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老爸老妈的衣钵,从小我就喜爱音乐,现在回想起来最早的萌芽阶段应该是少年时期。
<h3> 那时候作业不多,晚上停电后,妈妈坐在炕沿上做着针线活,我们姐四个就躺在被窝里听收音机。儿童节目《小喇叭》,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杨家将》……最让我充满期待的就是听到帕它尼尼的小提琴曲,它陪伴着我度过了单调而又轻松、快乐的童年。<br></h3> <h3><br></h3><h3><br></h3> 到了中学时代,我从磁带里接触到了理查得•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他的作品《命运》《海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私语》《爱的纪念》……让我如醉如痴。邓丽君的歌曲更是那个时代的新鲜血液,程琳和朱晓林稚嫩的声音也打动了我那颗干渴的心,从此,我便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唱歌和听音乐,闲暇时间有了它们的陪伴,心情很惬意。 老爸老妈很支持我们兄弟姊妹的爱好,家里除了有一把老爸上大学时买的小提琴外,还为我们买了一把吉他、一台只有400元钱的电子琴及一支口琴供我们娱乐。
近水楼台,我偶尔还能在学校接触下脚踏琴。清晰地记得少年时期做的一个梦:我娴熟地在舞台上表演着脚踏琴独奏,心里打着鼓,要是下一刻忘记了谱子怎么办?
我的音乐梦时时刻刻都根植在我心中。 工作以后,我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和团支书,接触到了手风琴。几经练习,虽然不熟练,但是拉出歌曲的旋律没有问题,最主要有幸结识了ZX和LZY两位热爱音乐并且懂得韵律的好朋友。由此,我的工作性质延伸了我的兴趣爱好,音乐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步入中年后,唱歌成了我一天之中主要的消遣方式,只要没事了,都会唱上一会。
开心时唱歌,抒发的是那份快乐和满足;不开心时唱歌,排解的是那份郁闷和孤独。
曾经唱过一首歌曲,名叫《唱歌给你听》。如今我知道了唱歌不是给别人听,而是给自己听的。歌声是自己心情的载体,我快乐它就阳光,我伤心它就晦暗。它就是我心情的测绘表,记录着我人生的苦乐年华! 歌里有故事!
歌里有人生!
歌里有回忆!
歌里有我和你!
一个互动,一束鲜花都是认同和尊重。
一个互动,一束鲜花都是喜爱和支持。 我是歌者,我为自己而歌。
我是歌者,我为自己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