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生露凝,秋深意浓——寒露

【盐水车间-孟帅】

<p class="ql-block">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p><p class="ql-block">”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p><p class="ql-block">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p><p class="ql-block">寒露到来,北方进入深秋,是最美的季节,人们称为“金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方忙秋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寒露养生</b></p><p class="ql-block">1、足部保暖</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p><p class="ql-block">2、适时添衣</p><p class="ql-block">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病患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p><p class="ql-block">3、朝盐晚蜜</p><p class="ql-block">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4、早睡早起</p><p class="ql-block">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p><p class="ql-block">5、养阴防燥</p><p class="ql-block">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p><p class="ql-block">6、适当养胃</p><p class="ql-block">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p><p class="ql-block">7、适量运动</p><p class="ql-block">在秋季的时候,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可以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p><p class="ql-block">8、扫除抑郁</p><p class="ql-block">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注意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