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查看更多文章,点击上面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鄠邑闲人</b>Å</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图文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整理</span></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品人生百态,赏国学精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欢迎大家批评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概述</b></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p><p class="ql-block">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1953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八册。这篇报告对主观主义进行了辛辣、尖锐的批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解释。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整风文献,被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学习,对整顿学风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原文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改造我们的学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b></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b></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p><p class="ql-block">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p><p class="ql-block">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p><p class="ql-block">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p><p class="ql-block">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b></p><p class="ql-block">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p><p class="ql-block">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p><p class="ql-block">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p><p class="ql-block">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p><p class="ql-block">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四</b></p><p class="ql-block">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p><p class="ql-block"> (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为此目的,就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们懂得,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p><p class="ql-block"> (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开展学习竞赛,毛泽东特别强调真正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抗战胜利的推动作用。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他重申了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会上,他还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一场全党性的学习运动在延安及其他根据地兴起。为了推动学习运动全面展开,1939年春,中共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同时还陆续创办了很多干部学校。如果加上之前开办的干部学校,学习运动期间,陕甘宁边区、各抗日根据地和中央直属的干部学校共计六十多所。其中著名的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军事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行政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这些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也较为齐全,为干部学习运动有序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这期间还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1940年6月,“在延安及延安附近(远至八十里)的学校、团体、机关、部队中,干事、科员、班长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学习,中央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学习,总数达四千零六十人。”很多干部经过学习,“识字多的达一千二百字,最少的也有二百字”,不少干部还从此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历史影响</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尖锐批评主观主义,其目的不仅是要对教条主义“左”倾错误进行清算,而且还在于要为全党确定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导方针,至今仍然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以实事求是指导实际工作的同时,还把实事求是上升到了党性的高度,认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于它深刻地揭露了主观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方面,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党整风做了重要理论准备,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延安整风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回顾了整风运动,并且指出:“延安时期,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重要篇章,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发表背景</b></p><p class="ql-block">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干部会上所做的一篇重要报告,对于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种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分析、批评,使广大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目的</b></p><p class="ql-block"> 1.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p><p class="ql-block"> 2. 筛选重要语句。</p><p class="ql-block"> 3.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p><p class="ql-block"> 4. 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重点</b></p><p class="ql-block"> 1.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p><p class="ql-block"> 2. 筛选重要语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课时</b></p><p class="ql-block">一、背景简介(可展示幻灯片)</p><p class="ql-block">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p><p class="ql-block"> 要求:理清作者基本的观点与论证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拟出内容结构提纲。</p><p class="ql-block"> 快速阅读检测提纲:</p><p class="ql-block"> 1.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2.分点列出作者认为要改造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3.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标题</p><p class="ql-block">明确:</p><p class="ql-block"> 侧重点可在第三小题,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标题,在概括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概括标题、如何筛选重要语句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参考答案:</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缺点。</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p><p class="ql-block"> 或</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p><p class="ql-block">三、小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课时</b></p><p class="ql-block"><b>一、整体感知、筛选信息</b></p><p class="ql-block"> 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p><p class="ql-block"> 2.你认为本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p><p class="ql-block">明确:</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分析。</p><p class="ql-block">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用,没有必要都讲给学生,只需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即可)</p><p class="ql-block"> 1.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例证法</b></p><p class="ql-block"> 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引证法</b></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证明。如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对比论证</b></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p><p class="ql-block"> 2.本文语言准确、鲜明。作者还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p><p class="ql-block"> 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肤浅”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和“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作者不但用这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而在“深刻”“丰富”之前却未加“何等”,是在后面用了“得多”二字,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再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也是很准确的。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常常”一词也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了全称判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又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用词是很有分寸的。</p><p class="ql-block"> 语言的鲜明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这样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显得鲜明有力。另外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加以对比,也是十分鲜明的。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p><p class="ql-block"> 语言的生动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很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在描绘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时,连用了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揭示,气势连贯,揭露深刻。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p><p class="ql-block"><b>二、重点语句分析</b></p><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选出课文中重要的语句,和学生一起分析其特点,以下略举一二:</p><p class="ql-block"> 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p><p class="ql-block"> 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p><p class="ql-block"> 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p><p class="ql-block"> 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p><p class="ql-block">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p><p class="ql-block">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p><p class="ql-block">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有的放矢”的解说。</p><p class="ql-block"> “实事求是”的解说。</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启迪思维,深究问题</b></p><p class="ql-block"> 1.第一部分中,提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究竟有哪些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提示:在这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895年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具体事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有关史料。</p><p class="ql-block"> 2.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p><p class="ql-block"> 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有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能力训练</b></p><p class="ql-block"> 概括总结:</p><p class="ql-block"> 主观主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参考答案:此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解答后可以让他们选出认为是最标准的答案。</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留言联系作者,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span></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多多指教,谢谢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作者近期其它文章还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