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mei)吴堡

老骥

刚到吴堡县城时,看到黄河边河畔广场上立着“吴堡们”三个大字,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经当地朋友介绍方知:吴堡方言中把“我们”发音为“mei”,于是聪明的吴堡人就把我们和吴堡两个词连在一起,称为“美吴堡”。<br> 吴堡地处北方话区,毗邻山西,但有着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一些特点,可以称之为晋方言和江淮方言混杂的“方言岛”。“们吴堡”这样的称呼,也只有吴堡这个多种方言混合区域才能诞生出来。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与山西省柳林县、临县隔河相望。县境东西宽26.8公里,南北长30.4公里,土地总面积420.85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627—1204米,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均降雨量为444.1毫米,年平均气温11.5摄氏度,位于中温带亚干旱区。 位于黄河畔的吴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探明储有优质主焦煤15亿吨,岩盐储量200亿吨以上,煤层气贮量1000m以浅为160亿立方米,极具开发价值。这里的红枣、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历史长,产量大,农副产品加工蓬勃发展。 新建的体育场和早起锻炼的人们 朝霞映照在黄河上 吴堡中学的操场 吴堡县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北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br> 坐在县城楼房的窗边就能欣赏到黄土高原的晨曦 著名作家柳青的故居位于吴堡县城以北40公里的寺沟村。柳青(1916~1978)现代作家,原名刘蕴华。是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反映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走上青藏公路,有一个人的名字总是被人们不断提起。有人说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又有人说他是格尔木的奠基人。而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也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他就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1954年5月11日,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提议并征得周恩来、彭德怀批准的青藏公路在格尔木破土动工,慕生忠带着1200名筑路军民,人手一镐一锹,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7个月零4天修通格尔木至拉萨的雪域天路,创造出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慕生忠(1910-1994.10.19)将军是吴堡郝家山村人, 慕生忠跟着刘志丹闹革命,曾先后任陕北红军五支队政治委员,红五团政治委员;红二十五纵队政治委员,陕北省委委员、白区工作部副部长,中共吴堡县委书记,陕北红军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佳吴米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以东地区作战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洛川地委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九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中共山西河津县委书记。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任西藏工委工交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许多人不知道张天恩这个人,但几乎没人不知道《赶牲灵》这首民歌。张天恩(1910-1969)吴堡县张家焉村人。他能歌舞,是陕北著名的民间艺人。青少年时期,他赶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编唱了许多民歌。如《赶牲灵》、《跪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特别是《赶牲灵》誉为中国民歌之首。 张天恩曾于1955年随陕北民间艺术团到北京演出,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接见,国家文化部授予他“民间文艺天才”的称号,作曲家吕骥称他为“民歌大师”。 晚上的吴堡街头,居然还有大城市都不多见的“随心画”摊位。青少年们兴致勃勃地在泥胚上施展自己的绘画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