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滇缅路,牢记抗战史

佐科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在缺乏机械化工具的情况下短短九个月完成(连英美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这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曾经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滇缅公路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人不惧艰险、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也将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滇缅公路通车85周年,由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主办,漾濞县人民政府、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星户外运动协会协办的“重走滇缅路,牢记抗战史”系列活动(自行车、摩托车、徒步等)在国庆节期间拉开了帷幕,我有幸参加了“漾濞段”28公里公益徒步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滇缅公路漾濞段杨梅岭道班开始,经过太平乡滇缅公路遗址、小尖山纪念遗址,最后到达胜备桥,共计28公里。</p> <p class="ql-block">据统计,滇缅公路漾濞路段全程63公里。1935年,漾濞县共有人口近3万人,修路中,征用民工1.8万人次,共出勤85. 59万个工日,实作土方55. 61万方。许多人甚至为滇缅公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尽管沿途的秋阳有一些爆晒,队员们要克服辛苦、汗水和长距离的跋涉,但当大家汇集在胜备桥,情不自禁唱起《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所有的感慨激昂都凝聚在了共同的自豪和祝福里。</p> <p class="ql-block">如同保留在太平小尖山的“前进”摩崖石刻一样,“前进”,是鼓舞当时筑路工人的号角;“前进”,是各族人民竭尽“匹夫之力”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勇气;“前进”,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忘历史奋勇向前的呐喊。让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p> <p class="ql-block">美篇叙述说明文案引用于“腾青的小屋”美篇文章,在此特作说明并作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