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子 <h1> <font color="#ed2308">九</font></h1><div><br></div>送走了王嵩,夜幕降临,早已过了放学时间,学生和老师都走完了。但唯有梅筠的办公室还有灯光,我心中明白,她是在等我。于是就悄悄地来到门口。<br><br><div>“咚咚咚——”轻轻叩门。<br><br></div><div>“谁?”<br><br></div><div>“鸟宿池边树——”<br><br></div><div>“僧敲月下门——”梅筠听到是我的声音,回道:“好一个僧人,来此贵干?”随即把门打开。<br><br></div><div>我闪了进来,双手施礼道:“贫僧可否借宿一晚?”<br><br></div><div>梅筠正言道:“想得倒美?没床没铺,用胶水把你粘在墙上?”<br><br></div><div>“亦可,只要能粘住——最好是把咱俩粘到一块——”<br><br></div><div>梅筠佯怒,四寻棍棒,没找到,找到一个板凳腿,高高扬起——<br>我求饶,方才罢休。<br><br></div><div>我说:“梅,不闹了——说正经的,咱俩的事你要向你爸妈汇报一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br><br></div><div>筠说:“你的父母同意了吗?”<br><br></div><div>“是的。”<br><br></div><div>“那好,我今晚就写信。”<br><br></div><div>我说:“那咱回去吧,我不送你了,家里有点事叫早点回去。”<br><br></div><div>“好的,现在天还不太黑。”<br><br></div><div>我们出门前象征性拥抱了一下,然后各奔南北,随即消失在夜幕中。<br><br></div><div>时光荏苒,初二一学年结束。新学期开学,校长找到我说:</div><div><br></div><div>“王老师,初二一学年你的数学、物理代得不错,学生反映很好。这学期初三有化学了,我在教师中征求一下意见,有几个教师都要代,我和康主任研究了一下,决定想让你代,你看——”<br><br></div><div>我说:“既然校长和主任对我如此看重,那我责无旁贷——”<br><br></div><div>“按总的课时算来,三科也不多,就是备三个学科,费点时间——反正你现在还没结婚,没有家务事,时间也充足。你们这些民办教师,工作态度和干劲让我们这些老教师感动。不挑科,不拣课,撑起了学校的大半个天,没有你们这些民师,学校的好多班开不起来课,没有你们几个高中生,学校的初中班也办不起来。”<br><br></div><div>“谢谢校长的鼓励,我们的干劲是有的,热情是高的,但知识有限,好多知识被‘文革’耽误了。我们有自知之明,我们的知识有些欠缺。但我们自觉学习,要求进步,敢作敢为,敢挑重担。学校交给的任务,我们尽力去做,课尽量代好。但如果不出成绩,辜负了校长您的一片好心,请校长恕罪——”<br><br></div><div>“咱学生的基础,大家都心知肚明,前几年天天学农,帮助生产队干活,耽误了好多学习时间,亏待了这一代学生。你尽量吧,我相信你的事业心和工作态度。”<br><br></div><div>“校长,您放心吧——我尽力而为。”<br><br>新的学期开始了,我的繁重的业务也开始了,天天忙于备课中,备了数学备物理,备了物理备化学。忙于上课中,半天至少两节课,加上自习辅导,每天不少于6节课。每天我第一个迎来学校的黎明,晚上我最后一个送走学校的喧闹。<br><br></div><div>我和梅筠的约会次数愈来愈少,以致少到为零。梅筠也理解,强忍住寂寞,以不约会来支持我的工作。梅筠记住了我的送她的秦少游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br><br></div><div>我更有坚强的自制力,自我加压,自我控制,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应该有主人翁的思想,敢于挑起教学的重担,和全体师生一起,撑起王庄小学的教育蓝天。<br></div> <h1> <font color="#ed2308"> 十</font></h1><div><br></div>时光匆匆,春节如期而至,梅筠和众知青一块回家过年。临走前,我对梅筠千嘱咐万嘱托:“要把我们的终身大事向父母汇报一下。”<br><br><div>梅筠说:“好,大文豪,春节后你就静候佳音吧——”<br><br>梅筠回去的当天晚上,我在揣测她回去后向她妈述说的情况,想了几种可能,想得大脑累了,于是就上床睡了,不知不觉酝酿起梦来……<br><br>梅筠在向她妈妈汇报情况:“妈,我在插队的学校,喜欢上一个男孩——”<br><br></div><div>“真的假的?”妈惊奇道。<br><br></div><div>“真的。”梅筠认真地说。<br><br></div><div>“按讲嘛——俺筠儿过这个年26了,也该谈婚论嫁了——我生你的时候就是这个年龄,你奶还嫌我年龄大呢——可是你现在在淮北那里看好一个男孩——那怎么成?你就在那里安家——那个安徽的‘西北利亚’,穷得全国都出名——不行!不行!”<br><br></div><div>妈妈话给梅筠当头一棒,好长时间才缓过神来。她平静地对妈妈说:“那地方现在穷,不等于以后穷——再说俺俩互相看好,他很优秀的,是学校的骨干教师。”<br><br></div><div>“是公立教师吗?”<br><br></div><div>“不,是民师,和我一样。”<br><br></div><div>“民师?什么时候能转正?”<br><br></div><div>“凭他的文化程度,很快的——”<br><br></div><div>“快,猴年马月?政策变化快得很,说不定,以后的师范生多了,你们这些民师就靠边站了——”<br><br></div><div>“情况的发展不会像你想得那样吧——反正我喜欢他——”<br>“喜欢也不行,我要对你的以后生活考虑——再说了,我和你爸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在淮北安家了——我们咋办?”<br><br></div><div>“你自私——我们不仅属于父母的,也属于国家的——毛主席要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后要担当国家重任。”<br><br></div><div>“你跟我高调,我打死你——”说着拿起书本向梅筠扔去。<br><br></div><div>“怎么回事?”梅筠的父亲上街办事回来了。<br><br></div><div>“是这么回事——你的娇女儿,在学校看上了那个谁?要在那里扎根一辈子——”<br><br></div><div>父亲把女儿叫到另一卧室了解情况,女儿和盘托出,父亲深思了一会,说:“爸支持你的想法,咱老家确实落后,经济条件差,教育更是不值得一提,和上海天壤之别。你想在那里扎根,为农村教育贡献力量难能可贵。青年人就应有志在四方的远大理想,要有主人翁的胸怀,不要把理想只局限于大城市。你现在也是教师了,应该有顾大局思想,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更需要教师,我支持你的选择——”<br><br></div><div>爸爸的一席话,让梅筠肃然起敬,觉得以前太不了解爸了,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r><br></div><div>梅筠说:“爸,你真伟大,境界真高!以前没听你说这些大道理——”<br><br></div><div>“插队以前,你年龄还小,没有看到农村的实际情况,说了你也不懂。”<br><br></div><div>“你比我妈境界高多了——”<br><br></div><div>“父母关心子女的侧重点不一样。一般的母亲关心的是子女的生活,父亲关注的是子女的前途。好多子女认为,‘世上只有妈妈好’——其实,爸爸也不错——”<br><br></div><div>梅筠笑了。<br><br></div><div>父亲接着说:“这个俗语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话,我们做父亲的心里才平衡些。”<br><br></div><div>“此言极是!爸,妈的思想工作你做一下。”<br><br></div><div>“好,春节之后,你回去,安心工作。你妈的工作我慢慢做——这几天,对待你妈和以前一样,不要顶撞,让她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br><br></div><div>“好的。”<br><br></div><div>“不好——我就是不同意——”一声高喊,她妈破门而入。<br><br></div><div>“啊——”我被惊醒,吓得坐了起来。<br><br>原来是一场噩梦。心想:但愿情况不是这样。<br><br></div><div>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春节,又在忧心忡忡中过了正月十五。<br>正月十六,寒假结束,教师皆如期返校。开罢校会,各自回到各自的办公室。趁大家不注意之时,梅筠溜进了我的办公室。<br><br></div><div>“欢迎梅大师光临指导——”<br><br></div><div>“不客气——王导别来无恙?”<br><br></div><div>客套完了,我揣测该说正经的了。<br><br></div><div>梅筠说:“向王导汇报一下重要事情——”<br><br></div><div>“赐座,请讲——”<br><br></div><div>“你说的那事——”<br><br></div><div>“啥事?”<br><br></div><div>“明知故问——你真不知道?真不知道就不讲了——”<br><br></div><div>“别——别——讲讲讲——俺洗耳恭听——”<br><br></div><div>“俺妈一春节都很少在家——”<br><br></div><div>“咋啦?”<br><br></div><div>“我姥姥病了,且挺严重的——妈在她家侍候她,我也去看了几趟,觉得妈心情不好,在那个时候里讲这事,又怕妈心不在焉,所以——”<br><br></div><div>“所以没讲——给你爸讲了吗?”<br><br></div><div>“讲了——”<br><br></div><div>“他表态了吗?”<br><br></div><div>“表态了——支持!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主’——”<br><br></div><div>“万岁——”我跳了起来,之后突然问:“你家谁当家?”<br><br></div><div>“都当家,有时爸当家,但妈使性子的时候,爸说让妈当家——”<br><br></div><div>我笑了“到底谁当家,你妈不生气的时候呢?”<br><br></div><div>梅筠说:“爸当家,但妈不生气的时间少——”<br><br></div><div>此言让我哭笑不得。<br><br></div><div>梅筠郑重其事地说:“放心吧,好好工作,把毕业班的课代好,‘土豆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br><br></div><div>“把我急死了,家里要结果呢?”<br><br></div><div>“别急,我过两天给妈写信详述一下,然后再让爸征求一下妈的意见。”<br><br></div><div>“好——”<br><br></div><div>说罢,正准备给她一个拥抱,突然有学生来问作业,梅筠退了出来。 </div> (未完,待续) <h5>作者简介:<br>王克敏,笔名王子,男,安徽涡阳人。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著作有《道源乡情》《七彩文学》《诗和远方》《七彩经典语文(教师版)》《七彩经典语文(学生版)》等五部(100多万字),其中前三部被喜马拉雅媒体收录。有个人文学公众号“道源文学”(DYWX7217688),原创文章200多篇。</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