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来自于黄河的两次改道。在它的北部黄河沿着阴山山脚缓缓东流通过色儿腾山和乌拉山中间的明安川在现包头昆都仑河处转向南。<br> 黄河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到明朝末年,在流入河套平原后在今磴口县的补隆淖西北分为南北两河。南河在当时为次河道,北河为主河道。 平静的河流下地壳运动从未停止,阴山山脉不断上升,河套平原不断下陷。<div><br><br><br></div> 终于在清朝初年,现在的乌梁素海处高出了黄河流淌的高度,黄河在这里受阻,再也无法东流,于是急转向南,形成了一段南北走向的河道。 (明末,黄河改道,不再流经明安川,由乌拉特前旗南下,当时的南北河道就是今天的乌梁素海位置。)<div><br></div><div> 这是黄河在这里的第一次改道,由乌拉山北改至乌拉山南,它为乌梁素海冲出了河道。<br></div> 同时,在河套的西部通过贺兰山和阴山之间的缺口,西北风携带着阿拉善流沙长年侵入,加上狼山山洪频发,山洪携带大量山石在山前南麓堆积扩展。<div><h1> <font color="#ed2308"><b>这两大因素使得黄河主河道乌加河不断抬高</b></font></h1><br> 终于在1850年,北河上游乌拉河到乌加河,一段长约15千米的河床被泥沙淤塞,迫使北河断流,黄河主流流向南河,黄河再次改道。<br></div> <div>(现在的黄河,南河成为了主河道)<br></div><div><br></div><div>黄河的这次改道,乌拉山西部这一段南北河道废弃。而由于之前黄河急转南下,在这里冲出了大片洼地,在最低的两处洼地形成了两个积水洼,一处叫“大巴儿洞”,另一处叫“海壕。<br></div><div><br></div><div>乌梁素海的形成与河套灌区的开发密切相关。<br></div><div>(黄河的两次改道,形成了后套平原引黄灌溉的地形条件,经过后世100多年的水利建设,现在的河套已拥有千万亩良田)<br></div> 在清朝之后,乌梁素海的形成受人类的活动影响更大。<div><br></div><div>详细可以查看以下链接:</div><div>https://mp.weixin.qq.com/s/-npTLWpnAzpDPWlRDpYpa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