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祖国刚过完74华诞,杭州亚运会完美落幕。全国人民沉浸在幸福和喜悦当中。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我校语文教研组按照学校安排在这金秋十月开展了大教研活动。老师们紧扣新课程标准,精研课堂教学,呈现了一节节精彩创新的课堂。</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张媛老师执教的是《爬山虎的脚》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具体讲解课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在讲解的同时配以图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茎、叶、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位置,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特点后,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写清楚的,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注意事物的细小变化。能够借助课后“资料袋”梳理观察记录的方法,授之以渔,在课后实践中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将这一课中学到的观察、写作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p> <p class="ql-block"> 罗丹老师执教的是《麻雀》一课。阅读课的教学要关注课型以及年段,而对于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来说,教学的重点要转向了解其“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指向表达,了解方法。形成知内容、懂方法、晓迁移的效果。罗丹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就很好地落实这些要求。《麻雀》在大单元当中,发挥着“学方法”的作用。罗丹老师在课堂开始就聚焦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通过亲切的师生谈话,让学生自由交流对“写清楚”的认识,归纳总结“写清楚”的概念,初步分析如何把事情写清楚,抓住语文要素的同时,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接着,罗丹老师转到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交流平台仿佛一个教学资源的补给站,罗丹老师将交流平台的学习资源整合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更易接受。习作单元中的课文不仅是普通阅读范本,更是一篇与习作训练点息息相关的习作例文。罗老师通过《麻雀》教学,发掘课文中指向“写清楚”的表达,把前面提到的“写清楚”的方法一一落实。</p> <p class="ql-block"> 支佳杰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毁灭》以任务为驱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和材料。在该不该重建圆明园的辩论中,学生打通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壁垒,在各抒己见中不仅浓厚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提高了辩证思维。而文物的自我介绍环节,更是让学生跳出文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徐雨婷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紧扣大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在主要教学环节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朗读感悟小女孩的“不幸”与“幸福”;感悟人物命运,从虚幻走向现实;关注人物命运,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从课文到课外,从单篇故事到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幻象与愿望之间的关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体裁的初步认识,将童话丰富想象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学生心中,也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p> 领导点评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教无定论,频出彩出新,时上层楼开眼界;研有所成,恰如磋如切,又从活水证源头。此次教学研讨,是一次展示,又是一种激励,老师们在研究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成长。教研活动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编辑:六语组</p><p class="ql-block">审核:王卓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