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参观了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陈望道 先生的故居,重温“真理的味道”,触摸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陈望道故居从信仰之路开始吧,告诫后人要传承信仰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循着陈望道爷爷追求真理的脚步,我在陈望道故居“寻找初心”。陈望道爷爷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理想的坚守。我们要始终学习陈望道爷爷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担当起时代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陈望道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1920年5月,陈望道带着翻译好的译文来到上海,1920年8月,在上海成裕里12号秘密建立的“又新”小型印刷所里,《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开始印制,完成了中国第一本全译本的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适逢其时,马克思主义随之在中国落地生根,对大批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从此未改变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这面印着习总书记语录的墙,是共产党员的宗旨。陈望道正是因为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像这样为人处世的原则,才获得了世人以及习总书记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在那个年代“ 蘸墨吃粽子 ”墨汁固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在这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革命先辈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为国家和民族谋出路,不断上下求索、奋勇拼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