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特务机关在渝遗址全攻略】

荒城之月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党旗下的中统、军统两大特务机关也随之迁至重庆。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中统与军统在陪都舞台上围绕抗日、反共、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剧,也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及本人的实地寻访,截至目前,重庆市内尚存十余处与中统、军统两大特务机关相关的机构、公馆等建筑遗址。建筑是历史事件的载体,通过实地探寻这些建筑遗址,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那段历史。以下,本篇将以图文方式分中统、军统两个章节分别记述这些遗址及与它们相关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中统</p><p class="ql-block"> 中统,前身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后改为处),为国民党CC派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所实际控制的特务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异党的活动,在陈立夫直接领导下重点开展反共特务活动。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置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这是蒋介石手下的CC派和复兴社两大派系特务组织的合流,但两派貌合神离、明争暗斗,最终于1938年分裂为中统、军统两大特务组织。</p><p class="ql-block"> 中统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属于国民党的党务机关;军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委会,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属于国民党的军事机关。所以,在《风筝》等谍战片中,中统特务通常身着中山装、军统特务则身着军服。</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中统局在汉口成立,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实际负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药材同业公会、兴华小学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药材同业公会和兴华小学旧址,位于今天的融创白象街传统街区。</p><p class="ql-block"> 1938年下半年,随着日军逐渐逼近武汉,国民政府大小机关陆续西迁重庆。徐恩曾于当年9月初派局本部秘书濮孟九,率领一个先遣组,先期赶赴重庆以抢占资源。先期抵渝的濮孟九抢到位于重庆下半城储奇门地区的九道门兴华小学与羊子坝药材同业公会楼上的房屋,为中统局占据了一个落脚点,这里于是成为中统在渝最初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药材同业公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  药材同业公会和兴华小学旧址鸟瞰图。</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中统局人员分三路向重庆聚集:一路由中统局第一组组长梁辅丞率领,从财政部盐务总局借来七八辆大卡车,满载中统特务人员及重要物资走陆路抵达重庆;一路由中统局第二组组长王思诚率领,搭轮船走水路,经过宜昌转船抵达重庆;一路由徐恩曾携夫人费侠、私人秘书端木子、保镖王继善等数人,分乘两辆小轿车,经湘、桂、黔等省区到达重庆。</p> <p class="ql-block">  中统局在药材同业公会和兴华小学旧址办公的时间大约为1938年9月到1939年6、7月间。</p> <p class="ql-block">  今天药材同业公会和兴华小学旧址被改造为西泠书房。高大宽敞的一楼大厅,在当年是不折不扣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药材同业公会旧址。</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药材同业公会和兴华小学旧址均被纳入了融创白象街传统风貌街区,当年的街道和门牌号也已发生了变化。而本人于2011年当地拆迁启动时去拍摄的图片记录下了当年的街道和门牌号,那时的街道名称尚与民国时期中统在此办公时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羊子坝15号,是2011年药材同业公会旧址的门牌号。</p> <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兴华小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九道门10号是当时的兴华小学地址,街道名与民国时期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1941年的储奇门地区街道地图</p> <p class="ql-block">  2、文化宫中统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  位于今天两路口文化宫内的中统局旧址,原来是川东师范学校校址。</p> <p class="ql-block">  1939年,通过徐恩曾夫人费侠的湖北同乡、中统专员方仲豪联络交涉,中统局设法抢到两路口川东师范学校校址作为办公场地,并于1939年7月迁入。此处同时设有国民政府财政部、教育部、重庆市政府等重要机关。中统居于川东师范学校的最高处,居高临下,俯瞰一切,这处高地成为中统在抗战时期的“鹰巢”,是中统特务机关的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中统局兼职局长朱家骅到中统局本部主持了一次局务会议,这是朱家骅八年抗战期间在中统局仅有的一次施政演说,确立了中统党派调查、经济调查、日伪调查的基本职能,并将党派调查即反共特务工作作为工作重心。朱家骅对党派调查所作的解释是:“党派调查就是对共产党的调查,是我们的工作中心,而且是唯一的工作中心。”</p>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1941年,中统局即有大概1.3万名正式的调查人员。当时中统局的本部有488人,中统重庆实验区有137人,各省市有9655人,各部单位有2000人,民众团体有300人,外围骨干有690人,共计13270人。直到1945年叶秀峰取代徐恩曾,中统局的在编特务也有1.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负责替蒋介石汇总处理各特务组织的情报的唐纵对中统和军统的情报工作专长有个准确的评价:“做敌伪情报,军统办法多一些;军事情报还是二厅好(指军委会军令部二厅,从事军事谍报活动,实际上仍是军统掌握的公开机关),搞民主党派和对中共方面的活动,中统占优势。”</p> <p class="ql-block">  3、陈果夫、陈立夫官邸</p> <p class="ql-block">  位于今天重庆南温泉保利小泉别墅区内的竹林别墅,抗战时期属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是陈果夫、陈立夫旧居。</p><p class="ql-block"> 该别墅原属一富绅所有,原名春风楼。抗战期间,陈果夫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侍从室三处主任时常年居此,其弟陈立夫时而过来小住。该别墅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居室10余间,正面及右侧有廊,设有木栏杆,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作为国民党CC系核心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执掌着国民党党务大权,故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二陈兄弟也是中统特务机关的幕后老板,通过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实际掌控中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陈氏兄弟中,陈立夫本人对中统的工作介入很深,下面的两个实例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一是亲自布置对中共的监视工作。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一直在这里领导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工作。陈立夫为了监视周恩来的行动,便在周的住宅曾家岩50号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化龙桥附近分别设立了特务监督哨。陈立夫交给中统的任务是:记录这两处出入人员的姓名、来去时间、所乘汽车及单车牌号等,如遇有陌生的人出入,便进行盯梢、跟踪,了解其姓名、住址、身份,必要时实行逮捕。陈果夫对这两处监督哨十分重视,他要求担任监视的特务一定勤手勤脚勤脑,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逐日汇报到中统局,再送他本人过目,他如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情报,再呈报蒋介石。</p><p class="ql-block"> 二是亲自抓中统特务的培训工作。陈立夫为中统特务训练班亲自写了一篇《宣传工作刍议》的小册子,其中总结了八条指导意见交给徐恩曾转给青干班班本部作为培训教材。</p> <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抗战期间,陈果夫在大溪沟学田湾衡舍、陈立夫在国府路(今人民路)各有住宅,但今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  4、重庆反省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  位于融创白象街传统街区的重庆反省院旧址。</p><p class="ql-block"> 重庆反省院从1930年秋开始由四川军阀刘湘筹办,他将当年8月储奇门大火中烧毁的山西会馆废墟划作院址,于12月开工,次年2月竣工。其将抓获的共产党员集中关押,进行“感化”。</p> <p class="ql-block">  最初提出建立反省院的是陈立夫。“四一二”政变之后,国民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党运动,陈立夫提出一个方案:仅仅以武力镇压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思想教育,软化其“反动”思想。蒋介石非常认可这种建议,便下令陈立夫着手制订方案。</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反省院组织条例》通过了立法,标志着“反省院”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反省院原本隶属地方高等法院管辖,鉴于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的职能,徐恩曾上任不久便提出:反省院非常具有威慑力,尤其对于共产党而言,是非常奏效的。由于党务调查科的任务与反省院是一致的,两家应该有效地结合起来,要不然反省院的威力将会大减。在二陈的运作下,司法院允许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推荐党务调查科的特务担任各地区反省院的院长,这使党务调查科事实控制了反省院,反省院成为其下属的监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1年4月起,原在巴县大监和巴县分监关押的“共案犯”被陆续集中到重庆反省院。九一八事变后,因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各方面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也越来越大,重庆反省院只好陆续释放了一些政治犯。1937年七七事变后,重庆反省院撤销。</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重庆反省院旧址被改造成为重庆地名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军统</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不仅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局本部所在地,其所属特务机关如特务总队、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军统局重庆特区、军委会特检处、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兵工署警卫稽查处、市警察局、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等也都集中于重庆。热播谍战片《风筝》在剧情中对这些军统特务机关也有一些涉及。</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史料,抗战期间,军统特务在重庆最多时达2万多人,而外围分子和外勤特务所使用的帮手为数也在2万人以上。军统凭借其庞大势力,控制了很多军政机关,在重庆占据了大量的地盘,除了占地近两百亩的罗家湾局本部之外,还在歌乐山磁器口等地强占了大量房产及五千余亩土地,用以设置军统集中营和建设中美合作所相关设施。</p><p class="ql-block"> 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材料和实地探寻,除了白公馆、渣滓洞这两处最为人熟知的军统集中营以外,目前重庆市内留存的与军统相关的遗迹至少还有8处,包括:戴笠公馆3处、梅园、中美合作所气象站、国民党重庆市警察局、军统特务总队看守所、罗家湾军统办公楼及住宅(疑似)等遗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戴笠曾家岩公馆</p><p class="ql-block"> 戴笠作为国民党最大特务机关军统的头目,有“中国的希姆莱”之称,生性狡诈多疑,选择住所亦狡兔三窟,行踪神出鬼没,让人难以掌握。其在重庆一地的公开和秘密住所,总计达十余处之多。根据公开记载,当年其在重庆城内的住所就有曾家岩中山四路151号公馆、上清寺康庄3号洋房、罗家湾19号局本部公馆和枇杷山神仙洞公馆。而在重庆近郊,他在杨家山占有一座公寓,在松林坡有一幢别墅,在歌乐山中美合作所总部的大礼堂后面还有一个客房......</p> <p class="ql-block">军统特务头目戴笠</p> <p class="ql-block">  戴笠曾家岩公馆旧址,目前门牌号为中山四路85号,被改造为巴渝文化会馆。</p><p class="ql-block"> 戴笠曾家岩公馆距离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周恩来办公、居住的周公馆仅两百米左右,是戴笠在重庆办公及居住的主要住所之一,也是其安置密友胡宗南、情人胡蝶和招待重要客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戴笠的密友胡宗南,每次到重庆均住在戴笠的住所,在神仙洞公馆落成以前就主要住在曾家岩公馆。</p> <p class="ql-block">  戴笠与民国著名影星胡蝶交往的初期,也曾把胡蝶一家安置在曾家岩公馆暂住。</p> <p class="ql-block">  军统局与美国军方洽谈合作、筹建中美合作所的初期,戴笠曾在曾家岩公馆设宴款待美国驻华大使武官迪帕斯上校,并邀请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杨宣诚、副厅长邓介民以及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等人作陪。</p> <p class="ql-block">  2、戴笠神仙洞公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戴笠神仙洞公馆及军统办公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  戴笠的神仙洞公馆因为戴笠与胡蝶的香艳故事而广为人知,热播剧《风筝》中“军统六哥”郑耀先正是在应召前往神仙洞公馆会见戴笠的途中遭到共产党游击队和中统特务的双重伏击。</p><p class="ql-block"> 今天被称为“戴笠神仙洞公馆及军统办公室旧址”的地方,原来是四川美丰银行总经理康心如家族的公馆,抗战期间被军统征用。而戴笠金屋藏娇的“胡蝶楼”,其实是紧邻神仙洞公馆另外修建的一栋洋房,但现今已经不存。</p> <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神仙洞公馆居住过的有中美合作所美方副所长梅乐斯,有戴笠的密友胡宗南。因为戴笠神仙洞公馆当年有两栋楼,根据现有资料判断,梅乐斯居住的应是现存“公馆”,胡宗南所住的应是“胡蝶楼”。</p> <p class="ql-block">  关于“胡蝶楼”的来历:胡蝶与戴笠正式同居后,最初住在歌乐山的杨家山公馆,但胡蝶不喜欢那个过于僻静冷清的地方,戴笠于是决定在枇杷山神仙洞为胡蝶建造公馆。公馆落成后,为了让胡蝶少走山坡路,戴笠吩咐军统总务处长沈醉,修建一条可直达公馆门口的车道。并在公馆前面修一片花园,由他本人亲自设计和布置,在花园里种上各种奇花异草。1944年年初,公馆竣工,戴笠将胡蝶移居神仙洞公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屋藏娇。</p> <p class="ql-block">民国著名影星胡蝶</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在其回忆录中,对胡宗南在戴笠的神仙洞公馆“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潇洒自在有几段详细记述:</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我在军统局任总务处长,便有机会经常和胡(宗南)接触。他每从西安去重庆,总是爱住在戴笠的曾家岩公馆。1944年,戴笠在神仙洞的公馆修好以后,他便住在那里。有次戴不在重庆,毛人凤接到胡要去重庆的电报,便通知我准备招待他,叫我把戴笠所用的吃的都要拿出来。我当时感到为难,因为戴笠看来很大方,但有时却非常小气,特别是他用的吃的东西,是不大肯随便让人动用的。毛看出我的心思,便向我说明,对胡宗南,戴比对自己的兄弟要亲得多,一定要我和对戴一样招待,否则戴知道了,稍有不对,回来会大发脾气的,我只好照办。</p><p class="ql-block"> 过去,胡来访戴时,是由戴自己主持,我不大清楚,这次戴没在家,我只得天天去看看,才发觉胡住在戴家便和住在自己家中一样,住了几天,几乎天天请客,什么事都毫不客气地要照他的意思去办。以后久了,我才慢慢知道,不但在重庆这样,凡是戴笠有公馆的地方,如成都、兰州等地也完全一样。戴笠有的,不但胡可以随便享受,连胡的一些亲信高级官员如范汉杰、盛文等人,也都能够得到同样优待。”</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一级上将胡宗南</p> <p class="ql-block">  3、戴公祠</p> <p class="ql-block">  歌乐山松林坡,绿树掩映中的戴公祠,如今这里是杨虎城将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现在被称为“戴公祠”的地方,是戴笠在歌乐山松林坡的别墅。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军空袭,戴笠在此为蒋介石修建别墅,附属建筑有警卫室、会客室、停车场,但蒋介石很少来,主要是戴笠自己使用。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坠亡于南京岱山,军统局将此别墅作为祭祀戴笠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而这个戴公祠,正是1949年9月6日军统特务杀害杨虎城父子及其秘书宋绮云一家的地方(宋绮云的小儿子宋振中正是小说《红岩》里小萝卜头的原型)。沈醉在其回忆录中对军统特务杀害杨、宋两家的具体过程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军统特务的凶残和灭绝人性读来令人发指:</p><p class="ql-block"> 杨(虎城)等下车后,两个特务搀扶着杨走上300多级石阶到戴公祠去。他的儿子杨拯中双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也被两个特务挟持着一同上去。宋绮云夫妇和杨、宋两个孩子便被安置在汽车间附近的平房内,相距有300多级石阶。杨氏父子到达目的地,又被特务分别引向左右两边的正房。这一切布置,使杨很感惊疑。特务们这时最怕这位20多岁的杨公子会有所反抗,决定先解决他。当他刚一踏进室内,预伏在门后的特务便用利刃插入他的胸膛。他惨叫了一声“爸”,正要挣扎,便被特务们连着几刀刺倒在地。杨虎城听到儿子的叫声,心知有异,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惨景中,老先生(这是特务们对他一向的称呼)爱子心切,想转身去看个究竟,刚一掉头,刽子手的利刃已刺进他的腹部。他大声叫了一声“哟”,痛极倒在地下。凶手将他们再补上几刀后,认为没有问题了,便向山下奔去。</p><p class="ql-block"> 他们手握血淋淋的利刃,踏进宋绮云、徐林侠夫妇房内时,宋氏夫妇一看这副杀气腾腾的凶象,知道难逃一死。宋夫人便向凶手们要求饶恕两个孩子。没有半点人性的凶手,一语不发,向他们身边逼过去。这时,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刚刚下车,还正玩得起劲,一看这情况,便互相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当宋氏夫妇被逼到墙边无路可走时,凶手们抢一步跳了过去,向他们劈胸几刀。这时,孩子们惊得呱的一声哭了起来。凶手们一面用刀刺杀宋氏夫妇,一面厉声向孩子们叫喊不准哭。孩子们吓得把哭声咽回去,搂抱得更紧了。灭绝人性的凶手把从大人身上的匕首拔出,又走向孩子。当第一个孩子被凶手从背上一刀刺穿到前胸时,另一个马上扑上去抱住他。另一凶手便狞笑一声,照样给他一刀。这时,宋夫人尚未断气,但已发不出声,她瞪着愤怒到极点的双眼,紧紧地咬着牙齿,看着自己的儿子森森和他的小朋友被惨杀。凶手们有意增加受难者临死前的痛苦,最后又给宋夫人补上几刀。他们杀完以后,匆匆把六具尸体埋在附近,便向主子去报功。杨随身携带的小皮箱中的财物也被他们当奖金给瓜分了。杨虎城将军尸体的面部,还被特务淋上镪水后,才埋在一座花台里面。其余的尸体也埋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p> <p class="ql-block">杨虎城秘书宋绮云一家</p> <p class="ql-block">戴笠会客室,杨虎城父子遇害处</p> <p class="ql-block">  4、中美合作所气象站</p> <p class="ql-block">  中美合作所气象站遗址</p><p class="ql-block">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所),它的英文名称为SINO AMERICAN COOPERATION OFFICE(缩写为SACO)。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与美国海军部情报署合作组织起来的军事情报合作组织。</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美合作所协议有中美两个协议版本:中文版的中美合作所协议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武器来组建5个“特务武装部队”和80个“行动纵队”及“行动队”。将组织13个中美合作所训练班,加上4个情报站和一些气象台与无线电广播单位。美国版的协议申明:“为了在中国沿海、沦陷地区和其他被日本人占领的区域打击共同的敌人,在中国组织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它的目标是,通过共同的努力,采用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训练及以中国战区为基地,在远东各部分领土上的日本占领区里有效地打击日本海军、日本商船和日本空军,以及他们的矿区、工厂、仓库、车站及其他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戴笠与中美合作所中美双方人员</p> <p class="ql-block">  中美合作所气象站是中美合作所设立在重庆歌乐山的中国气象总站。为了给美国海军部收集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水文、气象等资料,中美合作所在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设立了多个气象台(站)、通讯电台,并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总部建立了这个气象总站,将各地收集的气象情报集中进行研究后,通过电台传往美国,军方依据这些情报制定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 这座气象站为美国收集汇总亚太地区气象资料,组织海、空军力量打击太平洋地区的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5、梅园</p> <p class="ql-block">  梅园是戴笠为中美合作所副所长、美国军方代表梅乐斯专门修建的别墅,戴笠为了讨好梅乐斯,特地将这座别墅命名为“梅园”。这座别墅位于歌乐山半山上,依山势而建,装修豪华,室内有舞厅,室外有花台。</p> <p class="ql-block">梅乐斯</p> <p class="ql-block">  沈醉在其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这栋别墅的来历:“1945年春间,(戴笠)又替梅乐斯在钟家山南边另一个小山头上新建了一所华丽的小住宅(梅原住在戴笠在钟家山的一座别墅中)。正在动工的时候,戴有天带我去看工程进度,很得意地告诉我:‘这座房子背山面水,看来风景很好,其实大门正对着一条大山沟,住在里面的主人是要破大财的。’当时他非常希望他的主子住进去后破大财,好更多地供给军统武器和物资。他为了讨好梅乐斯,把这座房子取名为‘梅园’,并准备于建成后在房子四周种上几百株梅花。1945年秋天,这所房子落成时已接近胜利,刚把屋内家具陈设等弄好,梅乐斯和戴笠一道去东南,连一天也没有住过。”</p> <p class="ql-block">梅园室内舞厅</p> <p class="ql-block">  6、国民党重庆市警察局</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重庆市警察局旧址,位于渝中区上曾家岩19号,与周公馆仅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国民党重庆市警察局实际是在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直接控制之下,警察局长及内设要害部门头目均由军统特务或为戴笠所信任的人员出任,军统少将总务处长沈醉就受戴笠安插出任过重庆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警察局旧址如今被改造成为曾家岩书院</p> <p class="ql-block">  沈醉在其回忆录中,留下了这样一段有关国民党重庆市警察局的记载,能清晰看到军统势力特别是戴笠本人实际掌控重庆市警察局的情况:“抗战时期的重庆警察局局长人选很有趣,徐中齐和唐毅每人都当了两任,徐 下台交与唐,唐下台又交与徐,徐再下台仍旧交与唐,好像除了他们就找不出第三个。其实内幕很简单,当时逐鹿者虽大有人在,却一直没有轮到。原因是徐为军统,除得到戴的支持,还直接走蒋介石路线,特别是对孔祥熙巴结,极力讨好孔的第二个女儿孔令俊。而唐虽非军统,却一向接近戴笠,又得到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支持,并和徐一样走蒋孔路线,因此能一任再任。他们每次走马换将,除了自己带一个主任秘书外,像督察处长、司法科长、侦缉队长等都是戴笠所派,谁都不敢去动。”</p> <p class="ql-block">  7、军统特务总队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军统特务总队看守所旧址,位于如今已成4A级景区的湖广会馆内。</p><p class="ql-block"> 和绝大多数游客一样,我以前也完全不知道湖广会馆曾有被用作军统看守所的历史。因为读到《沈醉回忆录》有关军统特务总队看守所位于“林森路望龙门两湖会馆内”的记载才前往实地探寻。</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的重庆城区地图。图中右侧靠近东水门标注为芭蕉园的区域即今天的湖广会馆区域,其上部确实与林森路(今天的解放东路)相接,这与沈醉的记载一致。</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去之前还有所怀疑,而一到现场看见这样高墙深院、重门紧锁的建筑形态,我就立即意识到这里当年被征用为军统看守所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p><p class="ql-block"> 当然,沈醉记录的军统看守所所在地“两湖会馆”只是今天湖广会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军统局的特务总队是由抗战前的特务队扩充改组起来的。特务队在抗战前都是便衣,抗战开始才改为武装部队。特务总队有三个武装大队和一个便衣中队,军统杀人也由这些人执行。他们可以任意公开搜捕民众,军统特务违犯纪律的,也交由他们扣押。当时军统特务背地里叫这个特务总队是“锦衣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沈醉回忆录》对这个特务总队及其看守所的血腥恐怖有如下生动记录:</p><p class="ql-block"> 这个总队一直设在林森路望龙门两湖会馆内。当时重庆许多人一听到“望龙门”三个字,马上联想到这个特务机关的残暴,莫不又恨又怕。这个总队的特务们,在外横行不法时,别人问到他们是什么机关,他们总是以骄横的口吻回答一声“望龙门的!”凭这四个字,看戏便可以不用买票,坐车坐船也不必花钱,一些公娼私娼与鸦片烟馆,一听到是这里的,莫不暗中叫苦连天,而脸上还得装出笑脸来欢迎。因为他们比一般公开特务机关更凶,是直属于军统局的单位,连许多特务人员都要让他们几分,所以他们越来越凶狠,没有人敢惹他们。</p><p class="ql-block"> 这个总队的看守所,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军统的一般人称它为“小学”(白公馆称为“中学”,息烽集中营称为“大学”),因为它是入军统监狱的第一关。军统的审讯首先在这里进行,所以各种刑具齐全。这个看守所是由行动组负责,组长程永铭的办公室里,一进去就会使人发抖,满墙都挂着各种各样的手镣脚铐,以及血迹未干的皮鞭、藤条,真是应有尽有。他们平日最有兴趣的事是专心致志研究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刑具最适宜,哪些刑具是伤皮不伤骨,哪些是伤骨不伤皮。</p> <p class="ql-block">  8、军统总部区域办公楼遗址</p><p class="ql-block"> 1938 年10 月下旬,当时驻武昌的军统局机关奉命和滞留在武汉的国民党各中央机关一起,西迁重庆。军统利用原在重庆的特务组织,捷足先登,首先抢到下罗家湾的警察训练所,共有1 座3 层、1 座2 层的旧式楼房,另有一片大大小小的平房,作为军统局的临时办公处;然后又把隔壁重庆市警察局游民习艺所占了过来,与四川军阀杨森在中二路的“渝舍”成为邻居;不久,又强迫买下局本部大院对门的枣子岚垭“漱庐”的3 层楼花园洋房作为军统接待室,一楼辟为一般大特务接待客人的地方,二楼作为戴笠接待客人的地方,三楼是一些军统大特务中午和晚上临时休息的卧室。以后,戴笠看中隔壁罗家湾19 号的花园公馆,又强购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样,罗家湾成为一个庞大的军统办公和宿舍区,占地达200 亩左右。军统局局本部内勤组织,扩展到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军统局罗家湾总部大门上贴着戴笠的手令:“凡出入此门者,除本人与郑介民兄外,一律须凭出入证登记出入。此令。金水(戴笠的化名)。××年× 月×日。”大门口设有警卫人员,负责登记检查出入证。凡在局本部内办公人员,不论官阶级别大小,都须一律凭证出入。上班时将出入证交给警卫人员登记,下班或因公外出,就去将出入证取回。在军统局外勤单位工作者,仅发给负责人使用,其余人员一概不发。如因公联系,须一律到枣子岚垭“漱庐”,先用电话联系,所找联系对象要到“漱庐”洽谈。可谓门卫森严。</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抗战时期的重庆地图,根据史料记载,由中山二路、下罗家湾、枣子岚垭围合起来的区域就是当年军统总部所在区域。其所对应的区域主体位于现今的重庆儿科医院和少年宫片区。</p><p class="ql-block"> 由地图可见,当年的军统总部紧邻中统总部所在的川东师范学校,也算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吧。</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枣子岚垭马鞍山47号,明确标明了曾是军统办公楼。这个区域符合史料记载的军统总部范围,可以确定属于军统总部的办公楼之一。此外,在现在的马鞍山堂里历史风貌区还有多栋只标明栋号,未标明历史用途的老建筑,里面不排除仍有曾经属于军统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九、戴笠罗家湾公馆遗址(疑似)</p> <p class="ql-block">  我们根据相关记载,找到当年军统罗家湾总部所在区域——今天的重庆儿科医院渝中分院和少年宫区域。区域内现在基本都已是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建筑,只在儿科医院外侧门牌号为文化宫巷18号的小院内找到一红一白两栋旧式房屋,但建筑内外均无任何文物保护方面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因为当年军统总部占地达两百亩,这个区域内存留的任何历史建筑均可能与当年的军统总部相关。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正是下罗家湾区域,特别是从白楼的建筑形态看,不排除是当年戴笠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的可能。如果能证实为真,这就是重庆存留的第四处戴笠公馆。</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两栋建筑年久失修,尤其是白色建筑已成危房。</p> <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资料,重庆目前留存的与军统相关遗址应该还有位于嘉陵新村的徐远举旧宅,徐远举即小说《红岩》中的军统特务处长徐鹏飞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  但经过实地探寻,该处旧宅已经被围入嘉陵新村拆迁改造区域,我们爬坡上坎数度寻找也未得其门而入,不知其现状如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补遗:杜月笙汪山公馆】</p><p class="ql-block"> 谈到与军统相关的重庆抗战遗址,还有一处值得一提,那就是重庆南山植物园内的杜月笙汪山公馆。</p><p class="ql-block"> 杜月笙虽不是军统人员,却与戴笠私交极深,两人是拜把兄弟,当年影星胡蝶也是经由杜月笙介绍与戴笠相识的,杜月笙控制的青帮与戴笠掌控的军统特务组织也多有合作,从抗战初期的“江浙别动队”到后期由美式军械武装的“忠义救国军”等抗日反共武装就是军统与青帮合作组建的。</p> <p class="ql-block">  重庆南山植物园内的杜月笙汪山公馆。</p><p class="ql-block"> 今天南山植物园周边的山林在民国时期属于留法医生汪代玺的私人宅地,所以在重庆本地素来有“汪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戴笠、杜月笙、陆京士在杜月笙汪山公馆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1945年,戴笠筹备与杜月笙一起赴东南各省指挥忠义救国军接应盟军登陆,配合国军反攻。图右为陆京士,当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区少将工运特派员。这张三人合影照片,就是执行这项军事任务前拍摄。</p> <p class="ql-block">  杜月笙之子杜维善,抗战时期随其父在汪山公馆居住数年,对当年的情形有非常清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抗战八年,我父亲大部分时间是住在重庆的汪山,那个房子是租康心如的,就是那个跟我父亲赌钱输了银行的康心如。章行老(章士钊)一直和我们一起住,我父亲不仅付自己的房钱,行老的房钱也是我父亲付的,那个时候,我听见母亲讲到这个事情。汪山的房子是这样布局的,一层一进去是个很大的客厅,左边就是章行老的房间,右面是我父亲的卧室,旁边是楼梯,上面是个尖的房顶,一上去,第一间是行老的儿子章可的房间,第二间就是我们睡房,第三间是另外一个人,姓潘的,潘什么,我都忘了。我跟我弟弟维嵩,还有阿姨住在楼上面。楼下还有两个房间,饭厅、厨房都在楼下。行老房间的对面,有一个小房间是我大哥住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目:《沈醉回忆录》、《戴笠全传》、《特工王戴笠》、《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暗的人》、《军统头子戴笠的权谋人生》、《悦读时光:惊世谜案(中国卷)》、《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近代篇二(十一卷本)》、《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纵横》30年典藏全52册、《红岩密档》、《杜维善口述历史》、《特工老板徐恩曾》、《中统特务实录》、《陈果夫全传》、《雾城雪》。</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