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名称: 卜甲(复制)</p><p class="ql-block">时代: 商代晚期</p><p class="ql-block">出土地: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来源: 原物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小屯南地甲骨坑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花东H3甲骨刻辞常用字字形表</p> <p class="ql-block">甲骨解读</p><p class="ql-block">自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学者们进行文字释读、卜法文例以及分期断代研究,研究文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等,拓宽了甲骨文的研究领域,使人们对文献记载颇少的殷商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片甲骨惊天下</p> <p class="ql-block"> 汉字源流绎古今</p><p class="ql-block">汉字,是华夏先民的伟大发明,是传承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文明的精神纽带,是一笔珍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符号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系统之一。几千年来,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俯瞰中国文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钟鼎千秋</p><p class="ql-block">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 1200多年。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方折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圆笔多,转折圆 。和甲骨文相比,字形变化更加多样。</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金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及王侯们功绩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形成了齐、燕、晋、楚、秦五大文字体系。除秦系文字较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特点外,其他四系文字都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所谓的“六国文字 ”。结构歧异、笔画多变,是六国文字最大的特点。战国中晚期,尤其是古隶产生后,趋异求同,笔画隶变已成为各系文字普遍的发展趋势。</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书同文”以传统的周秦系统文字取代了歧异的六国文字,以秦篆和秦隶统一六国古文,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像</p> <p class="ql-block"> 秦统一六国后的政策</p><p class="ql-block">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强化了统一措施, 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官职三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有所谓的“九卿”。改"王”为“皇帝 ”。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印章称“玺",禁止 一般民众使用“朕”、“玺”二字。秦始皇实施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政策,统一度量衡与文字。</p> <p class="ql-block"> 说字专义</p><p class="ql-block">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的重要著作,总结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汉字的研究成果。《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均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研究,重在揭示汉字的构造及其发展规律,为汉字教育与汉字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进行了汉字的简化,并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p> <p class="ql-block">艺术品名称:许慎头像</p><p class="ql-block">材质:玻璃钢</p><p class="ql-block">规格:H:600mm</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字、词典</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关于文字训诂的著作,大多解释单字与复音词 、人们统称为字书。近代产生了“词(辞)典”,即按一定次序编列语词,分别加以解释的工具书。</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汉字简化改革</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卓有成效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开始使用更便于识别和书写的简化字。同时,标准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也相继出台,统一规范的普通话成为中国官方语言。此外,传统行文中的纵向变为横向。</p> <p class="ql-block"> 汉字拼音</p><p class="ql-block">1926 年,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提交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两年之后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定名为“国音字母第二式”。之后,出现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些研究拉丁化新文字的团体,提出了众多方案,为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国之后,为配合推广普通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加快步伐,于1956年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一方案,并正式公布实施。</p> <p class="ql-block">汉字五千年</p> <p class="ql-block"> 拾文遗彩</p><p class="ql-block">古代少数民族文字是指我国古代历史上创造或从域外传入的民族文字,这些文字曾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后因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群体的分化融合或语言转用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并逐渐消失。这些民族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 2-3世纪,较晚创制于16世纪的满文一直沿用至近现代。</p> <p class="ql-block">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本民族文字。在现行民族文字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傣族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字。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曾创造、仿造或从域外传入过一些民族文字。它们当中有些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渊源关系密切,主要是受西域佛教传播影响进入我国的;也有些曾是当时国家或地方性政权的官方文字,如元代的蒙古文、八思巴字,清代的满文,宋元时期的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我国还有一些民间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其中包括按汉字结构创造的古壮文、古白文(也称方块壮字、方块白字)等汉字系民族文字和自创字符的纳西东巴文、古彝文、水书等民族文字,这些民族文字一般都缺乏规范,使用范围也十分有限。19 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创制过一批拉丁字母形式的少数民族文字,其中老苗文、老傈僳文、老景颇文、老拉祜文、老佤文等目前仍在有关民族地区的信教群众中使用。</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解决少数民族的文字问题,在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陆续为壮、布依、侗、黎、苗、佤、彝、纳西、傈僳、哈尼、土等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同时,还对部分需要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了改进。这些文字在双语文教学和成年人扫盲等许多领域的使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承古传今</p><p class="ql-block">传统民族文字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少数民族文字。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通用于本民族地区的各种文字使用领域,具有正式官方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社会使用最充分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字。</p><p class="ql-block">还有部分民族文字仅限于民问活动或特定宗教活动领域使用,一般不在行政、教育、媒体等正式书面领域使用,这类文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实际文种的数目也很难准确统计。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p><p class="ql-block">一类是汉字系民族文字,即根据汉字的偏旁部件和造字结构形成的文字、有壮族的古壮字、白族的古白字和京族的字喃。此外,苗族、瑶族、布依族、侗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哈尼族等民族地区也曾发现汉字中夹用民族文字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另一类是属自创文字,最初主要是用于宗教占卜活动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包括古彝文、水族的水书、东巴文、哥巴文,藏族尔苏支系的沙巴文等。这些文字使用的范围狭窄,并仅为传统宗教人士世袭使用,因此有的逐渐流于失传。</p><p class="ql-block">第三类为近代西方传教士创制的用于基督教活动的少数民族文字,大多依据或参照拉丁字母设计,用以翻译《圣经》和其他宗教读物。目前仍在使用的有滇东北的柏格里苗文;云南武定、禄劝一带的柏格里字母彝文、傈僳文;云南佤族地区的撒喇佤文;拉祜族地区的老拉祜文:景颇族地区的老景颇文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56个民族服饰循环播放!</p> <p class="ql-block">中国56个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繁荣昌盛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 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新创改进的民族文字是1950年以后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这类文字共有17种,包括新创的壮文、布依文、侗文、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载瓦文、哈尼文、纳西文、傈僳文、佤文、土文、羌文、四川规范彝文,和从传教士所创文字改革或改进的滇东北苗文、景颇文、拉祜文。除四川规范彝文外,这些文字都是根据1957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制订或修改而成的,字母都采用拉丁字母,字母表音方式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其中壮文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其他文字仍处在试验推行阶段。1974年四川省凉山州草拟了四川规范彝文,并试验推行。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正式推行。</p> <p class="ql-block"> 从印刷术到信息化</p><p class="ql-block">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械复制,开启 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加快和拓</p><p class="ql-block">展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问世,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为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打开了大门。</p> <p class="ql-block"> 用键盘输入文字</p><p class="ql-block">随着汉字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汉字原创键盘输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先后组织制定了有关汉字信息处理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使汉字编码由不规范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为:汉字原创键盘输入方法经过大键盘、中键盘和标准小键盘的探索,走上了以标准键盘和数字键盘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汉字通用键盘输入系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深入对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规范、易学、易用和高效的汉字通用键盘输入系统,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p> <p class="ql-block">尾声:信息时代</p><p class="ql-block">20 世纪 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 </p><p class="ql-block">重要阶段,因为它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这次科技</p><p class="ql-block">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促使人类社会</p><p class="ql-block">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使语言文字进入计算机进行处理</p><p class="ql-block">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为了使中国文字进入计算机,多少人呕</p><p class="ql-block">心沥血,直至献出青春、献出生命,才使中国文字在人类迈</p><p class="ql-block">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获得了新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