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就在眼前 又何须远方

兰幽

<p class="ql-block"> ——屏南古村游篇二四坪村</p> <p class="ql-block">  人之所以为人,有很大一属性,就一字“作”。尽管老祖宗教诲出世入世,淡泊明志,但能始终循之不渝的,毕竟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 因为会作,难免情绪种种。无聊了、低落了、沮丧了、郁闷了、无望了……总之,一旦你觉得人生无趣,这么罗列下去,还会有无穷多的坏情绪。怎么办?那么,就试试去旅游吧。</p> <p class="ql-block">  早晨,作别村道旁荷叶田田、荷花依依,屏南古村游首站,龙潭里结束。</p><p class="ql-block"> 原拟订第二站小梨洋村,因周末住宿紧张而临时变更为漈下村。从龙潭里至漈下村途中,领队适时安排,对四坪村和北乾村也做观光。</p><p class="ql-block"> 建村约700年的四坪村,与邻村龙潭里相较,村龄略长,旅游开发却更晚。但或许正是因为后开发,“文旅创意”积累了更多经验。这趟走马观花的视觉体验是,村庄整体规划性更强,文艺气息更浓缩。</p><p class="ql-block"> 停车后,我们由远而近,再由上至下,螺旋状而下的阶梯,将我们从公路迅速带入村落。这样的快速落差,反而让我感觉瞬间离开凡尘。</p><p class="ql-block"> 四坪村,在初秋的阳光下凝神着我们走进。</p> <p class="ql-block">  因为邻村,容易被比照。比起龙潭里,地处山坳里的四坪村村舍显得迷你,造型多变,令我想起福州俗语“螺蛳壳里做道场”。房屋与房屋,重叠之间,相互呼应更为密切。依山顺势形成的高低错落,显出机巧。人在游走中,随着视角不断变化,常常带来小惊喜。</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里像是小桃源,也有说像小丽江。当我走完石阶,感觉四坪村没必要像这像那,她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园林式村落”乃名至实归。</p><p class="ql-block"> 这么想着,感觉自己已然置身于一个大盆景中。</p> <p class="ql-block">  漫步风景如画的四坪村。眼前,潺潺泉水,于层层叠石之上,悬垂而下,蜿蜒流淌进村,然后在低处汇聚一泓泓清水塘。</p><p class="ql-block"> 很难想象,倒推十年前,这里还是个与世隔绝,出山难,喝水难的干枯山村。每天清晨,村人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去村口排队,等候肩挑饮用水。</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生存状况,自己麻木,外界鲜知。</p> <p class="ql-block">  命运,在四平有过起落也有过拐角。</p><p class="ql-block">  改革初期的80年代,四坪村人口曾达700余人。随着时代变迁,则备受外界冲击。尤其新世纪城市扩大的进程加快。一边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一边是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苦日子。无望的乡民,开始成批离乡背井四方寻梦。</p><p class="ql-block"> 至2016年,四坪村仅剩二三十个老人孩子留守。成为典型空心化村庄。人去屋空,任其颓败倾倒,风雨寂寞,古村一片萧条。</p><p class="ql-block"> 四坪村日夜笼罩在僻静冷清中,等待四坪村的命运,似乎只能是先被遗忘,然后消失。</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屏南的文创旅游成果初现,进而,开始深入进行。在沉寂里几近消亡的四坪村,居然迎来复苏。屏南为四坪村量身定制的是“慢生活文旅村”。</p><p class="ql-block"> 随着古宅的保护性修缮,及新建风格和谐的新房,四坪村也开始吸纳新村民。和其他屏南古村比较,这里的新村民最为年轻化,平均为90后青年。</p><p class="ql-block"> 喜欢乡村的年轻人,大多更享受精神追求,内心世界也纯粹。他们在这四坪这片古老而纯净土壤上,很快融合进老村民中。在各自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出自己擅长的作品。时常,乡里的爷爷奶奶,带来自家地里的青菜、芋艿随手放下,也会上楼看看画,好奇触摸手工艺品。心与心贴近了,便没有了新老村民之分,人与村庄契合了,他乡也就成为故乡。</p><p class="ql-block"> 新村民从城市抽离出来,一旦在古老土地找到自我,就可能释放情怀,彰显出才艺。</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四位新村民,经过合议,将每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四坪村创意集市开市日。很快,新颖的集市便吸引了各方来客。如今,就连龙潭村等邻近村落的文化艺术作者,都会带着自己得意之作,参与进来。</p><p class="ql-block"> 新村民们将自己的油画、盆景、木雕、竹编、收藏等等,陈列于集市。边走边唱的歌者在此一展才艺。集市上,老村民也将自己的柿饼、黄酒、菌菇、蜂蜜、红糟等土产一同排布。各种艺术元素相互映衬,其间还“带货”了诸多农特产品。新村民认为自己所展示的是创意、是个性、是情怀,老村民没想太多,直接展示面向黄土背朝天,汗珠摔八瓣儿所得所获。其实,二者内在本质相同,都是辛勤劳动成果。如此相得益彰场面,吸引更多来者驻足流连。就连临省客人,也会慕名前来游逛集市。</p><p class="ql-block"> 想想就很诱人,能将集市办的如此鲜活,想必,他们此地就有如诗生活,那么,又何必远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日子,没赶上每月第二个周六集市,但在遮雨长廊上,还能看到部分出售商品。只是摊位上有货没人。仔细一看,有价格有收款二维码,原来是自取自付销售方式,买卖双方相互信任。新鲜!</p><p class="ql-block"> 复兴古村之路上,四坪以自己的方式和格调精彩着。随着文创旅游的热度升高,新村民的加入,艺术人士的追随,四坪村相继打造出了半山空间、掬月空间、一方酒舍、松韩屋民宿、浅草堂民宿、溪涧餐厅、靠山饭店等不同功能空间。因时间受限,无法一一了解。但仅以这一系列文艺范名称,就可感知古老四坪村今非比啊。</p> <p class="ql-block">  尽管烈日高悬,仍不乏丝丝清凉宜人。我端详着此刻的四坪。</p><p class="ql-block"> 老宅群的整体修缮,使得山坳里的建筑少了些许沧桑厚重感,但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夯土筑木而成的一座座黄墙黛瓦,嵌于高大肃然的马鞍墙中。有的房舍有庭院,有的设露台,俯瞰仰视间,就能感觉到闲适惬意。</p><p class="ql-block"> 四坪村的气质,的确很接近它的基调定位“慢生活文旅村”。</p> <p class="ql-block">  平均海拔800米的四坪村,青山含情,碧水脉脉。比起多姿多彩龙潭里,这里散发着相对静谧的气息,虽然今天已是周末。</p><p class="ql-block"> 移步主景区之外,在两株亲密相邻的大树前,有一方专门辟出的坪地。一位女子身着汉装,面遮箬笠,平卧蓝天之下,正在录拍康养瑜伽视频。</p><p class="ql-block"> 走近大树一看,有一木牌上书文字,介绍《大树讲堂》。原来,大树是先民留下的两株百年古树,一株梨树、一株柿子树。古柿树是村里唯一的有核柿树。和无核柿树嫁接后,培育砧木,开枝接叶。四坪村之所以号称盛产名优无核蜜柿,追根溯源,我很自然的便仰视百年老柿树。</p> <p class="ql-block">  然后,你可以想象深秋时节四坪村,满山满坡,一树树成熟柿果犹如小灯笼,映红了整座村庄,照暖了每堵院墙。而一树树的它们,都是这株百年柿树的孩子。小小四坪村,有着一个庞大的柿子家族,盛产名优无核蜜柿。多么有趣有爱的故事啊。</p> <p class="ql-block">  这么想着,我便在八月里望见了十月的四坪村。在那时节,你看着乌青瓦檐、赭黄土墙,映衬著红色柿果,一定会觉得,这,就是世间最美的色彩组合。</p><p class="ql-block"> 秋末冬初的四坪村,因为柿子成熟,又多了一份忙碌,一份丰实。</p><p class="ql-block"> 远远近近、前前后后,先是一树树柿子悬挂。接下来的时节转换,村民们将柿果摘下,部分制成柿饼饼。盛进长的方的圆的竹篮、簸箕,晾晒柿饼在蓝天白云下,又是一种天然的、芳香的、熟透了的山乡图景。</p><p class="ql-block"> 乡情乡景乡味,就这么有滋有味映进眼帘、沁入心脾。</p><p class="ql-block"> 定睛放眼青山伫立,森林繁茂,民居静谧,泉水缓流,想象那可以预见的,硕果累累的深秋初冬。四坪很出画面。</p><p class="ql-block"> 四坪村虽小,但很有趣味,有趣到令我刚离开,就做设想:来年,在柿子挂果的季节,选个周六创意集市开市日子,再来一趟呗。</p> <p class="ql-block"> 2023.10.07.</p><p class="ql-block">(待续《换个角度看烟火 晴天雨天走古村——篇三屏南北乾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