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颂月</p><p class="ql-block">收集资料:邓影桐</p><p class="ql-block">神舟十一号</p><p class="ql-block">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p><p class="ql-block">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p><p class="ql-block">宇航员:景海鹏、陈冬</p><p class="ql-block">简介: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p> <p class="ql-block">神舟十二号</p><p class="ql-block">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p><p class="ql-block">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p><p class="ql-block">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p><p class="ql-block">简介:据了解,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它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单模块空间站可以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空间站不具备返回地球的能力。中国空间站在2021年9月17日成功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p><p class="ql-block">照片</p> <p class="ql-block">手抄报制作</p><p class="ql-block">完成者:吴幸枝</p> <p class="ql-block">二、向国旗敬礼</p><p class="ql-block">完成者:赵韵熙</p><p class="ql-block">在世界的东方有条巨龙,他的名字叫做中国。脚踏在坚实的中国大地上,黄昏给房屋镶上了一圈耀眼的金边,地上那星星点点的光斑,仿佛是祖国走过的风雨中留下的脚印,当铿锵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耳边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我们迎来了祖国的七十四周年,七十四年的披荆斩棘,七十四年的风雨兼程。我们很荣幸出生在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在我们感怀如今生活的同时,不禁想起了七十多年前的祖国。在那时,我们的祖国还是物质匮乏、比较贫穷的国家。而那时的东北还处于千古荒原北大荒时期,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数百万人投入了黑土地的怀抱。“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1957年,王震将军带领了10万的转业兵扎入了这片亘古荒原,拉开了北大荒开发的序幕。紧接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在这里成立,大批的有识青年加入了这场特殊战役之中,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绿色的北大仓。这段历史说起来很轻松,可是只有真正见证这段历史的人才理解这其中的不易。“搭帐篷支马架,挖野菜,啃冰馍,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就是他们拓荒生活的真是写照。组建之初的建三江,90%的土地都处在沼泽中水流量几乎近于零,而这时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这种旱作物,但这种平坦低洼的地势造成了耕地排水困难,这个“十年九涝”问题引起了上级的重视,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带各部委的有关人员来到建三江视察,指出“要想办法治涝,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早路走不通走水路,用水稻治涝嘛。"领导的视察对建三江起到了一次命运的转折。从这开始,建三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经过不断地探索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三江终于走上了金光大道。这是一条凝聚了建三江20多万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探索出来的"金光大道",这个壮举将牢牢写入建三江的史册。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了黑龙江这一片黑土地,习总书记在考察建三江的重要讲话中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八个字,这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责任。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旅途。做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记自己是一个北大荒人,牢记作为北大荒人肩上的使命,认真落实好总是记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农业本职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捧在手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我们,今后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勤奋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垦区的丰硕成果,来回报总书记的垦区的关怀与厚爱。</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只有尊重历史敬畏过去,才会珍惜当下赢得未来。建三江走到今天,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这条路走得艰辛曲折,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继续发扬前人的刻苦精神,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投入美丽三江的建设,投入伟大祖国的建设!“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浪在海的依托下使海变得坚不可摧;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下也应让祖国变得繁荣壮大。"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努力,上下一心,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三、阅读一本好书</p><p class="ql-block">完成者:陈靖妍</p><p class="ql-block">心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心得《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其中比较打动我的是《南极争战》。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南极争夺战》里开篇描写:20世纪俯望下的世界没有秘密,所有陆地都已经被探索过了,行。一代人以如今已奴颜婢膝足马力驶向了寻最遥远的海洋也有船只在破浪航前还默默无闻的自由欢乐的地区地为欧洲的第要服务,轮船开找了许久的尼罗河的源头;第一个欧洲人半个世纪前才看见的维多利亚大布顺从的用它的水利发电,亚马孙河两岸最后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的稀疏了;唯一的处女地一西藏,也已被敲开大门。专家描写古代地图和地球仪上那“人迹未到的地区”未免夸张。然而直到本世纪,地球还有那么一个最后的迷,在世人自光之前隐藏她的羞涩,这就是她那被肢解,被折磨的躯体上两个很小很小的尚未遭到人类的贫欲茶毒的地方-—-南极和北极。这两个几乎没有球躯体的脊梁骨,千生#物,没有知党的小点是地万年来地球以它们为轴线旋转着并守护着它们,使之保持纯洁,未被摩的秘密之前读。她在这最后饥起坚冰的壁垒,召唤永久的冬天充当上士防范贪之徒。严寒和暴风雪有如不可逾越的城墙封锁进入的通道,死亡的恐惧和危险迫A勇士却步。甚至太阳也只许匆匆看一眼这封闭的地区,从来没有人见过那里的情景。虽然在各种大片里我们都看到过南极的描述,比如《美国队长》驾驶的飞船坠毁在南极,《变形金刚》源头也是在南极发现钢铁巨人,但是那都是杜撰的。苏威格在这里要描述探险家在南极的勇敢探索。最终主角—--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企图第一个踏上南极极点的梦想失败了,因为挪威人先他一步。大自然的残酷,让我们意识到人的所谓主观能动性很有限。</p> <p class="ql-block">四、看爱国电影</p><p class="ql-block">完成者:成炎均</p><p class="ql-block">心得:观《长津湖》后感</p><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上映了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长津湖》。电影以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为开端,接着播了毛泽东、彭德怀等成员为了不让美军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便只好让战士们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长津湖作战。</p><p class="ql-block">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军有飞机加坦克,而且人数也多;而我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没有棉衣,没有食物,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下被冻成冰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是如何打败美国的呢?是决心,是勇气!正如片尾美军说的话:“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p><p class="ql-block">电影中一共有三个地方让我感动。一是中国志愿军在前进的路上,突遇两架直升机,这时前无草,后无山,只好躺在石头上假装“尸体”。可美军的两个飞行员为满足一已之乐,竟炸起了“尸体”。伍千里看到后十分难受,可为了以少保多,安全抵达战场,他们一个个也不敢动,只得遵守纪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志被炸死。二是在一次重要的作战中,雷站长为了救战士们,把美军的信号弹装到车上。开出很远时,自己被美军的飞机炸死了。三是美军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些人以为是埋伏,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守得太久,成了冰人,但他们依然有坚定的眼神。这使我感动不已。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国泰民安的时代里,但永远不能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那时的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正如毛泽东说的:“这一战真不想打,可为了百年盛世,还是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呀!”</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决心和努力,维护祖国的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