦煌之行他只字未提。<br><br>在斯坦因去世的这一年,中国大地上正进行着二十世纪最惨烈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br><br>这一年,一个曾从法国学习绘画的 名叫常书鸿的中国人。带领十多个志愿者 从战火中来到敦煌,从此,西方人在敦煌的探险史结束了。&nbsp;<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你听或者不听我都在这里,不来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美篇号17865787 感谢您的惠听,欢迎批评指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