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8日,我专门探访了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南丹县的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4万。白裤瑶被称为“东方的印第安人”。</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直过民族”,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 南丹县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那里的白裤瑶民族风情。那么白裤瑶源于何方呢?据白裤瑶鬼师念词中说:白裤瑶的老祖宗从江苏糯米街来到贵州独山,而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宗先到独山,并在水塘中沉藏磨刀石作记号,白裤瑶人下水摸磨刀石,只好作罢,搬迁到荔波县的小七孔居住。这些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是居住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的白裤瑶是从外地迁来的,他们不是本地的原住民族,他们在蛮降定居之前曾在多处地方停留。</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男子的服装,不论冬夏,上身为蓝条镶边的黑色立领对襟衣,下身为上宽下窄的齐膝白色短裤,在男子白裤的膝部,还绣有五条上细下粗的红色条纹,据说这是 先人瑶王在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p> <p class="ql-block"> 男装节日装整体来看,像只雄鸡一样,像这衣服的脚是鸡的尾巴,两边是鸡的翅膀。白裤瑶族男子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上以示纪念,也是他们氏族图腾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女子的夏装,就是著名的“两片”,即前一片是纯黑粗布,表示前面的路是未知的,后一片则绣有瑶王的大印,表示对前人的尊崇,所以也叫“两片瑶”。两片而中空,凉爽而方便,侧看女性特征若隐若现,其实这并不是随意裸露,而是反映了族人对母性的原始崇拜。</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到里湖等地会偶然见到老年妇女穿着老式的“两片瑶”,无领无袖,腋下无扣,亦无胸衣之类的穿戴,如果风一吹,胸部的侧面就展露在外面了。不过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白裤瑶的年轻女子已经开始在两片瑶里另穿衣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瑶族年轻女性服饰,是有内衬的,以防止春光乍泄。</p> <p class="ql-block"> 她们下身穿着以蓝白色为主调的百褶裙,不分老幼,同样长及膝盖,行走或劳作时,健美的双腿暴露无疑,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史上最早的超短裙。</p> <p class="ql-block"> 据悉,“两片瑶族”妇女衣着的寓意是:前面一片黑布,没有任何装饰,表示瑶族女性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后面艳丽的花纹,意思是装饰都在身后。这一装束往往令游客会心而笑,从心底赞叹起瑶族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这样特殊的服饰设计,确实颇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姿,也更增添了清新脱俗的瑶族女性千姿百态的柔美。</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族服饰,分节日盛装和便装,其服饰图案以鸡仔花为主要纹饰,体现出白裤瑶胞对鸡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岁是最佳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白裤瑶男人的心胸,豁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婚当天,还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白裤瑶族的男人,如果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实,他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人们会认为这个男人心胸不豁达。</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其实,游客们看到的“两片瑶族”妇女的服饰并不简单,制作程序很复杂、很繁琐,要通过精于纺纱、织布、漂染、绘图、刺绣;她们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手工技术,一家老小穿衣戴貌皆出自这些勤劳的妇女。因服饰工序受季节影响,“两片瑶族”妇女制作一套服饰,常常要整年时间,前后工序达三十多道。瞧瞧,价格还不低呢!</p> <p class="ql-block"> 婚姻习俗:白裤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白裤瑶不仅婚礼奇特,恋爱过程也非同一般。白裤瑶族男女青年习惯赶夜街,每每到圩日,天黑过后,三三两两的白裤瑶男女青年就涌向湖边,去寻找他们的意中人。</p> <p class="ql-block"> 月光下,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可见卿卿我我的白裤瑶情侣。情侣们爱到浓时,甚至把嘴凑到对方的耳旁唱瑶歌,歌声很小,大概也只有情侣双方才听得见,街上遍地透着浪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男子女子在成年时,头发便终身不剃剪了。男子用白布把拧成一股的头发旋紧从脑后盘绕至前额。</p> <p class="ql-block"> 妇女则把发梳结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两端缝系的白布带整体结紧。留头发、包头巾的习俗白裤瑶称其为“包头禁发”,这种装束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很是独特。</p> <p class="ql-block"> 对于头发白裤瑶格外珍惜,不仅成年男女包头禁发,长在头上的发辫不再剃剪,即使是日常脱落的头发,也要谨慎地拾起用纸包住夹在篱笆里收藏好。</p>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在近4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