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中学时代在绍兴外婆家度过。外婆家在绍兴城里,断河头26号。断河头是一条路名,因旁边有一条断了头的小河而得名。外婆家姓任,房子很大,是二舅在上海跑马场买彩票赢来的钱盖起来的。房子有台门斗,天井,客厅,楼房,客堂,灶间组成,布局合理,摆设齐全,在绍兴城里也算是有点名气的“任家台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台门”起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历朝以来,绍兴人凡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要在老家造屋建宅,以荣宗耀祖,光彩门楣。而绍兴传统民居的格局即以台门为正统,所以绍兴的台门特别多。我所熟悉的台门就有好几个。我们来外婆家前租住的“韩家台门”,最早我们自家房屋的所在地“新鲍家台门”,还有我三嫂娘家的“徐家台门”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外婆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有众多孙子孙女,可谓人丁兴旺。一大家人住在这幢宅子里,曾经有过热闹和辉煌,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外婆家的台门虽然称不上深宅大院,但深宅是肯定的。从大门到最后的灶间,要经过天井,大厅,再经过一个天井和楼房,还要经过天井和楼房直到灶间,足有六七十米远。我刚住进去的时候,住的人还多一点,后来几个年轻人都陆续离开了这里,只剩下两个舅妈、小姑婆、小舅婆和我这个小青年。五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一到晚上,确实有点害怕。尤其是三哥去上大学后,我一个人睡觉,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邀请华侨同学去绍兴玩,住在外婆家。他是住惯大城市的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从来没有住过这样的深宅。所以住了一天,他就想离开,我问他为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昨夜从2点到4点都没有睡着,这里太安静了,听不到鸟声,人声和汽车声,只能听到钟声,我害怕。”他害怕,其实我也一样。第二天半夜,我醒过来,只听到楼梯上有十分轻微的声音,笃,笃,笃,把我吓得够呛,我蒙着头不敢出声。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声音,楼上住的是二舅妈一个人,半夜三更,她也不可能下楼,而且不像脚步声,难道是动物走动的声音,但家里没有养狗养猫,所以到现在还是个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至今,我有时还会做这样的梦:傍晚时分,天色已暗下来了。我在外婆家客堂里,偶尔朝灶间望去,突然看到过道上有一个黑影,而且在移动,我十分害怕,大声地喊“谁?”随之从噩梦中惊醒,心突突突地跳得厉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离开外婆家多年之后,小姑婆、小舅婆相继离世,两个舅妈也被小辈接走。这幢宅子卖掉了,并分割成几户人家。六七十年过去了,如今,外婆家这座宅子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样子。我住过的卧室改成了灶间,破烂不堪;宽敞的大厅,加了阁楼,昏暗狭窄;敞亮的天井,也面目全非。前几年,表弟去过,拍了照片给我看,我已认不出它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宅虽已破败,但它在我脑海中,仍然是完整的,美好的。毕竟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青少年时光,在那里,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享受了亲人的呵护与关爱,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展现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线,所以,我念念不忘这座陪我走过六年的任家台门。</b></p> <p class="ql-block">附注:几十年前,没有留下老宅的照片,文中照片由网上下载,深表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