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里的笔墨精神!

张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来源:书画家</b></p> <p class="ql-block"><b>所谓山水画中的“笔墨精神”,是指山水画家通过手中笔墨的随意挥洒,有意无意的寄托自己的人生和绘画理念。它以笔墨为基础,以意境为宗旨,倾注画家的思想和才情,进而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nbsp; 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仅仅要以笔墨的技法作为创作基础,更加需要艺术思想和感情的投入,前者是形,后者则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可见真正的笔墨精神。&nbsp;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且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并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画论,使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体系,笔墨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nbsp;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是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自六朝以来(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山水画都以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为主。到了五代,水墨山水画开始日益成熟,经荆浩进一步发展,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并对水分运用更加讲究。荆浩认为山水画应笔墨并重,才能画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境。他自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将吴道子和项容两位名家的绘画技法融合到了一起,开创了笔墨并重的技法。&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山水画里的笔墨并重的技法经荆浩发展后,到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宋代趋于成熟,至元、明、清时期绘画法则和绘画体系已日臻完善。以荆、关、董、巨为首的北宋四大家和以刘、李、马、夏为首的南宋四大家,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线条和水墨高度结合,笔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明朝徐渭的笔墨个性激情,独步画坛,而与他同时期的董其昌则在笔墨上融进抽象的趣味,创作出新的审美情趣。清代画家石涛和八大山人,用墨的技法变化多样,既有“惜墨如金”,又有“泼墨如废水”;既有画家自身的功夫和修养,也兼具物我交融的笔墨关系。 笔墨作为山水画的要素之一,在表现山水意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蕴含着中国画的古法气韵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通过笔墨可以看出艺术家胸中之灵气,体察画者之胸襟。 笔墨从单纯作为表现技法上升到笔墨精神的“沉稳”、“厚重”、“淡静”、“秀润”等等属性,这些都是画家表现笔墨精神的心境。作为精神的笔墨,要求画家的表达可以由纯粹的“技”提升到“道”的高度,才能把物象转换为上述各种属性。笔墨是画家自我修养的表现。笔墨自身就是审美的凭据,同时也是精神修养、人品和气质的反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画始于墨,墨始于笔,笔始于腕,腕始于心。从而形成以心运手,以手运笔的笔墨运动规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清人龚贤讲,“墨气中见笔法,则墨气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笔墨非二事也。”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内容是从书法中来的,古人通过临习书法,掌握书法用笔,了解汉字结构,书写时的起笔、行笔、顿笔、收笔等书法规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画的用笔。用笔需有虚有实,如用线时实入虚出,虚入实出,用笔的干与湿、浓与淡、连与断等,都体现出笔墨虚实的重要性。清人恽寿平指出:“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是矣”。他认为作品灵动、流畅、神气浑然即是天工,也是神来之笔,这些都是用笔虚而产生的,要笔笔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笔墨集中地反映了山水画的绘画精神,通过毛笔的灵活运用,如中锋、侧锋的变化,运笔的快慢、提按、顿挫、转折以及墨的浓淡、干湿,巧妙地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形状、动态。 中国山水画从技法可归纳为勾、皴、擦、染、点。勾就是勾线,即用笔勾出绘画对象的外形轮廓,勾线在绘画中总是摆在首位的。皴和擦就是在描绘对象的外向轮廓上,用毛笔的中锋或侧锋进行皴擦。"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这说明用笔皴擦的作用在于使山峰分面以显立体感。古代画家在画山水时会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不同的山石,比如董源的披麻皴,王蒙的牛毛皴。染就是用墨的干湿浓淡进行积染,点就是最后用笔点叶、点苔、点树、点山等略加修饰调整,二者都是用以调节墨色浓淡,控制画面墨色效果。综上所述,画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总是离不开笔和墨,因此,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实质上可以说是用笔用墨的问题。作为工具和材料来说,毛笔和墨不过是两个极其普通的东西,但用这两个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却可以绘制出美轮美奂的物象,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世间美景尽收眼底。 从格调来说,笔墨精神的体现需要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生活阅历。技法和格调需要画家有机的结合,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仅仅要以笔墨的技法作为创作基础,更加需要艺术思想和感情的投入,前者是形,后者则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可见真正的笔墨精神。石涛在《画语录》中,云:“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浑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总之,要想更好地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b></p> 欢迎观看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