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美篇

左效山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我们的家。(上篇)。话说我的父亲,还要从我的曾祖父说起,我们一家是族族辈辈居住在沂蒙山区最最普通的庄户人家,一辈辈靠种田养活全家,还好,我们家虽然在土改时定性为贫农,但我们家是有耕地的,只要你肯下力,这样就不愁没有饭吃,听老人讲,现在的乡政府住地(羊栏子沟),寨峪口,苍山子沟及大河南头(赵家林前)都是我们家的土地。听庄里老人讲,我的曾祖父在村里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前些年我经常到我们村的铁木业社玩(是我们的一个乡镇企业)有次我村的一位老人叫王波云他也常在那玩,说到我们家老人时,他说“你老老爷(就是曾祖父)在咱庄里那时候可是个人物”用现在的话理解可能算像个乡村紳士,足以证明了曾祖父的威信和能力,所以,村里面兄弟爷们出现了矛盾纠纷都乐意前去找他评理,听说在那个年代,村里面在过冬天时很少有烧的起煤炭炉子取暖的,可他到了冬天总能用上煤炭炉子,这也说明在当时无论从社会地位到家里条件还是可以的。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日本鬼子的侵略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更改变了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先说到我曾祖父了,那就不能不说我的祖父爷爷了。我的爷爷生于一九一零年,就在日本鬼子这场侵略当中是直接受害者之一,我们村子是在日本鬼子侵华后于一九三九年(农历)五月初七日这天进村实行三光政策的,就在这一天我村被日军杀害共五人,我爷爷是被日军的机枪在南庙前安枪爷爷随大部分村民向东山方向跑时,当跑到东山跟前(说是山跟前那棵大软枣树旁)被日军的机枪打中身亡,听说在那兵慌马乱的年代,其他不幸死亡的其家人们都草草了了的为死者办了后事,可就是因为我曾祖父的为人和条件,还为我的爷爷做了棺材相对重视的为他办的丧事,从此我的太爷爷急的上火中下了一个聋子,听说不过几年他就离世了。</p><p class="ql-block">话说到这里才说的我的父亲,我爷爷被日本鬼子杀害后,只剩下我奶奶和父亲和弟弟他们三个人生活,当时我父亲虚岁十一,他的弟弟我的二叔虚岁五岁,奶奶是小脚,那时候不像现在女人是不能下地劳作的,干不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奶奶被媒人说动,改嫁他乡,撇下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我的爸爸和我的二叔,还好我的父亲和叔他还有个亲二叔在身边照顾一下,就是这样在父亲二叔,我的二爷爷他们三个人想依为命的生活,艰难的渡过了几年后又迎来了我父亲的人生转变,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的区政府到村招兵,我父亲成为了我们村政府招兵的第一人,当时他年龄十五岁,当时村里很重视召开的欢送大会,胸戴大红花,骑上驴走的,听老人们讲,父亲自己上不去驴,是谁?(忘了)把我父亲抱上去的,有一年我与我村的临居王金喜说起这段当父亲入伍时他说他当时还作为儿童团员代表在欢送会上发的言呢。从这开始,虽然父亲结束了在家的生活,可又跟随八路军南征北战更是受尽了人间磨难,听父亲讲的最多的是,他是山东纵队,王建安是他的部队首长,这支部队后整编改为二十六野战军,当时父亲因为在家读过私塾,读书念报书写没有问题,在当时也算是有文化了,所以一到部队就被首长分到卫生队前线手术队去当卫生员了,后来被提拔为医助,父亲随部队可以说山东境内的各大战役一场没落下,像著名的孟良崮,莱芜,博山,临朐,青州都亲自参加过,在博山焦岭子时我的二爷爷,他的二叔听说后还赶过去探亲,更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他随部队也一场没少。就在上海解放不久,他所在的这支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连夜乘闷灌火车从上海开往东北,当时当兵的都不知道去哪里,只知道有紧急任务,就在大家猜测当中火车开到了东北。听父亲讲在辽宁换乘火车的时候,因为很乱,是因为他算机关后勤人员所以才有机会走动,就在这人山人海中刚好让一个我们同村的闯关东一老人认出来了我的父亲,这老人上前想打招呼想认,还被岗哨栏下了,后经过说明才见上,这也是所有出国入朝前我村的战友唯独为家人稍会来的亲信,从那时起从五零十月到五三年返回整整在朝鲜待了三年。他经常说的就是上甘岭战斗,和长津湖之战,战斗打的十分惨烈,他常说的一句话,能活着回来还说什么其他的。从朝鲜回国后在泰安五七干校学习休整,这个时候部队还没有解散,就在这个时间段我父亲的亲战友李忠阳把他亲三叔家大妹妹说给了我的父亲,成了家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家。到一九五六年休整完成,部队集体转业,这时候就有了我的大哥,二哥了,组织把我父亲分配到山东省广饶某个医院工作,因当时父亲带着母亲和两个哥哥,最重要的当时广饶大环境和生活条件太差,就向组织申请最后调到邹平县西董卫生院,任院长,党支部书记,在这个时候我出生在邹平。就在家也稳定,老婆孩子也有相对稳定生活的时候,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发生,有的地方受饥饿死人,国家下达政策,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精简退职动员,当时有句口头禅,七级工,八级工不如老百姓一沟葱,就是说在机关吃不饱,在农村可以填饱肚子,在这种形势下,我父亲为了我们兄弟仨和娘的生存,依然绝然的向组织提出了退职的申请并很快得到了批准。这个时候就到了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了,我父亲携妻小我们一家五口人回到了生他且已离开十六年的老家了。从此过上了真真的农民生活。</p><p class="ql-block">从记事起,我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回到农村后因为他是医生,六,七十年代我们当地修桥造路,需要工地保健卫生员,我父亲基本出夫在各个工程工地上,七十年代,担任了一个时期的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因为他有区别于一般的赤脚医生,他在部队是外科医生,他对当地四邻八乡的到求医,都是无私奉献,对一些手臂脱臼等病号,手到病除,他的为人是得到人可的,他的手艺是慧及四邻的,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最平凡的,但是他又经历了不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没有父亲那一辈的努力和牺牲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社会,没有父亲肯定是就没有我们这一家子,为不忘过去的那个年代,那些人,珍惜现在的社会,身边的人,发此一短文和照片作为纪念。谢谢各位关注!</p><p class="ql-block">左效山于2023年10月7号写于手机美篇。</p> <h3>父亲与各种纪念章照片</h3> <p class="ql-block">父亲左水田(党员1929.5--1995.5)照片服装是八路军时期部队服装。</p> <h3>父亲的纪念章</h3> <h3>父亲的手迹</h3>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渡江战友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解放上海纪念章</p> <h3>纪念章</h3> <p class="ql-block">中朝友谊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