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河山任我行》(三十)漠河

顺延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8月28日。一大清早,天还蒙蒙亮,我们一行24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从中国的“冷极”——根河市出发,翻越莽莽的大兴安岭,一路向北,奔赴祖国的北极——漠河而去。</p> 在颠簸了4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魂牵梦萦的漠河,在吃了午餐之后,稍作休息之后,径直向“北极村”而去。 漠河,古称“木河”或“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称“墨河”。据说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 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端,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东临塔河,西南接内蒙古额尔古东临塔河,西南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右两旗,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阿穆尔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天象奇特,有“金鸡冠上之璀灿明珠”的美誉。 地势南高北低,南北呈坡降趋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022年总面积18427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 ;2022年漠河市总人口64235人。 漠河市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远古人类聚落;主要景点有漠河地质公园、北极星公园、洛古河村、中国最北邮政局等。其中北极村是中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白夜奇景的最佳之处。 漠河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市,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漠河口岸和洛古河临时过货通道,中俄原油管道首站在兴安镇;旅游资源富集独特,是全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体验“极昼、极夜”的地方。 从市里开往“北极村”的道路很好走,全无之前那种颠簸不平的感觉,大巴的车速也比较快,尽管北方已是进入秋季,道路两侧依然是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北极村是中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思依诺村隔江相望;总面积16平方千米,耕地13159亩,人口2806人。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早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这里就有人居住,1888年吉林知府李金镛奉命到漠河开办金矿,漠河村进入繁盛时期,由此形成了黄金之路,漠河村设为三十站;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置卡伦;1909年(宣统元年)设总卡衙门;1914年(民国三年)为设治局公署驻地;1917年由设治局改升为二等县域所在地;1947年并入呼玛县;1981年漠河重新建县,将漠河乡、兴安乡划归漠河县。北极村为今北极镇政府所在地。 如今,国人说到“北极村”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它是中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它还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 北极村凭借中国最北、神奇天象、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资源景观,与三亚的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游景点景区榜单前十名。 在旅游大巴上,地陪导游小黄向我们这些游客介绍了这方面情况。她说,“白夜”和“北极光”两大天然奇景是漠河的特别之处。每年夏季,漠河的白天便越来越长,晚上也相应地越来越短,尤其是夏至前后半个月,每晚只有子夜时分一两个钟头,天色稍微昏暗一些,随后又是朝霞似锦,旭日高悬,黑夜于是变成了“白夜”。 最热闹的要数夏至这天傍晚,长长的黑龙江畔聚满了山南海北的游人,他们在江堤上点起一堆堆篝火,轻歌曼舞观看神奇的白夜景观。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天空仍象平日有云的白天那样明亮,由深红变为淡紫的晚霞,一直在西北地平线上持续到午夜,黑夜短暂,转瞬即逝。晚霞和黎明的曙光紧紧相连。 由于漠河地处北纬52度10分至53度20分,故有“中国北极城”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每年冬至前后,昼短夜长,白天只有7个小时左右。而夏至来临,又变为昼长夜短,甚至出现黎明与晚霞同现天空的极昼现象,因此,漠河又被称为“不夜城”。 凡是来到北极村的游客,均被告知,每个来到北极村的人,未必都能够看到北极光,因为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要看的运气了。 到了北极村,我们先到了有名的“金鸡之冠”广场。它是一个龙头鸡尾的雕像。这是游客们兴趣盎然的一个广场,众所周知,中国地图很像一只雄鸡,黑龙江就是雄鸡的鸡头,而漠河的北极村则位于鸡冠顶部的位置,所以北极村建造了这个“金鸡之冠”广场。 金鸡之冠广场的主题雕塑以“玺”为创作元素。在我国文化中“玺”是权力的象征。雕塑顶部采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的造型,代表了中华大地国运昌盛,威震四方。 主体支柱拔地而起,雄浑有力。基础部分引用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将“四象”与“八卦”的传统国学理论融入其中,好似一座丰碑耸立于广场之中。 行走一段路程后,我们不断看到草丛中有一些图腾,旁边到处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写的各种字体的“北”,有的写在树上、有的刻在石中,这个“北”是经典颜体、那个“北”是唐太宗所书,从古至今,几乎包揽了所有能找到的名家所书的“北”字。 这些“北”字,各有千秋,美不胜收,这是一场“北”的盛宴。 可见,“北”在北极村人的心目中分量是非常重的,他们以生活在祖国最北为荣,以生活在祖国最北为做。 再往里走,是一块立着的巨石,上面写着“黑龙江”三个红色大字,字体苍劲有力。许多游客纷纷在巨石前拍照留念,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便是那波涛汹涌,奔腾不息、逶迤东去的黑龙江。 在北极村,虽没能与“北极光”、“极昼”相遇,但是我们欣赏到了这里的秀美风光,体验了小镇的风土人情,找到了祖国的最北端,真是不虚此行。 在北极村,这里有许多中国最北第一,如:这里有中国最北端的界碑——蜚声中外的“138号界碑”,它位于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北极村,是中国边境线上最北端的城镇。北极村在祖国版图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是祖国北部“天涯”,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北极村就在金鸡冠的顶尖上,所以“138号界碑”是中国最北的界碑。 除此之外,中国“最北一家”位于黑龙江边,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户人家,也是中国最北的一户农家餐馆,其房屋为“木刻楞”小木屋,面南背北,屋前有菜园和花圃,院内大门朝东,庭院面积约200平方米。 现有餐厅一大三小,可供50人同时用餐。中国最北一家现已成为北极村景区的一个特色景点,几乎成了每位游客在北极村的必游项目。 这里还有中国最北的哨所——“北极哨所”,它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里面,是我国最北端的哨所。哨所的建筑比较有特色,瞭望塔很高,非常有气势。哨所由了望塔、中俄会晤站、士兵营房组成。 由于军事禁地,哨所大门一直是关着的,游客就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念了。哨所后面便就是滔滔不绝的黑龙江,而对岸有个红顶黄地的屋子,就是俄罗斯的哨所了,但比中方的逊色多了。 这里的中国最北邮政局也是位于北极村内,如今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门前游客络绎不绝,拍照的进屋买邮票、寄信、盖章的和买纪念品的人非常之多。经了解,这个邮政局现有邮政人员5人,原为漠河乡邮电局支局,始建于1953年11月。隶属呼玛县领导,由于路途遥远,交通设施不配套,给邮件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常造成邮件积压。 现如今,北极乡(北极村)交通、通讯畅通,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每到此地都要来邮政局,购买邮政纪念品,并在信封、明信片上盖上最北邮政局的邮章,其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倍增。使这里成了一个重要而不可取的热门景点。 船游黑龙江也是北极村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江边早已停留了好几艘大汽轮,游客们坐满后,汽笛鸣叫向主航道驶去。黝黑的江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 船上的广播里不断地介绍黑龙江和中俄两边边境情况。和北极村隔江相望的小村庄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依格纳斯依诺村,游轮尽量靠近俄罗斯岸边航行,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异国风情,由于距离很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岸边汽艇及岸上的哨所及居民房屋。 俄罗斯村子确实很小,只有30左右户,属于俄罗斯远东偏远地区。居民的房屋也零零散散,有些斑驳破旧,唯一一幢二层小楼据说是村长大人的府邸; 俄军矗立江边的二层瞭望塔看起来矮小,有点寒酸。反观中方,不论是哨所的瞭望塔还是营房都非常雄壮伟岸。 从船游归来,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去了“熊乐园”和“大兴安岭知青馆”参观。所谓“熊乐园”,就是在一个水泥和石头围砌的地方观看一群呆萌可爱的狗熊。 下面的狗熊不断向游客反复作揖,讨要食物,但我发现左侧最后的一只狗熊似乎对此不感兴趣,只是用双上肢抓紧双下肢,形象十分奇特,令人忍俊不禁。 游客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北极村的“大兴安岭知青馆”。遥想当年,在茫茫林海中,一群激情燃烧的知识青年在大兴安岭战严寒,斗冰雪,铸就了一段段艰辛历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这一幅幅珍贵发黄的照片,和那一件件当年使用过的农具,无不见证了他们的奋斗和汗水,以及奉献精神,一种感怀和情愫便油然而生,大兴安岭知青馆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民宿吃了早饭便向漠河市中心进发。首站便是参观市中心的“北极星广场”,建于2002年6月的“北极星广场”,位于漠河的西边,当地人都习惯叫它“西山广场”。 每年一度的北极光节、冰雪文化节等仪式及很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位于153个台阶上的“北极星”雕塑,则是漠河的标志,名为“腾飞”。 <p class="ql-block">  左面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右面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意为漠河是“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最顶端的是北极星,意为漠河是祖国北陲的璀璨明星。</p> 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俯瞰漠河最繁华的街景,心情愉悦,感慨万千。漠河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 这个在黑龙江省面积最大的小城,人口密度是全省最低。除了林业,采金文化悠久,清朝时就大量开采黄金,建国后被省政府命名为“黄金万两县”。 电视剧《闯关东》的老金沟原址,即为胭脂沟。“胭脂沟”的名称,是由慈禧太后御封。 在参观完了“北极星广场”之后,我们又去不远处的漠河“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参观。在这里,每个参观者都心情沉重和压抑,整个展馆内气氛凝重、肃穆。馆内有许多详实的资料、图片和实物等向人们展示了整个火灾发生的原因、过程及教训,发人深省。 1987年5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将整个漠河几乎毁损,当时的漠河县长站在烧过的土地上,悲惨而苍凉地对着电台喊:“我是漠河,我是漠河,漠河全城覆灭”。整个持续火烧28天,过火面积101万公顷,烧毁70万公顷森林,多座城镇变废墟,死211人,伤266人,5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间接损失60亿元。 这是中国1949年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惨重的特大火灾。大火扑灭后,灾区迅速恢复生产,重建新家园。1988年10月,大兴安岭林区全面恢复生产。 现在的漠河,是在大火后重新规划建造的,重生的漠河。 大兴安岭的林木丰富,每到春秋,2万多人涌入打工,但他们缺少专业技能,更不懂防火。河北来的的汪某操作失误,点燃地上的汽油。另两个山东临时工,私自带火柴上山,随意丢烟头。引起森林大火。 众所周知,春天干燥易燃,火灾发生后,漠河县第1批救援队几百人进山扑火,5月7日上午明火扑灭。但中午12时刮起了8级风,两处死灰复燃,几个起火点连片,林火失控。后来的10级狂风,又将火势吹大抬高,越过河流,从三面向城里蔓延。漠河县广播台开始播报火情,要求居民尽快撤离。 地上烧着火,天上飞着火,老百姓在烈火中四处逃命。更多的人逃到阿木尔河,没来得及跳河的,瞬间被大火吞噬,露出半个头的被烧去头发。河中的百姓得救了,他们将阿木尔河称为救命河。5月8日,附近的部队参与灭火。10日国家成立专门机构。13日,沈阳军区派出三个集团军上万人灭火。 从5月13日到6月初,人工降雨16次。最后是在大雨的帮助下,大火才全灭。这场大火,震惊了国内外,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损失是巨大的,惨痛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迈出展馆,我们又去了附近的“松苑公园”,这是游客必到福地。那场令人刻骨铭心和惊悚的大火过后,惊魂不定的人们回到城区,却被眼前的情景所惊呆,一眼望去整个城区的建筑都成了废墟,唯独市中心的一片“撑门面”的森林公园,却在火灾后完美无缺,郁郁葱葱的绿色在废墟中显得格外耀眼,令人啧啧称奇。 如今,公园仍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状态,这片原生态的森林被看作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志,成为了这座小城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象征着人们对吉祥之意的追求。 由于旅游行程安排,短短的24小时漠河访问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还要赶往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及五大连池和哈尔滨进行探访。尽管在漠河的停留时间不长,却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漠河是一个充满了神奇和魅力的边城,旖旎的风光,富饶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将永远镌刻在每一个探访者的脑海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拍摄者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