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秋风陪我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 遂平一中 李俊男</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关于审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个命题采用了拟人格,“我”把“秋风”当做朋友,让她陪着我漫步。一看题目就觉得情趣满满。如此命题,颇有文艺色彩。题眼是“陪我走”,写作要突出“走”——边走边看,移步换景,重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陪我”,只是一种文艺的说法,其实义则是“我在秋风中漫步”。次关键词“秋风”,既指出了“走”的时间是秋天,又点明了此时确有秋风作伴。此文以写景为主体,目的是抒发“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文】</span></p><p class="ql-block"> 挤周末一会儿空闲,让秋风陪着我随意走走,那感觉真的很爽快!</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开篇点明散步的目的,只是“随意走走”,一个“挤”字用得传神,言外之意是平时学习时间紧张,只好从周末“挤”点时间去秋天里走走。“让秋风陪着”句,不仅是为了点题,而且也给人以风趣、愉悦的感受,同后面“很爽快”的心境相吻合。</span></p><p class="ql-block"> 秋风牵着我的衣襟走上河堤。天高云淡,远山如黛。此时正值收获的时节,眺望田野,黄灿灿的大豆,红彤彤的高粱,林丛丛的玉米,绿汪汪的菜地,把大地织成了斑斓的大毡子。而眼前呢,汝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从山里蜿蜒飘来,七弯八拐地隐进了大平原深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点评】这段采用定点法写景,观察点是“河堤”。小作者从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先是长镜头,写背景“天高云淡,远山如黛”,然后再用长镜头写眺望中的农田远景。有意思的是,她选用了“ABB”式词语,从颜色、状态描绘田野的景象。从音节韵律来看,ABB 式词语属于“1+2” 式的音步;从语言特点上来看, 既是多音节,又是叠韵。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通字顺,很有画面感。最后用特写镜头写眼前的汝河,它来自山里,隐入“大平原深处”。比喻贴切、生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定点观察法,由于受到观察范围的限制,必须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从观察的角度看,有仰望、俯瞰、平视之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景物只从一点一面描写,都难免单调,但如果变换距离变换角度,所看到的景象就不一样了。定点观察要注意空间顺序,可以从中心到四周,也可以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从前往后等,这样描绘景物,才有层次感。小作者就注意了这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 距离河湾不远,有一片树林,五彩缤纷的树叶像极一幅精致的油彩画,吸引着我的目光。秋风追着我的脚步,来到了树林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在定点的位置,看到了“一片树林”,因为其“像极一幅精致的油彩画”而引起我的好奇,于是小作者由“定点观察”,转为“移步换景”。“秋风追着我的脚步”句,写出了“我”去那片树林的急切心情,以至于原本“陪”我的秋风,变成了“追”我。这个拟人句写得很出彩,是个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移步换景”法写景,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一边走一边看,先选择自己所处位置的一些特殊的美景,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并描写出来。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还要避免记流水账。</span></p><p class="ql-block"> 这片林子并不是一种树的主场,而是多种树来了个大聚会。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脚下踩着干枯的落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略写小树林的树木种类和脚踩落叶时的“沙沙”响声。</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一棵枫树前停了脚步。树干只有茶杯粗细,看来树龄不大,还保留着少年青涩模样。而它那满树枫叶,竟像熊熊的火炬,烧啊烧啊,烧出了秋天的无限热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略写眼前的枫树,“树干只有茶杯粗细”,用的是作比较说明;“树龄不大,还保留着少年青涩模样”,则用了拟人手法,最后比喻、拟人结合使用,手法巧于变换,间接地抒发了小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 正赞叹间,有一片红叶悠悠地落了下来。我伸手接住。只见它叶间仍然有一点发黄发绿,满身像镶嵌着五彩的宝石。叶片不太大,叶脉从叶柄分支成了一条条奔流的小河,现在虽然干涸,但似乎还能听得到那曾经的波涛声。把它举到阳光底下一照,薄薄的,经络清晰可见,纵横交错,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网住它对阳光的挚爱和对泥土的真情。我将它小心地放进口袋,准备带回家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运用特写手法,描绘一片红叶。如果说写枫树用笔极简。而写那片红叶,小作者却是浓墨重彩地细描。先写整体观感——“叶间仍然有一点发黄发绿,满身像镶嵌着五彩的宝石”,凸显叶的色彩美。继写“叶脉”的形态美。将其比作“一条条奔流的小河”,进而由如今的“干涸”而联想到“曾经的波涛声”,是多么具有想象力,并给人以震撼力。再写“经络”的寓意美。叶的经络就像人的毛细血管般细小,密密麻麻。小作者将其比作“密不透风的大网”,然后出人意料地道出,它“网住”的是“对阳光的挚爱和对泥土的真情”。这个比拟句很精彩,一下子把主题给拔高了。最后交代这篇红叶的归宿——“带回家留作纪念”。此段文字,结构严谨,文从字顺,笔灵心慧,清婉可喜。</span></p><p class="ql-block"> 秋风在前面跑,我沿着小路走进了一坡野菊花中,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面前的野菊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一色的黄骨朵黄花,就像无数个小太阳,尽情地亮堂着。我不觉便沉醉在了清淡的药香中,以至于忘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点评】由秋风“陪”,到秋风“追”,再到秋风的在前面“跑”,小作者很注意巧用动词。这三个动词,始终都没有脱离“陪”的意思,而且都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让人觉得秋风就是一个可爱热情的小精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段文字略写野菊花。只强调一点,“一色的黄骨朵黄花,就像无数个小太阳,尽情地亮堂着”。话不多,比喻、拟人合用,既为文章制造了亮点,又为“我”陶醉其间而忘返假一理由,一举两得,可见小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厚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运用移步换景法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能将所看到的景物像记流水账一样记下来,而是要选取印象最深,或者最具特点、最能打动人的景色来描写。第二要注意交代游踪,不能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这两点小作者都做得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 一阵秋风撩起了我的发丝,我才看到太阳已经藏进了山后,代替它的是渐渐由浅蓝变为深蓝的天空。该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写此次散步结束。“秋风撩起”发丝,是拟人手法,有提醒“我”时间渐晚之意。随实写晚景——“太阳已经藏进了山后,代替它的是渐渐由浅蓝变为深蓝的天空”,于是水到渠成,是“该回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 秋风陪我走,不仅让我欣赏了秋的美,也让我发现,秋天,就像一位作家,早为未来的下一篇章,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评】议论收束,不但照应了开篇,而且升华了主题,并做了艺术性的留白——秋天这个“作家”,“早为未来的下一篇章”埋下了怎样的“伏笔”呢?让读者发挥想象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篇写秋景的作文,抛却了一般写天空、写田野、写秋收的思路,抓住秋天的特色,只是略写远景,而把描写的重点放在写枫叶、写菊花上,由于选材角度新,描写手法多变,且有物有序,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就格外别致,阅读后更能受到小作者热爱秋天之情的感染。可以说,这是一篇成功地作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