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中秋过后,因家事前往湖南株洲。事毕,便顺脚前往衡山游览。中午时分抵达衡山,刚出高速,沿途二边全是卖香摊点,摊主吆喝着推销香火。进入南岳小镇,更是被这庞大的香火市场所震撼,这里几乎家家卖香,户户屯香,可谓是“万家香火”,可见这里的上香祀福文化之鼎盛,来到这里,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祭祀文化”。</p><p class="ql-block"> 入住民宿与店主聊过知道,来衡山的游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来上香许愿祀福的。当地人说南岳大帝保远不保近,所以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前来上香许愿、还愿。当然得到实惠的是当地居民,经营香火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南岳大帝以一己之名,不但庇护天下苍生,更滋养了衡山脚下几十万民众。</p> <p class="ql-block"> 午休片刻后到南岳大庙观光,民宿离大庙仅一桥之隔,几步脚便来到正门。正门前是御街,一色仿古建筑,历朝历代皇帝常到衡山祭祀南岳大帝,走的应该就是这条御道吧。</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帝经过历史的演变过程,从最早民众心中默认的衡山山神逐步演变为由官方勅封的火神祝融。上古神话中祝融在黄帝时主管南方,五行中南方为火,让火神来当这南岳大帝还是很符合他的身份的。</p> <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庙有南方小故宫之称,庙中格局与北京故宫甚为相似。它历经几千年,几番烧毁又几次重建,历朝历代不断加封,不断扩建为今天的规模。大庙坐北朝南,中央正轴线上如北京故宫一般规规矩矩地摆着与南岳大帝有关的几座大殿,而左右二侧的偏殿就有意思了,它的布局是左观右庙,左边的八座道观供奉着道教的各路神仙;右边的八座佛庙端坐佛教的各位佛主菩萨,但细细一看,也并非泾渭分明,庙、观间也时不时插入另一教派人物的塑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香火相通,共荣一庙。不可思议的是,在这菩萨神仙中居然有座人间药王孙思邈的宫殿,原本以为孙思邈可能来过衡山或上山采药,或村里治病,恩惠过当地,查了一下,历史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无论如何将这位有功于人类的人物供在这里让世人祭祀,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菩萨神仙太多,许多香客也分不清是佛是道,有的甚至搞不懂案上端坐的是那位菩萨、那路神仙,见佛便跪拜,见神就上香。在大庙靠近后门的左侧,和北京故宫一样,还有一处颇具规模的花园,简直要羡煞其它庙观了。</p> <p class="ql-block"> 佛教与道教均于东汉时期出现在中国,从时间上而言,道教还晚了百把年。众所周知,佛教是外来宗教,在古印度诞生发展几百年后传入中国,传入中国后首先在皇家庙堂上所敬奉,被上层人物所膜拜,而后自上而下传入民间百姓中。佛教进入中国后,十分注意处理好宗教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奉行“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原则,积极争取皇权和士大夫的支持,通过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中国化的汉传佛教。</p><p class="ql-block"> 而道教是本土宗教,由“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发展而来,它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奉李耳为太上老君,首先在底层百姓中兴起,自下而上逐渐影响到上流社会,在地利和人和上占据了有利地位。</p><p class="ql-block"> 二教的发展此起彼伏,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进入全盛时期,被贵族统治者政治化,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教,修建庙宇,曾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到了唐朝,开国李姓皇帝将老子李耳视为自己的祖先,于是大力扶持道教,这是道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第二个鼎盛时期在元朝)。</p><p class="ql-block"> 衡山又称“寿岳”,与道教“寿与天齐”思想十分吻合。从魏、晋时期,道教便进入衡山开宗布道,衡山的五峰十八洞,是道教文化的代表,更是道教的圣地之一。佛教于南北朝时期进入衡山,南岳又是佛教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禅宗南派的重要源头。因此,南岳不仅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也是佛教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佛、道二家自道教创立之初就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夺。道教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讲究个人修行,相信人通过求神或修炼可以得道,得道后不仅可以享受此生的人间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长生不老,与道同体,肉体永生,飞天成仙,长存仙界。</p><p class="ql-block"> 而佛教讲究轮回,它先不讲彼岸,只讲此岸;先不讲天堂,只讲地狱。先不讲星星,只讲乌云。但是,讲清了此岸,彼岸就出现了;讲清了地狱,天堂就呈示了;讲清了乌云,星星就闪亮了。佛教认为人生真相,便是一个“苦”字。生、老、病、死、别、离、一生坎坷,都通向苦。为躲避苦、害怕苦、转嫁苦,人们不得不去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追根溯源,苦的最初根源都来自于种种欲望和追求。因此佛法让信徒们放下欲望,憧憬愿景。让人们相信此生行善积德,进入到下一个轮回就能有更好的一生,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 二教的基本目的都是劝人从善莫作恶,只是佛修来世,道信今生,哲学思想各具特色。道教的道法会使人觉得较为玄幻。从古至今,从帝王到平民,不少人想运用道法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但成功者只能去神话传说中寻找。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业报,只有通过个人行善和普渡众生,才能离苦得乐,佛法则较为朴素。</p> <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佛、道二教之争可以说是二教在中国之争的缩影。自东汉以来的几百年里,道、佛二教一直在争夺它的管辖权和影响力。虽然佛教较道教晚二百多年,但它凭借强大的佛教文化和当时佛教在全国的影响力的天时之利,迅速在衡山站稳脚根,与道教形成抗衡之势,释迦牟尼的两颗真身舍利子就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虽然二教的社会地位却往往由统治者的喜好而决定,但在几次朝庭主持的论法辩论中,道教略逊一筹。</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经历几个扬佛抑道或尊道贬佛的轮回,经于到唐宋时期才由皇家拍定融合为由二教共管南岳的局面。此后的一千多年,随着二教的相互融合,在此出现了“释道儒”三家和谐共处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为了避开黄金周旅游高峰,天不亮就赶往山门,十多分钟的脚程中已有不少游客香客也从小镇的四面八方向景区大门汇集。随第一拨游客乘车上山,没有体验到十一黄金周拥堵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景区观光车在暮色的山道爬行,此刻方体会到“深林人不识,明月来相照”的感觉。愈往上,天色愈明,此时方见衡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在“五岳”中南岳衡山以“秀”著称,被誉为“五岳独秀”。恰巧十多天前游完也是以“秀”闻名于世的峨眉山,正好比较一下这二座名山那座更秀。二山皆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但若非要比个高低,个人认为峨眉山略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峨眉山是佛教胜地,那么衡山就是佛道盛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南岳大庙更是一座佛释道三教合一的圣地!无论数量和规模,衡山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是三步一庙,五步一观,这里的庙观隐藏在山坳里、树林间,早己和这大自然融为一体,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香客若逐一烧拜,不知要耗去多少时间,多少香烛,但仍有虔诚的香客,不辞辛劳,从山下徒步而上,逐一祭祀,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不到八点,登上衡山最顶峰一一祝融峰。环看四周,迷雾漫漫,大有:</p><p class="ql-block"> “浮云不共此山齐,</p><p class="ql-block"> 山霭苍苍望转迷。”</p><p class="ql-block">之感。山顶是供奉南岳大帝火神祝融的“祝融庙”,它与山脚的“南岳大帝庙”形成上下相呼应的二座岳宗庙宇。庙宇四周祥云笼罩,宛如仙境。据说此处的南岳大帝最为灵验,上香许愿祀福的香客早已挤满了本就不甚宽敞的庙堂。</p><p class="ql-block"> 人类自从火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它将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近了一大步。“火”改变了人类,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分开,更使人类最终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带来美味佳肴;“火”还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从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劳动生产,使人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能够在寒冷的地区生活。这些都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进步,这应该才是人们对于给人类带来火源的南岳大帝崇敬的初心吧!</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王殿前的平台上,望着远方重重叠叠翠绿的山峦,猛然想起李白赞美南岳的那首诗:</p><p class="ql-block"> 衡山苍苍入紫冥,</p><p class="ql-block"> 下看南极老人星。 </p><p class="ql-block"> 回飙吹散五峰雪,</p><p class="ql-block"> 往往飞花落洞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