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我传承 (黄培钦)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  下雨天,迎客天。国庆期间,来自北京的客人来到我的家乡,我向他介绍并游玩了我家乡的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土家女儿城是我们恩施土家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土家服饰</p> <p class="ql-block">  土家人“男女垂鬓,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p><p class="ql-block"> 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洞布”,多为青、蓝二色。服装式样:青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女装全是大衣大袖,裤管也特别大;袖口与裤腿口都镶上五寸来宽的花边,与袖口裤脚口同一花色。妇女一般不缠足。男女喜包头,缠黑、白长帕,四季不离。头帕长达一丈多,缠成“人字路”式。对襟短衣,外套黑布单挂,称为“鸦鹊褂”。 </p> <p class="ql-block">土家特色食物</p> <p class="ql-block">  腊肉 是我们这的特色,它在制作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世代相传,不断发展。最初,人们为了在寒冷的春季储存肉类,发明了腌制、风干、熏制等工艺。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恩施腊肉的制作技艺逐渐时尚,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口感。 恩施腊肉的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提升了其保护和传承性。作为一项非遗项目,恩施腊肉的制作技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它不仅代表了恩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折射出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榨广椒,也称为鲊尖椒,鲊金椒,炸辣椒,是湖北省恩施地区汉族、土家族的特色小吃,它是用鲜红辣椒和苞谷面即玉米面为主原料加工制成。用榨广椒炒腊肉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土家织锦--西兰卡普</p> <p class="ql-block">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也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它起始于商周,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两晋,成熟在唐宋,明清臻于完美。西兰卡普被视为土家人智慧、技艺的结晶,是土家族的瑰宝。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纺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捆杆上机、捡花、织布边、挑织等工序。西兰卡普的图案多为几何图案和富于变化的图案纹样,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又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土家特色--摔碗酒</p> <p class="ql-block">  摔碗酒”据说是起源于周朝。按本地的讲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p><p class="ql-block"> 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p><p class="ql-block"> 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