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国庆,与一些年轻的同事小聚,聊得最多的,就是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的教育故事。小陈老师讲:她的儿子今年三年级,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感觉太可惜了。因为,教了她儿子三年的语文老师,非常负责,是整个年中“最巴结”的一位,进度比同年段其他老师要足足快上一个月。她儿子班有足够多的时间用于复习。她说她算了一下,光一下年级期末,老师带班上孩子做了七套语文卷,每一张卷子,老师都亲批亲改,孩子的基础知识学得特别扎实。她说这位王老师现在回下去教一年级了,在家长中口碑极好,是一个热门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听了大吃一惊,不,可以说非常震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小学的语文也卷入大量刷题中去了?才一年级,才学了那么几个字,才那么几个知识点,需要做那么多练习卷吗?有必要做那么多的练习卷吗?这些时间,多读几本书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还有个小青年,她女儿然然今年刚上一年级,因为自己是语文老师,所以她特别希望女儿的班主任是位数学老师。巧了,分好班级,班主任确实是一位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上了一年级,很少看到小然然到广场上骑单车了。那天,我问:“然然晚上几点睡?”她答:“九点半。”“才刚上一年级,为什么要这么晚才睡?不是有托管班吗?一二年级不是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的吗?”她答:“每天都得练跳绳、练广播操,还有口头拼读背诵作业。另外,家长会时,班主任早交代过,数学需要多练,熟悉题型很重要,每天回家要保证四十分钟数学口算与练习时间。我给她买了教辅资料,我们每天晚上在数学上所花的时间已经减少到三十分钟了。第一单元独立作业,我女儿99分,班上21个满分,也就是说,我女儿只能排20多名了。我焦虑啊,就因为有一个题型,填写时需要在每个阿拉伯数字外画圈,我女儿不是一个一个画圈,而是在所有答案外面画了个大圈,才丢了一分,现在读书太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这个99与100分有区别吗?再大些,她读得懂题了,自然不会弄错。”才上一年级,家长就如临大敌,以后可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这两位同事孩子的现状代表了当下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那我感到特别可悲——小学里,本应当是蹦蹦跳跳,玩玩闹闹的时候,却早早被压榨成了刷题的机器,他们的童年还有快乐可言吗?他们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吗?他们还能自主探索这个世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最小的外甥女,今年刚上初一,因为我家离校近,暂时借宿在我家。每天早上6:40将她送去学校,晚上7:40到校门口去接她回家。掐指算来,一个初一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3小时。晚上回到家,还有作业没写完,还得挑灯夜战,每每要做到十点半左右才能上床。国庆小长假,光语文老师一项作业就花了整整三天时间,还是囫囵吞枣的那种——阅读两本书《湘行散记》《白洋淀纪事》,写六篇小读后感。虽然她动作慢,不能代表大部分初一学生。但是我打听了一下,动作快成绩优的学生,也没一个做完作业出去玩的,都在埋头做着所谓的“自主作业”,在各种补习班中奔波。这样的学习生活,还有整整六年,简直是“度日如年”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小学老师,对初中生的学习不在行,没有发言权,但是,从现在初中生的学习现状,来反观我们的小学生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小学里,只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关注体育锻炼,坚持每天锻炼,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体魄;二是培养阅读兴趣,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前者,因为我不是体育老师,所以也不具体展开。而后者,是我一直在实践的,我可以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不爱阅读到爱上阅读,直到将阅读看成像吃饭睡觉那样必不可少?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从大声朗读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爸爸妈妈给孩子亲子阅读;班上,语文老师或班主任给学生大声朗读。朗读的材料很有讲究,一年级,从绘本起步。二三年级,桥梁书过渡,三四年级读寓言童话儿童小说,到五六年级,就啃得动经典名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年级讲绘本故事很简单,有了PPT,或给孩子原汁原味地讲述,或加油添醋地讲解,孩子们一定听得津津有味,一定最喜欢你这位给他们讲故事的老师。我就是这样的老师,每次进一年级教室,讲完一个,他们就请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老师喉咙累点,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专注力强了,积累的语言多了,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比简单的说教强太多,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中年级,如果老师纯粹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也简单,挑选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特别有趣的故事,比如《我的小姐姐克拉拉》《宝葫芦的秘密》等,每天抽时间给他们读个一两章,像连续剧一般,吊着他们的胃口。我能保证,不出几天,孩子们手上,就会有你给他们读的这本书了——因为,你讲故事的节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精彩情节的渴望,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搞到这本书,然后如痴如醉地尽情阅读。等老师读完了整本书,还可以专门抽时间,设计几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一起聊聊这本书,以加深对它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年级,老师最好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活动,一月一本最好,如果时间不允许,几月一本也行。但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可以稍微“贪心”一点,不仅仅以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还可以渗透些阅读策略,甚至从书中发掘出更多关于情节梳理、人物讨论、主题探究、写作手法大揭秘等方面的有用素材,与孩子们共同“寻宝”。每当咀嚼式阅读完一本书时,孩子就会收获很多。长此以往,根本不用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愁。而且,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使自己的记叙一波三折、怎样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这些写作技巧,孩子们也不教自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以我们正在开展的九月份全班共读活动为例,讲讲我怎样组织整本书共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要解决书的来源。每接手一个新班,我会告诉家长,除了上好一本语文教材外,每个月我会带孩子们精读一本课外书,请家长们在物质上给予支持。以我的经验,相比一学期只上一本语文书而言,所有家长都会极力支持我的做法。所以,书的来源不用我费心。我只需告诉家委会主任——九月共读《库布库布航海记》,请你去网上寻找最性价比最高的书源,让家长们以自愿为原则,采购到学校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我会开一个正儿八经的“新书发布仪式”。通常,我喜欢以一首诗开头,让学生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地拿到新书,小心地撕开塑封,摸摸书的肌理、闻闻纸的墨香。接着,我们会依据封面预测故事情节;再读读目录,来调整自己的猜测;最后,我们会到封底或勒口去找寻书的内容简介,印证自己猜中了多少。这之后,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了。且慢,我会发下一张规划表,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来制订每天读几章,打算几天读完第一遍。从做阅读规划开始,以后凡事都能自我计划,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给他们开读一章,在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孩子们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按着规划自由阅读时间了,我不打扰,只是每天会问几位同学,读了几章了?感觉如何?在上课时有意无意地表扬几个课间手不释卷的孩子,或从家长口中了解到的在家看书表现优秀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孩子们完成了初读,我们就来一起梳理故事情节。而我教孩子们梳理的方法很有趣,有时用情节梯,有时用情节列车,有时用情节树、情节地图……总之,让孩子们感觉像在做游戏那般好玩。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提炼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再次浏览全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接下来,我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思的阅读单,穿插在我的语文作业中,让学生根据任务选择性去阅读。对于这些阅读单的处理,除了早上抽时间讨论以外,我还会挑选有创意的张贴在教室墙报上供大家交流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成我设计暗藏不同目标的阅读单后,基本上,每个孩子已读了不下两遍。然后,我们就专门抽时间来进行一场读后聊书会,聊书的话题从学生中收集而来,经过老师的精选,一般要开放性强些的,最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那种。这种聊书会,有时我会花一整节课时间,有时我会在某个周末的线上组织。通过聊书会,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大家畅所欲言,让各自对书的理解更加多元,更加深入。同时,通过老师专业的眼光,挖掘这本书更多的秘密,让书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我还会对这本书进行拓展,或推荐阅读同类题材的作品,或进行创意写作,或改编成剧本全家总动员等等,评比出本月共读共读之星,隆重颁发奖章与奖品(书),拍照发给家长分享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认为,一位语文老师,把大把大把的什么看拼音写字、改错别字、改病句、句式转换训练、单篇阅读分析的时间,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上去,孩子的童年就不会枯燥,孩子的内心会更丰盈,孩子的学校生活才更加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教学主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