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8早7:30我们老友加同窗一行6人出发,前往早有计划的辽宁朝阳,去探访红山文化和辽塔古今,十月的北国,秋色正浓,开车行驶在大广高速上,两侧的绵延山峰,植被茂密、绚丽多彩,流连于燕山百里画卷,向多年绿化美化山川的劳动者致敬,为我们能拂面秋风阅尽秋色而欣喜 <p class="ql-block">11:40来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在县朝阳市凌源县城,吃了当地特色--糊饼,就是铁锅炖菜锅边一圈发面,像长馒头</p> 小碗是辣椒蒸鸡蛋,还上了小鸡炖蘑菇馅大蒸饺,20分钟开饭,200元经济实惠,饭后开车20分钟到达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门票30元/人,讲解100元 牛河梁遗址区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与内蒙古赤峰市接壤,两地同属红山文化地区。 红山文化得名于赤峰,扬名于朝阳。 红山文化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在牛河梁遗址被发现之后,发现并考古自80年代初,共发现27处红山文化遗址。 保护范围58.95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23.56平方千米。 距今有5000--5500年 牛河梁遗址已有编号的遗址点共16处,其中重要遗址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金字塔。该区域面积约8平方千米,是牛河梁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域。在这16处遗址点中,第一地点、猪首山和第十三地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了牛河梁遗址的中轴线,其它各处遗址点均围绕这条中轴线分布。1981—2003年期间,先后发掘了第一、二、三、五、十三、十六地点。 雨天女神庙没开放,我们参观了综合馆和第二遗址馆 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牛河梁遗址共出土玉器183件,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量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仅是简单的饰品,更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这对后世以玉为礼的观念和制度,形成以玉为信、以玉为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背部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似猪的胚胎。 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属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或角,它也是权力的象征,该遗址出土了三件,它是辽宁省博物馆和该综合馆的镇馆之宝,当时工匠用兽皮线占水加沙子把玉石切割,兽皮加细沙打磨,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可能若干人用一生才能完成(当时人均寿命35岁) 5000年前的制陶业已可以满足当时人的需要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548322814" _msthash="110">做为祭祀、占卜、装饰等用途的玉器,精美绝伦,虽然岫玉材质一般,但工匠的审美、技术在5000余年前是一流的</font><div _msttexthash="240587607" _msthash="111">我们驱车2公里来到第二遗址区,也是出土玉器、陶器、石器最多的地方</div> 第二地点总体范围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共占地5850平方米。 由六个单元组成。 三号圆形祭坛,在祭坛西侧为一、二号冢,东侧为四、五号冢,北侧是六号冢,因北侧遗迹保存较差,疑似积石冢,所以暂称为冢六,就这样构成了“五冢一坛”的形式。 第二地点积石冢内的墓葬已经体现出等级形式,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 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人独尊”、“王者之上”的思想理念,图中M1方形墓葬就是最显赫的一座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16298778418" _msthash="132">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两件玉猪龙,一青一白,背对着头向下摆放,双腿交叉,考古界称之为天地交泰,亦为阴阳之和,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头下枕着典型玉器玉斜口筒形器。 三件玉器的发现,证实第二地点乃至整个牛河梁遗址群是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 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是红山文化领域单个墓葬随葬玉器最多的一座墓葬,共随葬20件玉器。 第二地点二号冢一号墓是第二地点的中心大墓,规格最高,四周砌筑石墙,内部四面砌有石阶,墓葬深造于基岩,石棺宽大且齐整。 不过非常遗憾的事是,这座中心大墓只发现了少量人骨。 <br _mstmutation="1" _istranslated="1">中国古人把隆起的坟包称为“冢”,因此,考古学家便把用石块堆积起来的红山文化墓葬形式,称之为“积石冢”。</font><br><br>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证明了红山文化晚期,已经产生了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步入了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在埃及、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开始起步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同样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这曙光就升起在朝阳的牛河梁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5982934425" _msthash="146">牛河梁遗址具有红山文化的都邑性质,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聚落,又是红山文化先民崇拜先祖的圣地,完全具有三代时期圣都的意义。 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 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实证。 是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牛河梁遗址不仅是红山文化的圣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也具有神圣的地位。</font><div _msttexthash="828226204" _msthash="147">出遗址已是15:50,要赶到60公里外的朝阳市内参观北塔博物馆是来不及了,在日落十分进入朝阳市,晚霞余晖下的北塔显得庄重安详</div> 朝阳北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刹顶等部分组成。 朝阳北塔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东北第一塔”; 是朝阳市古城的象征、东北佛教的典型代表。 <br _istranslated="1">1988年1月,朝阳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48897993768" _msthash="161">北塔台座内部东、南、北三面留出空间,修成券洞式廊道,须弥座又称金刚座,为中间束腰形台座。 须弥座雕饰主要布置在假门和束腰上。 假门仿双扇朱漆版门,两侧雕守门力士或飞天。 东、西面假门雕力士,头戴兜鍪或束发,身穿铠甲,腰系带扣,足着长靴,一手托宝珠,另一手持剑或杵,面向假门而立,表情严肃,令人望而生畏。 北面假门一反常规,两侧雕飞天各一,头朝下,上身袒露,腰系裙带,头梳发髻,饰璎珞,戴臂剑,手托供物,飞舞于空中。 须称座束腰,壶门每面6个,共设24个,门内雕莲花或兽面,化生童子或伎乐人物、缠枝牡丹,版柱刻驮有人物或莲花的异兽。 舞伎16人,乐工16人,演奏着各种乐器,精心布置于假门及卷门两侧,每半面三个壶门雕饰又可单独构成一组,伎乐人物和异兽动姿皆朝向中间之假门或券门,布局严谨,排列井然。 塔身砖雕图像,皆中央一尊坐佛,旁为胁侍菩萨,外置灵塔,佛头与灵塔上方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四面合起来,为密宗金刚界四方如来(中央大日如来居塔心室佛殿内),八胁侍菩萨、八大灵塔、二十四飞天,此即密宗特有的曼荼罗坛。 八大灵塔塔名概括记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塔檐外轮廓略呈弧线形。 每层檐角梁下和中间均垂挂金铎,每层8个,共100个。 </font><div _msttexthash="58515197" _msthash="162">我们向南走900米便是朝阳南塔</div>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7847777314" _msthash="169">朝阳南塔,始建于辽代大康二年(1067年)。 <br _mstmutation="1" _istranslated="1">朝阳南塔青砖砌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原存高45米,现经修缮,标高56米。 方形砖基座,座上为须弥座,下部两层束腰,内设壶门,砖雕云龙和莲花; 上部有仰莲座承托塔身。 塔身南面中央辟券门,上雕华盖,内通塔心室,其他三面中部设假门,门棚饰卷云纹,上垂华盖。 塔身上部每侧各嵌石质塔铭两块。 <br _mstmutation="1" _istranslated="1">2019年10月7日,朝阳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ont><br>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25745205772" _msthash="176">2004年10月,建筑施工人员在南塔附近进行地下管网施工时,发现一处辽代遗迹,经鉴定是埋葬佛舍利的“石宫”。 这个“石宫”为砖石混砌的墓室结构,外部用砖包砌,内部用规整的石板砌成盒状,宫内回填土经过夯实填埋,里面有一个石函和“佛舍利铭记”碑等珍贵文物。 石函长70厘米、宽40厘米,四壁内外布满清晰的牡丹花彩绘图案,绘有神话传说中的“飞天”形象和缠枝牡丹花。 在彩绘舍利石函内,发现有玻璃舍利瓶、鎏金银棺、银碗、银匙、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和浮雕佛像白瓷钵等稀世珍宝,这些均为佛教文物,“佛舍利铭记”碑上明确记载:“大契丹国霸州居第东南上兴塔庙下置石宫,藏释迦佛舍利一尊、锭光佛舍利一十八粒”等内容。 时间是辽统和二年(984年)。 统和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 这是世界仅见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锭光佛舍利,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锭光佛,梵文意译“燃灯佛”或“然灯佛”</font><div><br></div> <p class="ql-block">朝阳是东北地区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 朝阳建有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 近年来,在朝阳北塔天宫中发现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在朝阳南塔北约50米地下石宫中发现燃灯佛舍利,“两佛”舍利同现朝阳,举世罕见; 北燕时期朝阳僧人昙无竭是我国最早西天取经的僧人之一,堪称关外西天取经第一人,比唐玄奘还早207年,为我国古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朝阳是东北地区佛教文化的率先传人地和中转站,在佛教文化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这些都充分表明朝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p><p class="ql-block">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旅程,入住酒店,晚餐四个菜加疙瘩汤,菜量巨大味道尚可,锅包肉水平一般,明天我们要去锦州义县,早早休息养精蓄锐,明天是个大晴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