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三万里长安,诗在,大唐就在

慧圆(袁成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吹过三万里长安,诗在,大唐就在</b></p> <p class="ql-block"><b>  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b></p><p class="ql-block"><b>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意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b></p><p class="ql-block"><b>这年冬天,一篇《滕王阁序》刷爆了整个长安城,据说,这是一个叫王勃的人写的。这爆文甚至惊动了唐高祖——当唐高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拍案笑道:“王勃人在何处?朕要他入宫来见我,立刻!马上!”</b></p><p class="ql-block"><b> 左右面面相觑,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b></p><p class="ql-block"><b> 他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觉得不对,写了十卷《指瑕》十卷指正其错。十六岁登幽素科及第,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b></p><p class="ql-block"><b> 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一千多年过去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仍是人们送别的金句。</b></p><p class="ql-block"><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b></p><p class="ql-block"><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p><p class="ql-block"><b> 若一生顺遂,王勃会不会成为比李白还神奇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b> 可惜,心怀愧疚的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这一年他才二十七岁。</b></p> <p class="ql-block"><b>  与王勃同时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他叫骆宾王。 闻一多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刺,终于进了大狱。《在狱咏蝉》就是他在大狱里写的。</b></p><p class="ql-block"><b> 【在狱咏蝉】 骆宾王</b></p><p class="ql-block"><b>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踊跃前往,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点起赞来。</b></p><p class="ql-block"><b> 据说武则天当时一声长叹,问道:“为何这样的人才,我身边竟没有 ?</b></p> <p class="ql-block"><b>  喜欢组队的古人,只组一队“初唐四杰”是不够玩的。</b></p><p class="ql-block"><b> 于是又有"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象“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友”也有带队大哥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b></p><p class="ql-block"><b> 但杜审言最大的成就,并非因为他是诗圣的老祖宗,而是——他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b></p><p class="ql-block"><b>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b></p><p class="ql-block"><b> 这首诗,可以说是五律的模范,杜老师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b></p><p class="ql-block"><b> 公元695年,一个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他叫贺知章。 是唐朝大V诗人里第一位状元郎。</b></p><p class="ql-block"><b> 【回乡偶书】 贺知章</b></p><p class="ql-block"><b> 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b></p><p class="ql-block"><b> 贺知章出生的同一年,在四川也有一个人出生了。他叫陈子昂。</b></p><p class="ql-block"><b>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b></p><p class="ql-block"><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p><p class="ql-block"><b> 总共就四句,引来一千多年无数的点赞,牛气不?</b></p><p class="ql-block"><b> 就在这几年间,一个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人,悄悄地出现在唐诗舞台。要到几百年后,才有人惊呼:《春江花月夜》写得太好了!仅这一篇,就足以秒杀所有的唐诗! </b></p><p class="ql-block"><b> 闻一多曾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足以孤篇盖全唐。</b></p><p class="ql-block"><b>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b></p><p class="ql-block"><b>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b></p><p class="ql-block"><b>…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原诗太长,仅作节选)</b></p><p class="ql-block"><b>712年,宋之问去世。</b></p><p class="ql-block"><b>713年,沈佺期去世。</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两位并不十分出名的诗人。</b></p><p class="ql-block"><b>然而,正是他们以及文章四友,被后世称为绝、律诗体的奠基人。 </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盛唐拉开了序幕。 </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18年,张九龄被召入京为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即使被诽谤排挤,遭贬荆州长史,写出的诗仍然风致楚楚:</b></p><p class="ql-block"><b> 【望月怀远】 张九龄</b></p><p class="ql-block"><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18年,以风流任性而被李白祟拜的孟浩然出现了。他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写出了很多这样的好诗:</b></p><p class="ql-block"><b> 【宿建德江】 孟浩然</b></p><p class="ql-block"><b>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p><p class="ql-block"><b> 这诗何其淡,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诗。</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2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就试吏部拔得头筹。他是唐朝诗人里最年轻的状元。</b></p><p class="ql-block"><b> 他出身好,颜值高,“妙龄洁白,风姿郁美”;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中状元;他还多才多艺,诗、书、画、乐俱可称为“大家”者,当时仅王维一人而已。</b></p><p class="ql-block"><b> 唐诗那么多,琴曲那么多,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歇的,也就只有《阳关三叠》而已。</b></p><p class="ql-block"><b>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b></p><p class="ql-block"><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p><p class="ql-block"><b> 一唱三叹,何等倾动人心哪!</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24年,状元王维已经历了官场的起伏,“谪仙人”李白却刚刚意气风发地从蜀地出发。他在漫游的路上,从24岁出蜀,到62岁卧病。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结识各路人马,这样的超级暴走,任性到汪洋恣肆啊!</b></p><p class="ql-block"><b> 【将进酒】 李白</b></p><p class="ql-block"><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b></p><p class="ql-block"><b> 他留下的诗篇编为《李瀚林集》,共有诗文七百七十六篇。</b></p><p class="ql-block"><b> 李白初出蜀去黄鹤楼看诗时,居然也低头称臣。 他叫崔颢。</b></p><p class="ql-block"><b> 【黄鹤楼】 崔颢</b></p><p class="ql-block"><b>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p><p class="ql-block"><b> 其实,崔颢比李白还小着三岁。</b></p><p class="ql-block"><b> 严羽直接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b></p><p class="ql-block"><b> 崔颢十九岁中进士那年,另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也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他叫高适。</b></p><p class="ql-block"><b> 【燕歌行】 高适</b></p><p class="ql-block"><b>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b></p><p class="ql-block"><b> 那时,梨园班子经常唱诗人们新写的诗。</b></p><p class="ql-block"><b> 第 一个姑娘出来了,唱的是【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b></p><p class="ql-block"><b>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p><p class="ql-block"><b> 唱完第二个、第三个,接着又一姑娘唱【凉州词】 王之涣</b></p><p class="ql-block"><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p><p class="ql-block"><b> 晒诗唱诗场面,好不热闹!</b></p><p class="ql-block"><b> 当年的长安,又岂只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的身影呢?</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44年的长安,岑参金榜题名;李白上书请还;贺知章告老归乡。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刘长卿。</b></p><p class="ql-block"><b>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b></p><p class="ql-block"><b>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 </b></p><p class="ql-block"><b>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丧子之痛、颠沛流离最后困穷而死。他的诗,在苦难之中被锤炼得炉火纯青、趋于完美。 </b></p><p class="ql-block"><b> 【登高】 杜甫</b></p><p class="ql-block"><b>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p><p class="ql-block"><b> 明朝的胡应麟评老杜此篇是“古今七律第一”。</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54年,唐朝内政虽腐败,兵力倒依然强大。这一年,岑参受命第二次出塞。</b></p><p class="ql-block"><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b></p><p class="ql-block"><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们南逃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b></p><p class="ql-block"><b> 【枫桥夜泊】 张继</b></p><p class="ql-block"><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59年,因为玄宗奔蜀,内侍团解散,其中有一名侍卫,人生轨迹因此拐了一个超级大弯。 这个人叫韦应物。</b></p><p class="ql-block"><b> 【滁州西涧】 韦应物</b></p><p class="ql-block"><b>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p><p class="ql-block"><b> 中唐之初,国运不景气,诗坛也不景气。不过,一大批大V正在降生或投胎途中。 </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70年,薛涛出生。</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72年,白居易、刘禹锡、崔护同年出生,柳宗元没有追上他们,晚一年出生。</b></p><p class="ql-block"><b> 群星灿烂的时刻将再一次到来。 </b></p><p class="ql-block"><b>公元778年,她八岁,写下一首诗。她叫薛涛。</b></p><p class="ql-block"><b> 【送友人】 薛涛</b></p><p class="ql-block"><b>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92年,韩愈第四次,终于考上了进士。日后,这个屡败屡战的小子会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唐宋八大家之首。但是,韩愈做官仍然不太顺利。一贬再贬到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b></p><p class="ql-block"><b>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b></p><p class="ql-block"><b>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b></p><p class="ql-block"><b> 公元787年,韩愈到长安的第二年,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也到了长安。他求见著作左郎顾况,报上自己的名字:白居易。 </b></p><p class="ql-block"><b>【长恨歌】 白居易</b></p><p class="ql-block"><b>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原作太长,仅作节选)据说:白居易此诗歌中有曾经的恋人湘灵之影子,虽然是青梅竹马,却因母親不允,于是,消极抵抗,不娶不婚,拖至三十五岁。</b></p><p class="ql-block"><b> 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关系曾经那么惺惺相惜。 </b></p><p class="ql-block"><b> 二十三年以后,刘禹锡被召回。途经扬州时,终于见到了同年出生、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b></p><p class="ql-block"><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b></p><p class="ql-block"><b>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p><p class="ql-block"><b> 长安城的桃花向来有名。公元796年,人们并不记得崔护进士及第,记住的是他的“桃花人面”。 </b></p><p class="ql-block"><b> 【题都城南庄】 崔护</b></p><p class="ql-block"><b>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p><p class="ql-block"><b> 公元805年,满朝大臣,竟然被宦官们斥贬处置。被贬的官员中,就有柳宗元。 </b></p><p class="ql-block"><b> 【江雪】 柳宗元</b></p><p class="ql-block"><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p><p class="ql-block"><b> 公元809年,元稹妻韦丛卒。后人提起元稹,总爱与四个人纠缠不休:《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初恋女友。女校书薛涛是绯闻女友。诗魔白居易是好基友——这三个人本来都已足够有名,只有一个,因为元稹,念念不忘于后人的记忆里,那就是元稹的亡妻韦丛。 </b></p><p class="ql-block"><b> 【离思】 元稹</b></p><p class="ql-block"><b>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b></p><p class="ql-block"><b> 后人对元稹的用情多有质疑。</b></p> <p class="ql-block"><b>  【雁门太守行】 李贺</b></p><p class="ql-block"><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p><p class="ql-block"><b> 孟郊比韩愈年长十七岁。</b></p><p class="ql-block"><b> 【游子吟】 孟郊</b></p><p class="ql-block"><b>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p><p class="ql-block"><b> 同样苦吟的还有“诗奴”贾岛。 </b></p><p class="ql-block"><b> 【题李凝幽居】 贾岛</b></p><p class="ql-block"><b>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b></p><p class="ql-block"><b> 孟郊、韩愈、贾岛生活的时代,大规模的牛李党争还没有开始。而他们身后,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这么幸运。</b></p><p class="ql-block"><b> 【遣怀】 杜牧</b></p><p class="ql-block"><b>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b></p><p class="ql-block"><b> 同样陷身于牛李党争的,还有李商隐。</b></p><p class="ql-block"><b> 【锦瑟】 李商隐</b></p><p class="ql-block"><b>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b></p><p class="ql-block"><b> 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到韦庄这个时候,国家已溃烂到一塌糊涂。 </b></p><p class="ql-block"><b> 【秦妇吟】 韦庄</b></p><p class="ql-block"><b>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原诗太长,仅作节选)</b></p><p class="ql-block"><b>“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b></p><p class="ql-block"><b> 曾经辉煌立于世间289年的大唐,就象韦庄写的这句诗,唐诗的时代结束了。</b></p> <p class="ql-block"><b>  本文节选自《风雅三千年》中的唐诗一章,原题“32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b></p><p class="ql-block"><b> 原作者:任淡如</b></p><p class="ql-block"><b> 责任编辑:袁成适</b></p><p class="ql-block"><b> 2023.1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