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汪继生</p> <p class="ql-block">近日,我慕名来到武昌起义门。起义门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上,由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镏金大字,熠熠闪光。</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首义路起义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武昌古城唯一幸存的一座城门。民国以前称中和门。1911年10月10 日,湖北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打响了首义的第一枪,随即起义。起义后,他们手拿武器,冲进了中和门,并迅速控制了该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中,拱形门下长长的通道,仿佛让我们穿越了时空隧道,呈现了当年起义军在枪声、喊声和厮杀声中,那种“敢为人先,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p> <p class="ql-block">南湖炮营由此进入中和门,在城头架起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了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敲响了腐朽清王朝的丧钟。</p><p class="ql-block">武昌中和门居辛亥革命首功,当之无愧。公元1912年,鄂军都督府将其改为“起义门”,誉为武昌起义的起点,易名保存下来后,以此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1956年,湖北省委员会公布其为文保单位。历经沧桑,风雨剥蚀,数十年间,城颓楼圮。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政府按历史旧貌复建城门城楼,叶剑英元帅亲题门额,其后,累加修缮。2006年,改扩建津水路时,起义门瓮城基揭出,经清理探寻,廊清旧址。辛亥革命100周年时,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修缮起义门。市文化局和武昌区委区政府同治其功,整治周边环境,修缮城门城楼,整理瓮城基址,复建东西各一段,起义门为之焕然一新,既不失旧观,又与楚望台公园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楼上远眺洪山,层林尽染,禅院清幽;近眺紫阳湖公园,亭台错落,柳丝飘拂,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随处可见,这是百年来,各界领袖、名人评价辛亥革命手迹。其中,不乏书法家手迹,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值得前往观赏。</p> <p class="ql-block">武昌最长的风雨长廊中雕刻着武昌古老的民俗画,镶嵌着十多幅名人书法对联,还有老武昌城的地图等等。</p><p class="ql-block">紧邻武昌起义门的楚望台,清末湖北新军曾在此设立军械库,当时存有12门大炮,5万多支步枪。工程营革命党人在驻地打响第一枪后,迅速占领楚望台,是武昌起义发难的第一个目标。后各路起义军集结于此,楚望台一时成了起义军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发端之地,千古流芳,万代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