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雁荡山坳中的黄檀硐古村

田园生活

<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8天,下辈们在家不值班,孙子自然由其父母自带,为躲避喧嚣的城市,享受悠闲逸静的生活,俩口子选择去附近乐清黄檀峒古村走走。</p> <p class="ql-block">黄坦硐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区北部山区,距温州市区50公里,村内面积21公顷,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有人口1500多,全村男性都是卢姓,整个村落房屋的造址和布局,堪称中国古村落的典范。以“村古、林茂、水美、硐怪、石奇”为基调,2007年被入选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后又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雁荡山灵山景区的核心景区,被誉为“世外桃源”、“洞天福地”,是浙南山区古村落自然胜景、人文景观和谐结合的一个典范。</p> <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明朝初年卢可穆从清江蔡岙迁此。因山坡有片黄檀树林,在黄檀树林上面的悬崖峭壁处有一洞穴,故名“黄檀硐”。黄檀是一种常绿乔木,常见于浙南山林地、溪沟旁和山坡地。硐,通洞、峒,指山洞、石头洞。</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早上8:00左右,我们驱车从温州家里出发,经七都大桥,转104国道、中雁线,一路上从不同方位看到中雁荡山玉甄峰(温州人叫“道士岩”)风貌,后经一条10公里的盘山公路直达到黄坦硐村已是早上10时许。</p> <p class="ql-block">进村后,犹如闯进了一个宁谧的世界,四周群山怀抱,树木青翠,竹林窈窕,花草繁盛。村舍前后岩嶂壁立,怪石林立,雄伟峻拔,绵延数千里,形成两道绿色屏障。两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水声潺潺,毓秀清幽。小溪上石桥横卧,把村庄和田园简洁地连接起来,古民居沿溪而建,房屋墙体基本由块石与扁平片块石磊筑,屋架为木材,都取自周边山体,是“因地制宜,因材施筑”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我们经村游客服务中心,向岭根而上,经“东不大宅”,再游村东——五龙谷。在岭根溪的“东不大宅”前,潭水清澈见底,成群的石斑鱼游弋其中,丢一小石,成群小鱼便“追杀”过来,吸引了不少小孩嬉鱼。</p> <p class="ql-block">在五龙谷,五条瀑布落差50米,半天飞下,多姿多采,有似玉屑飘扬,白绫曼舞。瀑水注入石潭,有的叮咚作响,有的轰轰而鸣,似古筝奏弹,似战鼓擂动。我们跳跃穿行在潭中石路上,呼吸着竹木清香的湿润空气,人也似乎清灵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村心的小溪名龙溪,底石板平,呈淡黄色,清泉流过,泛起细细涟漪,太阳照耀,璀璨绚丽,俨然像条金色游龙的鳞甲泛光,故名龙溪。小溪溯源,有石坦多曲沟,称九曲旋流,水波回荡激起连串浪花。下游有溪,身平阔,长莫穷,石色赤紫,明亮艳美,名紫玉溪。它不像越南美奈的仙女溪,由红沙黏土地带流水地貌,这里河床仿佛由山石整体构成,流水河床一动一静,浑然一体,景象罕见。龙溪就像黄坦硐古村落的护城河,全长1000多米,宽10米,贯穿整个村庄。如果遇上发大水的时候,似一条逃脱的白色大飞龙,应该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下榻在“云舍”民宿午休,在民宿对面就是卢氏宗祠,后面看似像桂林漓江的“象鼻山”,昂立在茂密的竹林中。前面有一株500年的樟树,树干周长约5米,高逾30米,树冠面积达30平方米。两株珍稀罗汉松,也经历了400多年沧桑,大小相似,婉如一对孪生兄弟。令人叹奇的是两株罗汉松伸出枝叶与樟木交接,好像三位老叟握手言欢。</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沿着小溪继续玩村西——西龙谷。</p> <p class="ql-block">黄檀硐村藏在山坳之中,周边峭壁林立,沿山道盘山而下,经过一座石块垒就的古寨门,厚重的古寨门犹如时空隧道的大门,锁住了这古朴的山村,两侧是巨石和森林,扼守在险要之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说古时在村外险要处修有四个寨门,使得古村成为隐匿在大山深处的一个绝对避世之地。</p> <p class="ql-block">村西龙谷有一瀑布,从上往下看,瀑布自山口如练飞泻,高数十丈,因崖壁若龙型石渠蜿蜒,瀑布亦三折盘旋而下,在磅礴的气势中又多了妖娆灵动之姿。在西龙谷潭旁,有一大片草坪,可作野营聚餐之所。再往前行,便进入了黄檀硐水库库区,水波潋滟,奇峰夹岸,只是近来虽下过几场小雨,但干旱已久,这一点雨量杯水车薪,从岸边水痕可看出水库水位仍低了10米,可见斑斑的河床。</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黄坦硐村的小道上,你还会发现路旁不断出现一个个遗留的大圆形坑痕。偶尔,看到一两米宽埋没在泥土中被草丛遮掩的大缸,这是早年提炼靛青工艺的大缸,堪称染料工艺化石,如今已成为一种遗迹。据说,黄檀硐村的兴衰与一种叫靛青的染料密切相关。菘蓝,当地人称其根为“板蓝根”,叶为“大青叶”,是种著名的中药材,而“大青叶”就是制作染料靛青的原材。靛青的种植,制取和贸易,使黄檀硐村民积累了大量财富,弹丸之地,曾富甲一方。上世纪50年代,随着化工染料替代靛青,黄檀硐一度走向沉寂。</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黄坦硐村四面环山,其地处谷底,周围悬崖峭壁,只有四条小路穿过窄窄的谷口,通向外面的世界。整个古村秀谷幽静,山村纯朴,恰如世外桃源,村东有五龙谷瀑布和关公峒,村西有西龙瀑和古寨门。村东西两处飞瀑遥相呼应,各具特色。而村的南北两边的石壁陡峭,高耸入云,成为黄坦硐村天然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黄坦硐村内的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存留尚好。它与泰顺三魁、平阳顺溪一带的大屋相比,这里的老屋少了一些气派、精致,多了一些乡野的质朴,使得这里的人们至今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p> <p class="ql-block">最是仙乡幽胜绝,飞泉洒玉异人寰! 青翠的菜苗,长满青苔的灰石屋,映衬着周围墨绿的群山,清亮的龙溪在村前、在田野之间流过,鸡犬相闻,炊烟袅袅,一派陶渊明向往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目前,黄坦硐古村正在整体规划开发,深度挖掘卢氏家族人文历史,坚持传统制作染料靛青工艺特色,做大做强职工疗养基地,拓展好学生研学发展项目,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黄坦硐将建设成一个以自然山水为基调,以人文景观、富有地方风情的旅游村。</p> <p class="ql-block">来去匆匆,短短的一天一夜,哪里能够品味到这座古村古宅里的宁静生活的真谛。只能说,初尝这里的详和与不争,有机会的话,自然还想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