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老虎”的红帜(三)——记四野四十三军一二八师的寻根之旅

张宝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琼崖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照片、视频/河南、山东红旅团队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在开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3年秋重走烽火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续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2023年128师寻根之旅(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到洛阳(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1点50我们乘大巴离开龙门石窟,沿龙门大道北行, 12点03分我们到了吃午饭的地方——花都酒店(位于南山大道北侧)。在这里一边吃午饭,略作休息。12点47离开花都酒店,登车前往白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看到“花都酒店”时,眼前忽然一亮,因为广东也有一个花都,最初叫花县,花县后来改花都县,后来又改为花都市,现在是广州市花都区。这里现代最著名的是广州白云机场坐落在花都区。而历史上最著名的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家乡。原以为这里叫“花都酒店”,可能与广东花都相关,但仔细观察了一下,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突然悟到,洛阳是牡丹花城,称其为“花都”,贴切亦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9月6日13点38分拍摄白马寺门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巴12点47离开花都酒店,前往白马寺。13点半,大巴抵达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西门的白马寺。因为门前没有停车的地方,旅游大巴把乘客卸下,就开走了。下车后,看到沿街人来车往,很热闹,用车水马龙一词有点贴切。尽管天气炎热,有不少女子却着唐装,化艳妆,逛街,逛白马寺。漂亮的女孩儿着唐装化艳妆后,确实美丽了许多。但也有的身材墩矮,着唐装化艳妆后并不好看。所着唐装又太长,拖在地下,很不雅,成了扫地裙。哎,“这就把唐装弄脏了”。禁不住有些感叹。还有的女孩着的是西域风情的服装。不知为什么,看到的几个这样着装的女孩,并不好看。很像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妖精。据说这些女孩租的服装并不贵,一天100—300元不等,但要500押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的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白马寺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地位,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佛教均源于白马寺,后来又传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世界著名“伽蓝”之说,突然想起笔者1972年到广东省电影机械厂学习时,曾住在光孝寺“伽蓝殿”的情形。据说文化大革命初期,广州光孝寺被当做扫“四旧”的对象,寺院内的佛像均被清理掉了,光孝寺的建筑,则分配给了许多单位使用,其中有广东省电影机械厂和部分文化单位。如歌舞团的人,因为每天都见到一个女子在我们的“伽蓝殿”前练习手风琴。一打听是歌舞团的。当时广东省电影机械厂位于光孝寺东门的一部分,地址是海珠北路212号。广东省电影机械厂的厂区,除了光孝寺东门的一部分地块外,还有对面的一块厂区。对面的这块厂区,是广东省电影机械厂的机加工厂区,各种机床都在这里。光孝寺东门的厂区,则是电子车间和钳工车间的厂区,厂食堂也在这里,分配我们住宿的“伽蓝殿”也在这里。当时“伽蓝殿”内已经空空如也,没有了佛龛及神灵,只剩一片青色地砖。但“伽蓝殿”的匾牌仍赫然挂在门前。90年代初,听说光孝寺重修后再次开放,于是便前往参观,结果发现重修后的“伽蓝殿”并不在原来的位置。此时,广东省电影机械厂的厂房,已从光孝寺东门搬走了。逛了一下海珠北路,寻找当年吃夜宵的小店,也没有了。可是,51年前广州9分钱斋汤粉的味道,至今仍回味于唾液中。物是人非,有些惆怅,于是又走到盘福路一看,基本是老样子,没有大的变化。当年晚饭后散步,多往北走,走到盘福路就回头了。往南走是中山六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时,突然发现自己身在白马寺,却思绪走远,竟回到了51年前的广州光孝寺,回到了去广东省电影机械厂学习和被分配到“伽蓝殿”住宿。禁不住恍然回神,嫣然一笑,自己这是怎么了?走神的过度了。看来人老了,经历多了,便容易触景生情。于是,回神到白马寺,跟上了队伍,继续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白马寺的碑文记载:1990年前,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门、殿阁、齐云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白马寺增加了钟楼和鼓楼、泰式佛殿、卧玉佛殿和齐云塔院内的客堂、禅房等。其中,钟楼初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现今的钟楼建成于1991年6月;鼓楼亦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参观途中,在大佛殿和500罗汉殿,见邱华刚与导游小姬多有探讨和交流。华刚先生慢条斯理的语气,与导游小姬的牙尖嘴利形成反差,你一言,我一语,一老一少的“交锋”颇为热络。笔者对佛门缺乏起码的了解和知识,只是随从听他们的探讨,很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参观白马寺最感到意外的是,寺内还有国际佛殿苑的建筑,分别是印度佛殿、泰国佛殿、缅甸佛殿,其中泰国佛殿和缅甸佛殿,均金碧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泰国佛殿坐南朝北,建于长27.3米,宽21.3米的台基上。大殿长14.4米,宽7.5米,高10余米,三层重檐,黄瓦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所赠佛像。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行佛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缅甸佛殿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佛殿苑之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东、西两方除主门之外还各有一个简约的小门,高3.75米,小门上用缅甸文写有“大金塔(梵文音译)”字样。缅甸佛殿2012年4月10日奠基,2013年6月主体完工,2014年6月,全部工程完成。2014年6月30日,“缅甸风格佛塔落成典礼暨安奉开光法会”在白马寺隆重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印度佛殿位于白马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2006年7月破土动工。2010年举行落成仪式。相比之下,印度佛殿的建设,不如泰国和缅甸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烈日下,我们14点21分开始步入泰国佛殿区参观,走马观花的领略了泰国佛殿外部的金碧辉煌。14点27分又步入缅甸佛殿区参观,再次走马观花的领略了缅甸佛殿的金碧辉煌。14点32分又步入印度佛殿区参观,14点36分即离开印度佛殿区。在心情上,有泰国、缅甸佛殿金碧辉煌的比较,再看印度佛殿,即索然无味了。15点许离开了白马寺,返回郑州。18点进入郑州市区,住进龙岸酒店(二七区金铭苑南苑铭功路)。晚饭是孙国庆尽地主之谊请大家吃的,很热情。晚饭后,大家步行到二七大罢工纪念广场,缅怀革命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打卡洛阳白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郑州子弟孙国庆,尽地主之谊请大家吃饭。饭后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郑州二七广场建有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杀害了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还打伤300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1年,为了纪念这次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七纪念塔”已经成为了郑州的重要地标,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128师寻根之旅的二代们预先计划的打卡地,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参观完“二七纪念塔”,大家又步行返回酒店休息,准备明天到开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郑州“二、七”纪念塔打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参观郑州“二、七”纪念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到开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郑州到开封走高速全程约78.1公里,主要走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行车需1小时16分钟。我们的大巴车8点25分过开封收费站,8点41分即到了龙亭区的清明上河园。43分聚集在清明上河园东大门的广场,拍照并等待每天早晨9点钟的开园迎宾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开封,古称汴梁,因为是北宋的京城,亦称“汴京”,是中国的历史名城。其深邃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之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再后是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朝,大金朝等八朝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从夏朝起,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唐诗宋词的“宋文化”隗宝,上承汉唐、下启明清,传颂至今,与开封的历史息息相关。因此影响深远,陶冶着现代人的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自金人灭北宋,元人又灭金和南宋后,开封的地位便一落千丈,由京城降为省城。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后,开封更降为省辖市。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多从书本上了解,实地考察的机会有限。我们这次的开封行,亦为补这段历史考察课。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考察只能去三个地方。上午先到清明上河园,下午去大相国寺和龙亭公园(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于9点钟之前,赶到了清明上河园的东大门广场,目的是等待每天早晨9点钟的开园迎宾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疫情,开封的旅游景区一度停止了对外开放。2020年3月13日,清明上河园重新对外开放,其景区独特的迎宾礼,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我们也是慕名者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点钟,清明上河园的开园迎宾仪式,在大喇叭的配音和隆隆的鼓声中拉开帷幕。东门一开,首先是14名身着红衣的兵丁,敲锣打鼓冲出大门,喜洋洋的气氛顿起。紧随其后的是身穿甲胄的两队士兵,8人执刀剑,8人执长矛,再后是骑在8匹马上执大宋旗帜的校尉出场,彰显出大宋的英武威风。再后是“王朝”、“马汉”、“张龙”和“赵虎”四大跟班,迈着方步出现。先出场的兵丁校尉们,列队先简单表演了舞刀和摇摆长矛的花式,然后分列左右立定。随后黑脸“包公”领着4名身着大宋朝服饰的官吏最后出场。此时“包公”的亮相,在锣鼓和音乐的喧嚣声中,显得格外排场和有气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包拯走到前面,捋了捋胡子,突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喇叭里播出事先录好的包拯那振聋发聩的爽朗笑声。紧接着事先录好的包拯欢迎词在喇叭中播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诸位宾客请了,下官开封府尹包拯,如今正值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啊!皇上有旨,王侯将相,文武百官,与民同乐,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开门迎宾,奏乐相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开封清明上河园开园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观看清明上河园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清明上河园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打卡开封清明上河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整个迎宾仪式仅有3分多钟,杨民和许多人都用手机录像,纪录下了这一精彩的开园迎宾仪式。此时,笔者突然想到海南琼海的红色娘子军展览馆,假如也有精彩的迎宾仪式就能搞活。其实红色娘子军展览搞迎宾仪式很有基础,因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现成的节目,而且是已有60多年好口碑的红色经典,怎么没有人去策划呢?颇为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海南省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入园以后,导游首先带领我们看了清明上河的一场水上表演。说的是水上有盗匪,冒充官府稽查人员拦河劫财,遇到包拯的巡查,包拯识破了盗匪的伎俩,一举将盗匪拿下,保障了商船的安全,反映了包拯的英明。看完此节目之后,大家就分散去看各自喜欢的表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点56分,笔者逛到了一座小房子跟前,看到房内挂有一杆大秤,旁边站着一位包公打扮的老者。因为杨民曾在大巴车上讲过,他很多年前到过清明上河园,有几个有意思的看点。一是,早晨9点钟清明上河园的开园迎宾仪式;二是潘金莲茶馆;三是大宋公平秤,现场的包公会给你赋诗一首,值得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大宋公平秤的小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时,当笔者看到房内挂有一杆大秤和旁边站着一位包公打扮的老者时。笔者便停下脚步仔细看了小房子简单的门梁下有一副对联,上书:“水浊心清”,右书:“上量名流贤士”,左书:“下称黎民百姓”。再仔细看了中间公平秤的左上方,有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坐在“大宋公平秤”上的照片。接着端详了身着紫红色长袍,头戴大宋乌纱帽,下巴上挂垂着一缕长的黑色假须,腰间系一条玉带,脚下蹬一双黑色布鞋,身材偏胖,正在秤旁的椅子上歇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立即电话招呼杨民过来确认。在等杨民过来之时,顺便先跟“包大人”闲聊。“包大人”看我戴的帽子上书“海南作战研究会”和“第四十三军”的字样,便夸奖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攀谈之中,得知这位“包大人”名叫王惠,1958年生,原在河南第一毛纺织厂工作,担任过厂里共青团的书记。1998年因厂里效益不好,王惠下岗了。此时恰逢清明上河园刚开业,王惠看到其中的商机,打算利用“大宋公平秤”,自己扮演“包公”,配合自己擅长的脱口秀表演,一方面为游客提供娱乐,另一方面也是新的谋生之道。说干就干,王惠用60元订制一杆大秤,60元买一根木梁,还有一套200元的包公行头,当日开张就生意兴隆。这奇思妙想的生意,一干就是20多年,这“大宋公平秤”,如今实际已成了清明上河园有口碑的一张名片。这还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范例,值得鼓励和褒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我们大家都去帮衬“大宋公平秤”的生意。王惠也很高兴,他说我们一起拍个小视频吧,于是用他的手机,叫游客帮助拍照,即兴想了一句话:“秋风花语天气好,我们的父辈从东北打到海南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王惠不仅为我们制作了一段小视频,还为我们题了词。其中一幅是“军魂”,另一幅是“琼崖魂”。大家都很高兴,在王惠的“大宋公平秤”前,留下了到开封清明上河园一游的高光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秋风花语天气好,我们的父辈从东北打到海南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与我们“128师的寻根之旅”多么贴切的誉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哈,我也来称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秋风花语天气好,我们的父辈从东北打到海南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明上河园值得游玩的景点很多,其中《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演出很精彩,表演者骑着骏马在校场上来回奔驰,也很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明上河园游玩的时间较长,一上午,到了饭点,之后乘大巴往鼓楼区的第一楼吃饭。吃完午饭,13点53分离开饭店,14点03分抵达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也位于鼓楼区自由路西段55号。看地图的位置,显示包公祠在大相国寺的西侧不远的地方。我们的行程并没有安排包公祠,可谓擦肩而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05分,我们来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大家纷纷打卡,这毕竟是水浒传中最有名的英雄好汉。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批判宋江,笔者买了水浒传,读了一遍。其实少年的时候,就在广州街边看过水浒传的小人书,对鲁智深有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开封大相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鲁智深倒拔杨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08分,看到一块扇形的青石碑,上刻有大相国寺简介。仔细一看才知道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南北朝是中国分裂的朝代,情况复杂。其中北朝有195年的历史(起讫于公元386年—581年),南朝有169年的历史(起讫于公元420年—589年),统称为南北朝。而北朝 (公元386—581)承自十六国,又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灭北齐。因此,南北朝的历史复杂,而北齐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已经离被北周灭国的时间,仅有26年。其实北齐的历史并不长,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文宣皇帝高洋死,时年仅31岁,庙号显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北朝的历史复杂,上接东晋(公元420年),下启隋朝(公元581年),有161年的历史。本来隋文帝杨坚已在公元581年已灭北周建隋朝,但南朝的陈朝尚在,于是,又用了8年的时间剿灭南朝的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而隋朝建立之初的头八年,战争还在继续。好比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已建立,但解放战争还在继续,海南岛的解放是1950年5月1日,西藏的和平解放是1951年4月,台湾至今未解放,拖了70多年,还在拖。因此,南北朝存在的时间需计算到公元589年,共有169年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隋朝时间很短,仅有37年的历史(公元581—618年)。之后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唐宋两代是大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相国寺屡有增修,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占地500余亩,辖64个禅院、律院,养僧1000余人,其建筑之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宋灭亡后,相国寺遭到破坏,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因此现在相国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遗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2年8月后,复建钟、鼓楼等建筑。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12分参观大雄宝殿,横匾是“佛日增辉”,右联是“佛教参修振兴古刹人群仰”,左联是“梵音听澈留得禅房花木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15分参观“五百罗汉殿”。笔者第一次看五百罗汉是苏州的西园,那是1975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8年。1976年还到北京香山碧云寺看过一次五百罗汉。北京的五百罗汉中,竟有清朝的几个皇帝,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不知自己的记忆是否有误。北京香山的济公,据说五百罗汉在碧云寺集会的时候,又跑去喝酒来晚了,已没有他的位子,只好屈尊坐在房梁上。房梁上的济公塑得十分小,就像一只鸟寄托于房梁上,这是济公到皇城碧云寺的境遇。皇上诏曰,你还敢迟到,必然受到惩罚。而苏州西园寺的济公却是另一番模样,一手拿着吹火筒,一手拿着扫帚,面带笑容,神态塑得栩栩如生,那面部造型尤为出色。右看满面笑容,左看一脸愁云,正中看则面无表情。一双眼睛特别有神,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去,好像都在瞧着你,令游客似喜非喜,似愁非愁,啼笑皆非,甚是惊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名鼎鼎的济公,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南宋高僧,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原名李修缘(亦称李心远),号湖隐,法名道济,在杭州净慈寺出家。但他不守戒律,喝酒吃肉。相传济公相貌丑陋,但心灵美好,正气凛然。据说,秦桧暗害岳飞之后,到灵隐寺烧香,遇到时为灵隐寺烧火和尚的济公。济公当面痛骂秦桧残害忠良的卖国行径,令老百姓大快人心。济公公开骂当朝宰相,有着“敢把皇帝拉下马”气概,却躲过了杀身之祸,令后人敬仰他的智慧与胆识,人们便开始造像纪念供奉他,把他塑造成深知民间疾苦,乐善好施,善于惩处为富不仁之人的正义化身——“济公活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千手观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22分参观八角观音阁供奉的千手观音殿。注意到两侧的对联有34个字,右联是“一色一香供养十方如来华藏庄严无尽愿”,左联是“千手观音救渡众生苦厄婆娑遍满大悲心”。八角观音阁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像。观音像高约七米,造型精美,为四面站立雕像。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均有六只大手,最高的双手则高举释迦佛,在观音像肋间成扇形伸出众手,每只手的手心之上均有一只慧眼,共计1048只手眼。据说是一位民间匠人耗时58年,用一整棵银杏雕刻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一般寺院内的千手观音像并非实际的千手千眼,而是二手合十,左右各二十只手,每一只手救度二十五界,在佛法中代表了二十五种众生,故总称千手。每只手之上有一眼,便有了千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千手观音有1048只手眼,突然想到“手眼通天”的成语。哦,原来“手眼”的出处在千手观音这里。千手观音本身就是神仙,神仙下凡,神仙通天,当然也就“手眼通天”了。但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而解释为“手段高超,善于钻营”,或解释为“跟上面高层有权势的人物有交往,手腕不寻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顿悟,还真长了知识,以前不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离开大相国寺后,导游又领着我们驱车前往龙亭区,参观中山路北端的龙亭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42分,我们下车后,远远地看见一金黄色琉璃瓦古建筑的大门,大院的后面是一个古建筑群,绿色的宫墙柳那参天的姿色,影影绰绰,配上蓝天,红黄绿蓝皆有了。虽然此时烈日正剧,很是灼人,但“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意境,却油然而生。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首宋词的词牌,是钗头凤。笔者年轻的时候曾背诵过,但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还记得前几句。自从2023年元旦感染新冠疫情以来,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忘却了许多,好比偷喝了不少“孟婆汤”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只好上网查了一下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以飨读者。全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一首爱情诗。此词描写了陆游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彼此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44分,我们进了龙亭公园,看到里面有关于“龙亭公园的简介”。尽管已经看到了龙亭公园的建筑很宏达,但由于对龙亭公园不了解,心里就想:导游干嘛安排我们逛公园?仔细看了龙亭公园的介绍,才知道这里是北宋皇宫的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北宋和大金朝灭亡后,800年来,黄河泛滥的多次改道,早把北宋的皇城摧毁并掩埋于地下了。以后,元明清都有建设,特别是清朝200多年的持续修建,保持了基础。到1925年(民国十四年),河南督军胡景翼(原冯玉祥的部下,师长)在有关增修的过程中,将该皇城旧址命名为龙亭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现在看到的龙亭公园,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潘杨二湖、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除此以外,还有宋代蜡像馆、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旅游风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点54分,我们看到了北宋东京城和皇城的模型。这里对北宋的9朝皇帝有了介绍。顺便在此重温了北宋的历史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宋(960年—1127年) 从赵匡胤率领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开始,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赵匡胤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稳定了局面,享国167年,传九位皇帝,分别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于927年,病死于976年,享年49岁,33岁当皇帝,在位16年(960—976),葬于巩义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生于939年,病死于997年,享年58岁,37岁当皇帝,在位21年(976—997),葬于巩义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宋真宗赵恒,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的第三子,生于968年,死于1022年,享年54岁,29岁当皇帝,在位25年(997—1022),葬于巩义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宋仁宗赵祯,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1010年,病死于1063年,享年53岁,12岁当皇帝,在位41年(1022—1063),葬于巩义宋陵。宋仁宗无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宋英宗赵曙,生于1032年,病死于1067年,享年35岁,31岁当皇帝,在位4年(1063—1067),葬于巩义宋陵。因为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无子,英宗赵曙幼年即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为北宋第五位皇帝。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允让第十三个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宋神宗赵顼,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的长子,生于1048年,病死于1085年,享年37岁,19岁当皇帝,在位18年(1067—1085),葬于巩义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宋哲宗赵煦,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的第六子,生于1076年,病死于1100年,享年24岁,9岁当皇帝,在位15年(1085—1100),葬于巩义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 1135年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享年53岁,18岁当皇帝,在位25年(1100—1125)。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继统,由哲宗弟赵佶继位。赵佶虽有艺术才华,擅长工笔花鸟,书法自创一格“瘦金体”,但乏治国能力,不是当皇帝的料,禅位给儿子赵桓。1127年与钦宗赵桓一齐被金人掳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受尽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赵佶于1135年死于囚中,金人将赵佶葬于洛阳附近的广宁。后来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葬于绍兴攒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9、宋钦宗赵桓,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宋徽宗赵佶的长子,生于1100年,死于1156年,享年56岁,25岁当皇帝,在位1年零2个月,不满2年(1125—1127)。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宋钦宗赵桓与徽宗被金兵掳往北去,同囚于五国城,1156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上北宋9朝,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北宋的皇帝没有一个人活到60岁。最大年龄宋太宗赵光义只有58岁,开国皇帝赵匡胤只活了49岁。最短命的是宋哲宗赵煦,只有24岁。可见皇帝命不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大宋朝有320年历史,北宋167年,之后是南宋153年,南宋的历史知识,亦不可或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宋自1127年起,至1279年灭亡,153年,共九帝,分别是: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到巩义,已经知道北宋的皇帝有七位葬于巩义的宋皇陵。南宋的皇陵在哪里呢?据说只有6个皇陵在浙江绍兴。这与皇帝们所处的历史时刻有关。其中南宋九帝正常死亡(病死)的是6帝,被俘后又被冤杀的1帝,在元军追击下惊吓而死的1帝,国亡跳海而死的1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最后2宋帝落难的地方,与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研究考察的地标有关,因此,我们也需补一下南宋帝王的具体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宋高宗赵构,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生于1107年,病死于1187年,享年80岁,20岁当南宋第一个皇帝,在位35年(1127—1162)。1127年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1138年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55岁传位于养子孝宗赵昚,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死,葬于绍兴宋陵。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宋孝宗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生于1127年11月27日,病死于1194年6月28日,享年67岁,34岁当南宋第二个皇帝(宋朝第十一个皇帝),在位27年(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1189年,62岁禅位与其子(光宗赵敦),称太上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孝宗赵昚(shèn)5岁时,于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被立为皇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赵昚死后权葬于永阜陵。永阜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25里宝山,为“宋六陵”之一。具体位于绍兴城东南约18公里的皋埠镇攒宫村。永阜陵在元朝时被掘毁。原有享殿一间,后开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宋光宗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生于1147年9月30日,病死于1200年9月17日,享年53岁。42岁即位,在位5年(1189年—1194年),是南宋第三个皇帝(宋朝第十二个皇帝)。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光宗内禅”。宋光宗赵惇1200年9月17日(庆元六年)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宋宁宗赵扩,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光宗第二子,1168年11月18日生,1224年9月18日病故,享年57岁。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葬于绍兴宋茂陵。宋宁宗赵扩在位30年(1194年—122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宋理宗赵昀,宁宗赵扩的养子,宋太祖十世孙。1205年1月26日生,病死于1264年11月16日,享年59岁,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宋理宗赵昀19岁即位,在位40年(1224年—1264年)。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宋度宗赵禥,是宋理宗赵昀养子。1240年生,1274年7月病死,时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宋度宗赵祺24岁即位,在位10年(1264年—1274年),是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宋恭帝赵隰,赵显(音显),是南宋的第七位皇帝(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亡国之君。宋恭帝赵显,1271年生,1323年被逼死,终年52岁。1274年3岁当皇帝,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宋朝已灭,仅仅在位2年。1288年,17岁,被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52岁,被赐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恭帝赵显,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三兄弟成为宋朝灭亡最后的三个君王,承受了亡国之君最后的苦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宋端宗赵昰,是宋末亡国三帝之一。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生,1278年5月8日病死,年仅9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宋朝已灭。1276年6月14日,宋朝的大臣们在福州拥立宋端宗赵昰登基,史称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七位皇帝),1278年兵败逃亡到湛江硇洲岛病死。称帝仅在位2年,葬于东海岛永福陵,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亦称: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9、宋怀宗赵昺。是宋末亡国三帝之末帝。赵昺是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七位皇帝),也是最后的皇帝,史称宋末帝、宋帝昺。宋怀宗赵昺1272年生,1279年被丞相陆秀夫抱着跳海而亡,年仅7岁。1278年4月在冈州(广东新会古称)即皇帝位,改元祥兴,在位仅313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随着丞相陆秀夫负宋怀宗赵昺(卫王)投海自尽,公元1279年宋朝结束,共立国319年(亦称320年),皇帝共18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传,南宋灭亡后,张弘范磨崖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于奇石上。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观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诗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见中国历史上汉奸之多,此为历史证据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宋朝末年的宋端宗赵昰和宋帝昺的历史,都与湛江东海岛及硇洲岛有关。而东海岛与硇洲岛则是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要地标,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多次在此考察。下次再去考察的时候,顺便拜谒一下宋端宗赵昰和宋帝昺兄弟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舌尖上的开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东红色之旅团队品尝开封著名小吃——灌汤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5点15分,参观完龙亭公园。16点54分返回到郑州,在郑州东站附近的管城回族区心怡路台商大厦住宿。靠近郑州东站住宿的原因,是为了方便明日一早赶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入住酒店后,休息了一个多小时。18点45分到金水区郑光北街郑东新区的“忆中苑”就晚餐。餐后,回酒店休息,河南之行基本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10月8日周日(11500余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2023年128师寻根之旅(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到山东淄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