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新建“诸葛茅庐”记</b></p> 游戏背景 <p class="ql-block">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突发奇想的用竹竿在地上拼出了一个房子的形状,还用绳子把连接处固定在一起,几个孩子合作把地上的“竹房子”扶着立了起来……我好奇孩子们的行为,从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得知,前一天他们在玩传统游戏跳竹竿时发现竹竿可以在地面上拼出房子的形状,今天他们想要在更宽阔的地上建一座立起来的“竹房子”。</p> 游戏过程实录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有没有竹子建造的房子呢?通过查阅我们了解到傣族的吊脚楼、古人住的房子都是用竹子建造的。经过集体讨论,孩子们决定建造一座“诸葛茅庐”。搭建一座“诸葛茅庐”需要哪些材料呢?要怎样完成搭建呢?我发动孩子们向家长请教,并画下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我们便发动家长帮孩子们准备了竹竿、稻草、胶带、麻绳、剪刀、纸盒、野蒿、芝麻杆、玉米杆、茅草等作为游戏材料。</p> <p class="ql-block"> 一、“茅庐”不稳转“阵地”</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兴趣十足的开始了他们的搭建工程,我一边观察,一遍用影音记录着。搭建没多久,孩子们就遇到了难题:搭好的框架必须用手扶着,一松手就倒塌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竹竿要是能插进地面去就好了,就不会倒了!”刘梦迪试着把竹竿往地里插,“这根本就插不动,这地是硬的!”</p><p class="ql-block"> “那边有个沙池,我们把竹竿插到到沙池里去就好啦!”张宇笑说。</p><p class="ql-block"> “对呀!走,我们去沙地里面建诸葛茅庐!”刘梦迪边喊边搬材料。</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孩子们把茅庐的框架往沙池搬去!刚走了一步,“哎呀!全都散了!”“没关系,在沙池里重新建!”就这样,孩子们的游戏又从自主游戏区转到了沙水区。</p> <p class="ql-block">二、“茅庐”框架沙地起</p><p class="ql-block"> “茅庐”的四根柱子立好了,孩子们兴趣更浓了,继续搭建。</p><p class="ql-block"> “这里总是滑下来!没办法固定!”</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透明胶把它粘住它就不滑了!”张宇笑拿着透明胶解决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很重要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用透明胶带代替麻绳之后,孩子们的工程进度加快了许多,不一会儿就在沙池里建好了“竹房子”的框架。</p> <p class="ql-block">三、框架完成喜“封顶”</p><p class="ql-block"> “该做屋顶啦!”几个孩子高兴的说。</p><p class="ql-block"> 刘梦迪拿来两根短一点的竹竿,站在椅子上喊:“我要做屋顶,谁来帮我扶一下?”旁边两个小朋友立刻上前帮忙。</p><p class="ql-block"> “那上面那么高怎么绑?”张语嫣指着三角形屋顶的角说。</p><p class="ql-block"> “在地上把上面的角绑好,再架上去不就行了吗?”刘梦迪和琪琪异口同声的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房子怎么没有横梁呀?”冯肖颖说着就找来竹竿站到椅子上了,“这太高了,够不着!”</p><p class="ql-block"> “来,把椅子摞起来!多摞几个高一些!”琪琪说。</p><p class="ql-block"> 冯肖颖拿着竹竿比了比说:“这个竹竿不够长!”</p><p class="ql-block"> “那把这两根竹竿接在一起!”刘孟迪拿了一根竹竿对冯肖颖说。</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住的茅屋房顶上有很多茅草。”“搭上茅草,下雨时不会被雨淋。”“走!去拿茅草!”孩子们蜂拥着去拿茅草,纷纷往屋顶上放!</p><p class="ql-block"> “你们别再放了!茅草都掉下来啦!”冯肖颖站在椅子上看着掉落的茅草有些着急。</p><p class="ql-block"> “在这上面多加几根竹竿,把茅草挡住!”琪琪说。</p><p class="ql-block"> “哦!我明白了!你是说把竹竿绑在这上面这上面!”</p><p class="ql-block"> “这我够不到!”刘梦迪举着透明胶带吃力的说,“哎!有了,用梯子!他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于是叫上王旭阳帮他搬木梯,旁边的小朋友也都过来帮忙。</p><p class="ql-block"> 搭好了横梁,孩子们又一次尝试往屋顶放茅草。</p><p class="ql-block"> “哎呀!这还是不行,风一吹,茅草都散了。”</p><p class="ql-block"> “用绳子把茅草绑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放上来!”刘梦迪说。</p><p class="ql-block"> 冯肖影和李安琪在地上把茅草绑成小捆。</p> <p class="ql-block"> “来,刘梦迪,再试一试!”刘梦迪接住茅草,从茅屋的里面把茅草放到了屋顶上。</p><p class="ql-block"> “哎!可以了,就这样!”刘梦迪的话音刚落,茅草又向下滑了,“这上面也要固定,我需要粘胶。”</p><p class="ql-block"> 刘梦迪说:“这怎么放不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是这几根横梁挡住了,要从外面放!”安琪说。</p><p class="ql-block"> “那你从外面放,我从里面固定,可以吧?”刘梦迪和安琪商量着。</p><p class="ql-block"> “好呀!”安琪也搬来木梯,站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哎哟!这站上去晃的好吓人呀!”</p><p class="ql-block">“来,搭个木板!”</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茅庐的两边的孩子们都可以够到屋顶搭茅草了。</p> <p class="ql-block">“茅草这样能行吗?”张宇笑看着耷拉下来的茅草问。</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把这多余的茅草剪掉!去找老师拿剪刀。”刘梦迪立马想到了主意。</p><p class="ql-block"> 修剪掉多余的茅草,茅庐的样子立刻变得好看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四、“茅庐”怎么能没有墙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茅庐是好看,可是怎么没有墙呀?”冯肖颖和在茅庐里玩耍的同伴们说。</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去给茅庐搭个墙吧!”子妍起身跟冯肖颖说到。</p><p class="ql-block"> “好呀!那我们去找材料吧!”子妍指着野蒿问:“冯肖颖,用这个行吧?”</p><p class="ql-block"> 冯肖颖站在玉米杆前回答:“用这个吧!这个高一些,房子那么高!”</p><p class="ql-block"> 子妍拿了玉米杆,用手在沙地里挖出一个一个的孔洞,一个孔洞中放一根玉米杆。琪琪约她一起去拿来小铲子挖。刘梦迪见状,让她挖出一条长长的坑,再把玉米杆都埋进去。</p><p class="ql-block"> “冯肖颖,这墙都不整齐!”安琪说。冯肖颖起身扶了扶“墙”说:“我们用两根竹竿把玉米杆夹住!”</p><p class="ql-block"> “王旭阳,来帮我们把这两根竹竿粘住!”安琪喊王旭阳。</p><p class="ql-block"> “张语嫣,你们也像这样用竹竿把玉米杆夹住就牢固了!”冯肖颖向旁边的张语嫣说了自己的方法。</p> 游戏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搭建“诸葛茅庐”是一次由幼儿随机、主动发起的游戏活动,本次游戏是需要幼儿团结协作才能够完成的低结构建构游戏活动,它对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是很有挑战性的。</p> <p class="ql-block"> 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专注于把想象中的“竹房子”变成现实。在搭建过程中,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游戏材料充分互动。例如孩子们根据水泥地硬,沙地软的特性想到把竹竿插进沙池里比较容易固定;能够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问题,并能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发现麻绳和透明胶带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游戏材料之间的可替代性。</p> <p class="ql-block"> 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够自发的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绑、粘、剪、扎等动作中促进了精细动作的发展,在解决一个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你帮我扶,我帮你绑的合作中,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p> <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了解到孩子们的游戏意愿后,支持孩子们提出的游戏主题,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经验,并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具有选择性的游戏材料。游戏过程中,教师倾听、支持儿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协商讨论的机会,丰富了幼儿立体搭建的经验,培养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及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历练了幼儿专注投入的学习品质。游戏中,教师较好的扮演了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及引导者等角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