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位健在老红军之江苏海安吴九成

燕语呢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41位健在老红军之江苏海安吴九成</font></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yanyuninan</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头条 2022-7-15 17:56 </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来自江苏《南通老区》2020-04-17 15:42:51</h5> <h1> 吴九成生于1915年9月5日,原籍为海安县曲塘镇李庄村吴家舍人。</h1> <h1> 童年时代,吴家一贫如洗,父母拉扯着5个儿子度日如年。他13岁那年,父亲一场大病因无钱医治撒手人寰,母亲无法养活兄弟5个而改嫁。从此,弟兄们不得不离家出走,各奔东西,以求活命。在流浪中,他来到如皋西乡贲家巷小燕庄,被清末秀才尤德甫收为“义子”,烧茶担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h1> <h1> 1930年4月初的一天,贲家巷北边的广场举行红十四军建军大会,16岁的吴九成背着草篓去看热闹,会后,在他强烈要求下,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吴九成虽个头矮小,但十分机灵,被编入红十四军一师二团。由于他心灵手巧,没过几天就对各种武器性能了如指掌,装卸、擦油闭着眼睛一气呵成,得到邻乡六甲桥徐荣排长的赏识。吴九成先后参加过老户庄、“八面围剿”、“黄桥八三暴动”、卢庄、莫家垛、汤家苴、黄河庄、迥家垛、顾高庄、蒋垛、季家市、广陵镇等数十次战斗。在攻打卢家庄的一次战斗中,他分在尖刀班担任开路先锋,夜间战斗中,为了抢占一制高点,与敌军赛跑时在一小桥上相遇,冷不防被敌人刺了一刀,同行的战友当即将他救下。由于当时部队缺医少药,不久,他的伤口就感染化脓,战友们只得用土方焚烧棉花灰敷吸,后经一年多护理,伤口才痊愈。然而这期间他从未停止过战斗。至今,吴九成右腋下还有一块较深的伤疤。到9月中旬,红军被迫解散,红军战士三五个人一伙隐藏在百姓家中。吴九成带了5个人来到贲家巷秀才家,不料被敌人发现,跟了过来。吴九成堵住门前,让其他的5人从后门离开,当敌人打开前门追击从后门已走的5人时,吴九成又从前门脱身了。 </h1> <h1> 他跑到90里外的靖江八圩下的新港十节埭,找到叔叔吴真松,经叔叔介绍当了裁缝店师傅申三多的学徒,后被人发现告了密,师傅便送他去上海找师兄蔡巧正,留在尹之焦(老家泰兴尹家垛人)办的“燕子娇”服装店,这一待就是五六年。1940年,新四军渡江北上,东进如泰,苏北形势有了根本好转,吴九成从上海回到江北,被共产党的支部书记尹之如招为女婿,后随岳母回到其娘家蒋垛镇定居,当裁缝谋生。新四军东进后,吴九成还主动帮助新四军做过军服,也曾冒险帮助我地下党传递情报。根据中共如皋市委领导指示,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的殷春泉、谢建奇、叶政建等同志经过将近一年认真、仔细、慎重的调查取证工作,证实吴九成系红十四军失散人员,如皋红十四军研究会于2016年7月2日出具文件。经省和国家民政部批准,2016年8月11日,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认定吴九成同志为“红军失散人员”,享受相关待遇。</h1> <h1> 年已108岁的吴九成老人,精气神不错,身骨也算硬朗,声音响亮,有记性,只是有点耳背,喜欢举着红十四军军旗,喜欢戴当年红十四军的军帽,喜欢唱《东方红》,喜欢哼打蒋匪的小调,喜欢说起他九十年前参加红十四军的往事。</h1> <h1>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爱国拥军爱心驿站:坚持七年慰问百岁老红军</h1> <h5>央视军事 2023年10月2日</h5><h1> 老红军战士吴九成在国庆74周年之际,带领全家20多人升国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