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峻的美篇

秋枫细语

再返第二故乡 <p class="ql-block">  睡梦里几次回路家,终于成行,时值金秋,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回到五十五年前下乡插队的新宾苇子峪路家。</p> <p class="ql-block">  当年豆蔻年纪的我们,一脚踏在少年门里,一脚跨进青年大门,一脸稚气离开爸爸妈妈,从沈阳来到这里,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转眼五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也到了俗话说的“古稀之年”,也愈加思念我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村子边的这条路过去是黄土路,如今已经成为230国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年点儿原址,现在是一个休闲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来感觉分外亲切,路家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装修讲究,家里摆设甚至厨具都是最时尚的品牌,暖气、地热,一点儿不逊色于城市的高楼大厦。很多家有汽车,轿车、货车、农用车,有的一家有几台车。</p> <p class="ql-block">各家院子里都有两三个大苞米仓子,装的满满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老乡高兴的说今年丰收了,仅卖玉米这一项就能收入六七万。</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老人儿现在八十多岁的大哥大姐嫂子们已经不多了,说起我们当年的事如数家珍。我住过的老乡家二哥当年是队长,今年八十二了,见了我不住嘴的叫着我的小名“小峻儿”,说“你是我最小的妹妹”,讲着我当年年纪最小,娇气,干不动农活,还舍不得批评我,讲的我心里暖暖的。我说,我大娘有个绰号“老蘑菇精”,全村最能拣蘑菇。二哥听了特别高兴。二哥说他和二嫂生活的很好,国家每个月给老年人生活补贴,他当了多年村干部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他和二嫂也常出去旅游,到外面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九十二岁的徐明成,我们都叫他三哥,满面红光,身体倍棒,见了我们高兴极了,回想当年盖青年点儿,三哥是瓦匠,我和另一个同学当小工,在三哥的指导下,青年点儿的一个小窗台还是我抹的,我说三哥是我师傅,三哥高兴得合不拢嘴,活泼开朗能说会道的老人家拉着我们的手,竟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看着我们,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大队会计刘海骥也八十多了,不知道他是吃了什么仙药,太年轻了,几乎看不出变化,我跟他家的嫂子说,那年深秋砍白菜时,她用大锅烀白菜帮没烀好,第二天喂猪,把两头大猪给喂死了,嫂子哭的呀,大家笑着讲着。我也是从这件事知道了炖白菜一定要炖开锅,不能温锅焐熟,那样会产生毒素。</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乡接待我们最辛苦的要数隋老师一家了,老两口停下农活儿全天陪我们,儿子开车接送我们,儿媳妇给我们煮了香甜的苞米,用空气炸锅烤了地瓜,还热情的邀请我们杀猪时回来吃猪肉。</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孩童像迎接多年不见的亲姐姐回家一样,寸步不离的陪伴着。</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乡使我们受到震撼的是再一次看到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感动的是再一次体会了乡亲们的善良、淳朴和亲情,路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也没有忘记路家的山山水水,无论多少年过去,路家永远是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稿 维峻</p><p class="ql-block"> 摄影 小媛</p><p class="ql-block"> 延秀</p><p class="ql-block"> 丽凤</p><p class="ql-block"> 梅子</p><p class="ql-block"> 可玉</p><p class="ql-block"> 制作 维峻</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