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饭墨迹咱办

风在起,康

<p class="ql-block">墨迹其就延症,理论上来说是时间关念,这将决定了长大后的行事作风,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序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时间概念</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孩子,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给孩子一个时间明确的定义。他们的思维和大脑发育不成熟,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计量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家娃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时间概念,时间是什么?只有一些抽象的自然定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亮太阳出来了,哦,是早上”</p><p class="ql-block">“中午,哦,太阳正当空”</p><p class="ql-block">“太阳下山,天暗下,哦,是晚上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概念,我们就不妨在场景中装模作样的看一下表或手机:</p><p class="ql-block">“喔,是早上7点钟”</p><p class="ql-block">“喔,好热,是中午12点”</p><p class="ql-block">“喔,天色暗下,是晚上6点”</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让孩子知道间段性的时区,慢慢形成概念,这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常我们无法让孩子明白分一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那么我不能强迫,让他知有这样的词汇就可以了,切莫拔苗助长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用一些很简单的例子,比如:</p><p class="ql-block">“爸爸出去十分钟,给你买好吃的巧克力”</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指着墙上的时钟说:</p><p class="ql-block">“从这走到这是十分钟,我就象另一根秒针一样使劲奔跑,给你买巧克力……滴滴答答的脚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好的时间,一定要准时,或提前一点,否则你就失信,成欺骗说谎。</p><p class="ql-block">孩子在有巧克力的驱动之下,在你不在的情况下,有可能死死顶着时钟,也会思考十分钟是多久,和一些天真的问题,这就慢慢会让孩子了解时长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到上幼儿园后,有上课45分钟,有课间15分钟、有饭点、有午睡,自然就会慢慢随着年龄理解时间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需要做的是把控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不能用时长计量来强迫,越这样,他会越等到你限制的时长,甚至更长,跟你对着干,因为他不知道十分钟有多长,根本无法理解,这叫无效的制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细节和生活场景,引导他对阶段的时区理解就够了。要明白你懂的并不是他懂的,你给的他接受不了,这往往很多家长会走的误区。对孩子抽象问题简单化,不要绕,你废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把自己都会绕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是你的意愿还是孩子的意愿</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吃饭慢墨迹是好多家庭的烦心事,一直困扰着很多家长,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这么说</p><p class="ql-block">“快点吃”</p><p class="ql-block">“给你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不快点吃,警察来抓小孩子了”</p><p class="ql-block">……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快点吃?</p><p class="ql-block">是你要快点吃,是你希望快点吃,都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换成这样说“宝贝,你嘴里已经没饭了”,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快点是催促,后者是提醒,孩子那句话会爱听一些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给你半小时?</p><p class="ql-block">字面本意是限制和约束,时间限制多数是用于比赛,和紧急急促的状态下。为什么要他半个时间,宝宝知道半个小时的时长吗?可能10分就吃完,也可能不止半个小时,也可能在等你说的所谓半小时。小小的年龄显然不知道半个小时具体是多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成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宝宝,吃慢了饭会冷,冷了饭会长小虫虫跟你抢着吃。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家的饭菜时间久了,不放冰箱就会坏,会长小虫虫喔,吃了会肚子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你可以让孩子观察,食物坏掉长虫虫的场景,为什么坏,过期;了解这些时间概念,坏了过期食物是不能吃等等生活小常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要说:不快点吃,警察来抓不吃饭的小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问你警察抓的是什么人?小偷、嫌疑犯、罪犯,是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你这不是有损警察形象,正邪不分,貌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给孩子灌输一个含糊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的是结果,这无可厚非,没有错。而是忽略了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决定了你要的结果。用结果倒推路径一步步往回走,就会得出更清晰的方式方法,那个环节出错,也会看到解决问题相互之间的分歧矛盾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拿孩子吃饭墨迹的案例来说:</p><p class="ql-block">结果:在有效的时间里,你与孩子的目标一致吃饱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吃饭?饿了才要吃</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孩子饿了吗?不缺零食的时代,饿在很多孩子嘴里说出来真的不容易,想想你家的孩子一年说过多少次饿?想想有没有,有说过一位数还是两位数的次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知道饿,就先从零食着手。少买不等于不买,少吃不等于不给吃,控制量与度的问题。饭前不给吃、睡前不给、早起不给吃。</p><p class="ql-block">饿了要吃,是人的本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明确量:吃饭的量是你给的,还是孩子要的?</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帮孩子盛饭,盛饭多少就叫他吃多少。错在你帮,你给的量,还有你要他吃完,全都建立以你为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孩子自己盛饭,慢慢形成自己动手能力;其二让孩子慢慢知道自己吃多少饭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问:“有没有吃饱”,</p><p class="ql-block">“妈妈,我吃饱了”</p><p class="ql-block">即便碗中有饭,也别强迫他吃。剩下的你可以给自己吃,不能当孩子面把饭倒了,告诉“锄禾”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不够吃,叫孩自己再去盛一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执行与配合</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是自己先输给孩子,夫妻双方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共识。有很多育孩的理念跟妻子说,也非常赞同认可,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执行就难了,一到饭点全忘了,情绪也随之上来,边说边往孩子嘴里塞饭。你提醒她,得到回馈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是怕孩子饿着,我不管谁管,你看最近都瘦了”</p><p class="ql-block">“健康的瘦也不是坏事”</p><p class="ql-block">“小孩子瘦了会健康吗?”</p><p class="ql-block">你说这不是情绪抬杠,又不是回到原点“孩子吃饭墨迹”的问题还是没解决,持续蔓延日复一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能怪孩子吗?孩子心中的每一颗种子都是父母播种,会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什么样的种子决定孩子心里开什么样的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做父母示爱也有时区,并不是分分秒秒都要展示你多爱多关心孩子,生活中的细节在于父母双方的配合与观察,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孩子更好的方式方法,育孩没有公式和模板照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氛 围</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快,回到家里就墨迹呢?</p><p class="ql-block">1、同伴比拼的心里作祟</p><p class="ql-block">2、环境决定了食欲</p><p class="ql-block">3、老师与家长的区别</p><p class="ql-block">4、学校没有零食</p><p class="ql-block">你说对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待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剖:</p><p class="ql-block">一家人吃饭有孩子的情况下尽量少说话,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要有吃饭的样子,即使那一餐食欲不好,也要装模作样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也有好强心,也想比父母亲先吃饱,父母也可以时不时让孩子先吃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每次觉得自己最最后一个,也无所谓快慢了,所以敦促也要无形鼓励,善意的给他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饭桌上不摆与吃饭无关物品,只有菜和饭,别把什么饮料、牛奶、零食…摆在桌上,幼儿园的餐桌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即便是水果也只能饭后端上来,不要掺和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和家长的区别,回家想争宠,但饭点不能宠孩子,把宠放在心里,不要老是问这个喜不喜欢,那个爱不爱吃,在学校有没吃饱……等等的话。过份关心,成了“老子天下第一”,挑食、摔筷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不要摆着琳琅满目的好吃零食,物以稀为贵,不要浪费,不要把疼爱放在零食上,别囤。如今社会买东西还不够便利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到培养时间概念,父母双方配合,了解孩子习性,用细节引导。今天付出多少,他将来得到会更多,成长是一条单行道,过站就回不去了,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是生活中得出的体会,总结的不一定全面,希望能给予读者一些帮助,点亮共鸣,喜欢就收藏分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风在起:写作只是对生活历程的记录,一个思考和回顾生活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的过程,和自己握手言和的过程,学会与世界和谐共处,然后才能更好的继续前行。我对写作不是想影响什么,也没有感动天感动地的文笔,只想安顿自己心灵有块静地,宁静抒发不被惊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