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兴县(副本)

康之介

<h3>故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一块圣地!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最终精神归宿,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黎民百姓,故乡代表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并且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这种情感伴随着人的一生!</h3><h3> 我们的故乡地处晋西北偏僻山区吕梁兴县,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时不在牵挂着生长于斯的兴县父老兄弟,更牵扯着兴县漂泊在外的游子之心!</h3> <h3>兴县古称合河兴县,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为西河郡地,北齐置县称蔚汾县,隋大业4年(608年)改县名为临泉,唐武德七年(624年)改临津;贞观七年(627年)更名合河县,宋复称蔚汾,金改为兴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始称兴县,后沿用至今。战火纷争年代,兴县为晋绥革命根据地,是进入延安边区的咽喉要道!</h3><h3> 兴县属黄土高原,地僻而道险,区域内山势丘陵并存,沟壑纵横,峨眉山、南山、石楼、石堠山、紫金山等雄亘东南西北,黑茶山(合查山)海拔最高,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因四八烈士飞机失事于此最为著名!城内北关枣沟有通惠泉,在城北栖霞观下,泉上原有水神祠、龙王堂,后毁于战火,泉水至北门引入城中,与蔚汾水汇合,城内最大河流蔚汾水发源于岚县王圃山,西流界河口入兴县,与蔚汾河合并归黄河。</h3><h3> 兴县西北面隔黄河天险与陕西榆林神木等相望,正北与保德、河曲接壤。由此上朔到北宋时期,延安地区的榆林、保德等地属西夏王朝,兴县正是两国边界要塞,所以兴县至今保留着木兰岗、司都检等边关特色的村名!由于两国边境通商通汇,在语言文字口语方面更接近西夏语言,所以兴县口语与传统的普通话不是同一语系!</h3><h3><br /></h3><h3><br /></h3> <h3>这个字估计现在基本没有人会认会写,笔划繁多,好象十几个汉字组成,想起来就头疼!好在现陕西美食里有一种宽似腰带的面食取其名,叫(bian)面,于是得到了普及,其实在五十年代的兴县,此字并不生疏,多数小学生都会读写,当时兴县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原始,天空中时常能见到一种鹰科类猛禽,展翅有三尺有余,在天空时而盘旋,时而快速降落,专抓小鸡小鸭为食,但它不是雄鹰,俗名叫鹜(bian)现早已绝迹!</h3><h3> 这个bian)字,在汉语有关字典里查不到,但在已消亡的西夏文字库里就有,这也说明兴县地处北宋与西夏边境,两国之间的文字交汇贯通,兴县的口语也一样!明显带有西夏文的发音!</h3> <h3>兴县历史源远流长,境内有北齐古城墙,有北宋古堡和烽火台等古建遗迹。远在2001年有关专家在石楞则村就发现了古人类遗址,同时还收集了石碗、石刀、石斧等古人类活动的佐证,经考证;这块闭塞的土地在史前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的沃土!</h3><h3> 兴县民间手工布艺、面塑、牌坊等都带有原始部落的祭祀仪式和图腾崇拜色彩!</h3><h3> 古老兴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地杰人灵,堪称西八县之最!历史上可谓人才辈出;文有官至相位的淸代重臣孙家淦、五大国师、江南河道总督的康基田,武有七省经略(七省总兵)署两广总督的康绍镛,近代开明绅士刘少白等和作曲家高如星(九九艳阳天词曲作者)等行内精英,名人荟萃,后生可为!</h3> <h3>兴县城关镇中学的地标,一栎二层小阁楼,据说在民国后期是一教会布施所在地,这幢中西结合特别建筑,曾经寄托了太多的莘莘学子之梦,从建国后的各类运动中下放到山老区锻炼的全国优秀教师,有北国专业翘楚,还有江南才俊佳丽,是他们默默地承担兴县的基础教育重任,象早晨的朝霞一样,给古老闭塞的兴县带来了亮丽的天空,高山仰止,师恩难忘!</h3><h3> 往事并不如烟,岁月倒象一首怀旧歌曲!</h3> <h3>六七十年代兴县人文景观集锦!</h3> <h3>东山上金色的秋天!</h3><h3> (荞麦地和收获后的放牧)</h3> <h3>  兴县是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古迹众多,革命纪念地闻名中外,主要旅游景点可概括为:"两馆一园"(即晋绥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和"两山一洞"(即石楼山、石猴山、仙人洞)。晋绥革命纪念馆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7公里的蔡家崖村,曾是贺龙元帅及八路军120师生活和战斗过11年之久的根据地;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部;"四八"烈士纪念馆,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60公里的东会乡庄上村北、黑茶山东侧,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另外,石楼山的"石楼晚照"、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茶山积雪"等兴县十景闻名遐迩,天谷崖水库,位于魏家滩镇木崖头村,天古绝壁雄奇峻伟。境内还有其它各级文物保护点13处,其中石椤则、蔡家崖2处的仰韶文化遗址、蔡家崖乡胡家沟的明代砖塔、蔡家会古戏楼、县城的南山石窟等,既有较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史学研究。 兴县城东20公里的交楼申乡,有仙人洞,洞口仅容人侧身进入,走约百步,地形开阔。东南方有宽大洞穴,高数丈,四旁倒挂钟乳。再深入,有水宽数丈,色黑不见其源。水上有独木桥,无人敢过。洞口原有道观,现无存。</h3><h3> 古老的兴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前景广阔!</h3> <h3>  月是故乡明!谁不说俺家乡好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