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 学生家书中描述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易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绝大部分50~60后生人的多子女家庭,被一场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波及。家中仅允许留下未满16岁的孩子。我们家六姊妹中的老大到老四就有三个下乡当了知青,且全都去了外地。父母更是早年就被下放到长沙周边的县、郊,当时不能回家。位于长岭小路边的我们家里,只有还在读中学的我和小姐姐留守。</p><p class="ql-block">当年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 QQ,没有微信,电话轮不到我们,电报更是奢侈品。写信成了家人唯一互通情况沟通交流的方式和重要的生活内容。我家下放到靖县的老三(小哥哥)保存了当年我们家人从五个不同的地方写给他的书信,我们五十多年前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等记载的书面信息,得以保存后又重见天日。这里是我在写给老三(小哥)和老四(二姐)家信中,我在向他们介绍我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时候,写到了71年下学期和72年下学期两段时间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文锡章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片段,容我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1、(1971年9月11日,写给老四的信中说)你走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上课了。我分到了新的班集体。……班主任老师是个有头脑、有方法又很直率的广东人,男的,三十来岁,教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1972年3月4日,写给老三的信中告诉他)我们今天开学了,我们失去了那位好老师。继而代之的是一位……年轻的英语男老师,……</p><p class="ql-block">3、(1972年3月30日,写给老三老四的信中提到)今天,我向化学老师建议开几次简易实践课,他欣然答应了。物理老师也要我们把要求组织课外小组的建议提上去。我认为这是个好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4、(1972年4月4日,写给老三老四的信)在以前的信中,我向毛弟提到过我们的两位班主任。现在我们排的同学热烈希望原来的那个广东老师来继续教我们。……我们回忆起文老师在我们排的时候,对同学的负责和给同学的帮助和教育,使我们感到惋惜。虽然我和文老师没有接触很多,他只和我作了一次谈话,却给我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和他扯一次谈,胜过上十节课。他有头脑,有丰富(在我看来)的知识。如果他能继续辅导我们,对我们是多么有益呵。直到现在,我还只遇到过一位这样时时刻刻以言传身教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现在……倒是政治老师还可以,我们经常和他扯一扯形势,但主要的还是学生听老师传授知识。政治老师和同学很合得来,比较民主,甚至可以和他争论。</p> <p class="ql-block">5、(1972年9月8日,写给老三老四)这个学期又是原来那个广东老师下排,……他是个好老师,一个是正直,二是对同学负责,深得同学们的爱戴。而且上学期的那个外语老师当副班主任,他俩配合得很好,我很满意了。</p><p class="ql-block">6、(1972年10月6日,写给老三老四)那个文老师班主任,他天天喊醒我们:“只有三个月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这些话就像警钟,一锤一锤的敲在我心头上。……文老师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他曾经在全班同学面前赞说过“易曙这个人很有毅力。”真有点担负不了啰。我实在不配受这样的赞扬。但是这句话反过来成了鞭策自己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忘不了,我们毕业离开学校那天冬天下午,文老师送我们一些女同学走到了左家塘大路旁,一路“谆谆 ”向大家赠言,“殷殷闻者”者之我问文老师:“你看我以后要注意什么?”文老师沉思一下说“(你要注意的是)在遇到挫折时要相信自己!不要灰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一个“不要灰心!”是的,在后来这“五十年人生路”上,诚然“风雨冰霜酷暑,甜酸苦辣尝遍”,“不要灰心”始终是我生活的基调,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和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老师不但在任上对学生好,我们离开学校了,他仍在关怀他的学生。毕业后的73年上半年,我在等待办“病留证”期间,去了老三老四哥姐下放的靖县农村。不久,我收到了在街办手工作坊剪鞋绊子的小姐姐老五的来信,她告诉我说:“星期六晚上你们的那位文老师到我们家来了。我问了他(你们毕业分配)的情况,他说学校不管,由单位、街道管。(街道上还没听见风声。)”</p><p class="ql-block">……73年下学期,李映姣同学的哥哥介绍我去《先锋小学》代五年级的语文课。我那位当过多年老师的妈妈这时还不能回家。我该如何与孩子们相处?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文老师请教。我在写给哥姐的信里告诉他们:“开初,我心里是没底的,无法体会前任谭老师讲的(班上情况如何不好的)严重性。妈妈又不能回来,我去找了文老师。他建议我:短期内采用短期的方法:多板面孔,少说话。课堂上严肃,课外温和。一句话,首先要有“威严感”。……”</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些在我家书中摘录的提及到文老师的只言片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文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印象。五十年前,他用对学生的大爱之真诚的情感、用声情并茂的讲台风度和丰富的学识,滋润了我们一众少男少女干涸的心田,唤醒了尚存于我们心中的良知良能,使我们得以具有健全人格能健康成长。经历了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我不断庆幸自己,今生有幸遇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指导我们几十年来度过了充实丰沛的人生。值此纪念高中毕业五十年之际,感恩我们的恩师文老师,感恩我的同窗,文老师和我们在”喜迎盛会“的今天,“人刚健、意相谐”!虽相隔“千里外”而“欢乐同在”!</p><p class="ql-block">诚哉!幸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高一班同学五年前举行了"毕业四十五周年纪念"的活动。 在纪念册《回眸》中,有我中学阶段的回忆文章。其中记叙高中时期对文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章节片段,让我再次引用到本篇来,以表达学生对高中阶段各位老师教诲的深情致敬和礼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敬爱的文老师年愈八旬仍精神矍铄,笔峰仍健。他给学生们写来了"寄语",一如昨日般的"谆谆",学生们闻之"殷殷",深切感受老师的慈爱之心和通达之情!今日我们师生"喜迎盛会","千里外,欢乐同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