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端砚——白端

LL

<p class="ql-block">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分紫端、绿端、白端。端石的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类的水白云母以及由水白云母变质的绢云母。还有少量的铁矿物、高岭石和石英碎屑等。白端是端砚成份与白色石炭石共生的一种天然矿物。</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里玉屏岩、阆风岩、石室岩的石质以白色石灰岩(其中含有水白云母成份)居多,即白端石,为七星岩所独有。</p> <p class="ql-block">  七星岩白端石矿场遗址可考的年代可追溯到宋、元年代,已经发现采掘点有11个,主要分布在玉屏岩、阆风岩、石室岩。采掘点外观呈长沟状、深洞坑,遍布采凿痕迹,可见白端石的发育特点。</p> <p class="ql-block">  至今玉屏岩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如山上玉皇殿北侧的叮咚井和一线天,马鞍亭石径西侧大如厅堂的岩洞等处。各岩所石以叮咚井的白端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端州干粉即以此白端所制,所琢白端砚台也较同岩他处最显白润,更比景区内他岩远胜一筹。只是叮咚井仅为宽约一米多、长数米、深约十米的狭坑,古人采石有限,所琢砚台难得一见,当视为珍中之珍。</p> <p class="ql-block">  白端砚石主要矿物成分是白云石(水白云母),石质细腻、坚实,不发墨,常作批朱之用。白端石大规模开采于明代,白端砚石色洁白如雪,莹润如玉,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家族中,别具一格,卓然不群,令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白端的最大特点是米脂粉糯感,略透淡黄,透光度不会很高,白端品质上高洁悦目。</p> <p class="ql-block">  由于白端量少而且只集中在七星岩的几座岩山上,大規模采掘日渐扩大,因此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两广总督戴凤歧为保护七星岩,于石室岩洞外东侧以石刻的形式立下"泽梁无禁,岩石勿伐"的官府告示。禁止开采白端石。</p> <p class="ql-block">  自此清朝、民国时期都有政令禁采,但到了战乱动荡之时,律禁就会松驰,以致引发更大规模的采凿白端石行为。当时肇庆有近千名石工以采白端为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资源,禁止采掘七星岩山石,因此环境得与保护,故白端更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端石原料。</p> <p class="ql-block">  按端州琢砚老艺人的传说,以古端州七星岩白端石琢制砚台始于宋代。但在砚著中首见白端之名,并述及白端作朱砚之用,是明代万历时期文房四宝学家屠隆,其在《考槃余事》中述:“朱砚:……或用白端亦可。”之后,明末及清代砚学家多有记述。如清乾隆时陈龄的《端石拟》:“七星岩:……产石名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砚最佳。”朱砚,是专门用于研磨朱砂等颜料彩墨的砚台,多取白石为之,以朱红等彩色易显也。白端不但洁白如雪,且质地细腻滑嫩,不但是琢制朱砚的上乘石材,还是清代岭南妇女的化妆品材料。此外,白端石还雕作观音菩萨、水丞笔掭等仙佛造像及文房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  白端石制作的手玩件。</p> <p class="ql-block">  水丞</p> <p class="ql-block"> 白端石与其他白色石头的区别是:下刀柔绵,铲出来的石粉软滑、手感极佳。</p> <p class="ql-block">  白端石制作的端砚。</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七星岩叮咚井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  癸卯年秋摄影、整理于中国砚都端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