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一2023.10.2之都江堰

如影ry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一直声名远播、驰名于世,堪称水利工程的鼻祖,难怪是国家5A景区,全年旅游无淡季。大家必去的景点光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也是无意义,只有了解了它的历史及作用后才会令人叹为观止。为此,从度娘和景区介绍里学习并摘抄了文献记录,以供对它的认知与了解,从而膜拜古人的智慧与契而不舍。</p> <p class="ql-block">以下正文为摘抄整理、图片系本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由李冰父子,建于公元256年至260年间,是世界上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的以无坝引水为其最显著特征的宏大生态水利工程。全长约20公里,由灌溉渠道、分水堰、冲淤堰、进水口、漩口、泄洪口等组成,近2000年沧桑历史,被誉为“天堑〞、“水利工程之冠〞,以其科学的建设理念、治水精髓,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科学,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例,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象征着中国智慧和生态哲学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才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富庶丰饶、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p> <p class="ql-block">千年奇迹都江堰!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造福人们成为了跨越千年维度的水利工程呢?那么这样一座造福百姓的超级大工程,又是如何进行运作,如何进行水利调节的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要首先了解究竟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座工程:</p><p class="ql-block">成都平原位于祖国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但是成都平原地势广大开阔又四周环山,所以,成都平原的天气就会出现两个极端:</p><p class="ql-block">雨季时,由于成都平原开阔的地形,地面又没有什么遮挡,于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岷江洪水泛滥,整个成都平原都会变为一片汪洋,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困扰;</p><p class="ql-block">每到旱季时,成都平原又因为其地形不临海,天气又十分干旱不下雨,导致成都平原的土地因缺水而干裂。因此,严重阻碍了古蜀国人民的生存与生产。</p> <p class="ql-block">(一)都江堰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一时间人才辈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当时的统治者下令修建了都江堰,这才有了造福成都百姓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依据当时成都平原的自然情况,修建都江堰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洪和灌溉。</p><p class="ql-block">岷江是长江水量最为充沛的一条支流,同时成都平原的地势向东南方倾斜,所以岷江就像是悬在整个平原之上的河。</p><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建造的地区一直到成都平原的内部,两地的落差竟然高达273米,所以这样一条“悬河”对于成都平原来说,每逢雨季就会变得十分危险。如果合理利用岷江这条河,那么成都平原旱季时期的干旱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于是建造者在合理配置水资源上动了脑筋,并且利用都江堰实现了他们的想法。</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修建的整体规划就是,将岷江的水分支成为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另外一条则主要起到疏散的作用,将多余的江水引入主支,离开成都平原。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当地的旱灾,还可以避免发生水灾。</p> <p class="ql-block">(二)都江堰的三大结构与功能</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在使用的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其修建工程主要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它们分别是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p><p class="ql-block">这三项工程最早进行修建的是宝瓶口,宝瓶口在都江堰工程中起到了相当于的“节制闸”的作用,它可以自动控制进入内江的水量。</p><p class="ql-block">李冰父子在修建之前先找到了当地有过治水相关经验的居民,和他们一起勘察附近的地形以及水况,在一群人的商议之下,所有人一致决定凿穿玉垒山进行取水。</p><p class="ql-block">他们利用火将石头烤裂,成功将玉垒山炸出一个宽二十公尺,高四十公尺,长八十公尺的山口。由于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口,所以他们给这个山口取名为宝瓶口。而那些因开凿玉垒山而分离出的石堆,就被称作“离堆”,离堆是平衡岷江东西两侧江水的流量,缓解西边洪涝,又能解除东边干旱。</p><p class="ql-block">将玉垒山成功打通后,岷江的水流顺利通过宝瓶口进入了东边的旱区,利用岷江充沛的河水进行农业生产,灌溉良田。</p><p class="ql-block">这样做,不仅即刻缓解了平原西部洪水泛滥的问题,同时将水合理东引,又造福了东部的旱区,可谓是一举两得。宝瓶口正式修建完成投入使用后,紧接着建造者开始了第二项重大的工程——分水鱼嘴。</p><p class="ql-block">分水鱼嘴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将水进行分流,更好的发挥都江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这个分水堰的前端形状与鱼的头部,尤其是嘴巴部分十分相像,所以给这个分水堰正式取名分水鱼嘴。</p><p class="ql-block">修建分水鱼嘴是因为,虽然宝瓶口已经起到了分流以及灌溉的作用,但是由于江东的地势过高,导致江水很难流进宝瓶口内。即使流进宝瓶口内,江水的流量也会因为地势而变得极其不稳定,这样都江堰的调节作用就大打折扣了,于是建造者便修建了分水鱼嘴,用来弥补这一不足。</p><p class="ql-block">“鱼嘴”其实就是一个分水堰,它可以通过地形、地势,巧妙的将江水分成两支,东边的那支江水称为内江,会被迫进入宝瓶口,成为东部的灌溉用水;西边的水流被称为外江,它们则会顺着岷江流下,汇入岷江的正流。由于内江又窄又深,而外江却又宽又浅。在水位下降的旱季,将近60%的水都会汇入内江,而这些水则会成为在成都平原生活的人们日常的生活用水。而当雨季到来,岷江水势凶猛发生洪水,水位升高时,大部分的江水就会顺着岷江较宽的江面流走。人们将这项设计称为“四六分水”。由于仅仅依靠宝瓶口远远不足以达到控制岷江江水的目的,所以,为了实现更好的抗洪减灾的目的,修建者又修建了飞沙堰。</p><p class="ql-block">首先,他们在宝瓶口修建了一个平水槽和一个溢洪道。在控制洪水泛滥的溢洪道前修建了一个弯道,让江水可以在此处形成一个环流。当雨季洪水泛滥,水位上涨时,江水就会没过堰顶,此时,夹带泥沙的洪水就会顺着水流流向外江,从而实现保证成都平原灌溉区域不会被洪水淹没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其次,当泥沙和石头经过飞沙堰时,会遇到因水流转动形成的漩涡,此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它们会被抛过飞沙堰,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被取名为“飞沙堰”。</p><p class="ql-block">这样抛开石头和泥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宝瓶口周围的泥沙堆积,保证宝瓶口可以终年不停地进行工作运行。为了观测与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在水中,并以它们为依据来确定水位的高低,也同时作为最小水量时的清淤标准。这三大主体工程,宝瓶口、分水鱼嘴以及飞沙堰,它们组成了完整的都江堰,并且三个主体相辅相成,共同成为成都平原的一大屏障,协调了岷江的水资源,保证了岷江水资源的平衡。保护了成都平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维持了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江堰的传统技术和制水经验功不可没,在都江堰2000多年治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杩槎、竹笼、干砌卵石、 木桩,羊圈等传统工程技术,这些技术以当地就地取材,技术简易,施工方便,投资节省,沿用千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岁修是在冬季枯水期进行内江断流,对水利工程进行检修,它是维护其健康运行,为下游灌区安全输水的重要手段,也是都江堰沿用千年的重要制度。历代治水者还总结制定了“旱则引灌、涝则疏导”等管理制度和维修方法,并且总结出了</p><p class="ql-block">三字经六字诀:</p><p class="ql-block">深淘滩一一每年岁修清淤必须够深度;</p><p class="ql-block">低作堰一一飞沙堰堰顶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排洪排沙效果。</p><p class="ql-block">八字格言:</p><p class="ql-block">遇弯截角一一遇河流湾段,在凸岸截去滩角,在凹岸设排流护岸,改变主流方向,使其顺直一些;</p><p class="ql-block">逢正抽心一一遇顺直阿段,汊沟很多时,应当浚生阿槽中间部位,达到主流集中目的。</p> <p class="ql-block">看了,学了,才知都江堰巧夺天工、举世无双、屹立千年的秘密,科学而缜密!智慧而周详!无懈可击!令后人惊叹折服!并享用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