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杜杰是我的老师。老师近来画了不少画,让我给写个文章,我试着有点得意而又精神焕发,学生能给老师写个评语,既是麻雀抬花轿——担当不起,又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头一回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读高中的我们迎来了刚刚中专毕业的杜老师,和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一般大,有个别的同学比他还大一岁。年轻的杜老师教着年轻的我们,也教成了哥们姊妹。</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中之二》</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后,我们班的同学聚会都习惯的邀请杜老师参加,学生已是半百之年,老师已是知天命五十挂零。一个桌子坐着的师生,闹腾起来同学有时候忘了杜老师的存在,好在杜老师有半个耳朵听不见,你喝你们的,我吃我爱吃的,好听的就听两句,不好听的就海吃一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中之三》</p><p class="ql-block"> 是在三年前的一个夏季,我组织了一个写生活动,临近开始的头一天晚上接到杜老师的电话,说他要来写生。老师要来参加活动赶紧的周知各位画友,我的老师要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中之四》</p><p class="ql-block"> 大家充满了期待,第二天等来了派头十足杜老师。开着福特全顺改装的油画专用写生房车,车门上带着风行油画工作室的标识,穿戴打扮时髦的杜老师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一》</p><p class="ql-block"> 半晌的时候,一个朋友过来问我:那哥们真是你的老师?我说:怎么了?老师还有假?是亲老师啊!我觉得他问得话里有话,赶过去看了看正在写生的杜老师。我的乖乖,画画的家把什齐全,遮阳帽遮阳伞齐备的杜老师,居然把大好河山涂成了山河破碎。我这亲老师回过头来对我说了句:头一回画,是头一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二》 </p><p class="ql-block"> 原来扔下画笔快三十年的杜老师这是在头一回出来写生啊。我这当学生的现场教学,我告诉我的老师,你该怎么构图,该怎么调颜色,徒弟现场教师傅,这叫天翻地覆慨而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三》</p><p class="ql-block"> 我没想到的是,已过半百的杜老师一发不可收拾,后面的几年间,近乎痴迷的迷上了油画,更为难得的是他谦虚好学又不耻下问,我也时常得意洋洋的给他指点一二,心中 </p><p class="ql-block">我是那个嘚瑟哎。</p><p class="ql-block">杜老师随我组织的渤海走廊万里行写生活动,跑了六个省二十个县,一去一个月,一去万里路,开了一路车,学了一路画。他逮着机会认识了更多老师,直到今天,他都在感激周赤舟、姚夏宁、史国强等诸位教授,他说:从教授的身上,不只是学到的绘画这个专业,更学到的人品和对专业的敬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四》</p><p class="ql-block"> 杜老师开着他的福特房车时常拉着我外出写生,老师成了司机,我也发过一个朋友圈:当年教我专业的杜老师,开着车去写生,他是开车的,我是坐车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不是也是说得我们师生二人。</p><p class="ql-block">杜老师把家里的一楼改成了自己的画室,认真的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活动,积极的送画参加一些展览,低调的见人就请教,见画就问作者,问这问那,把自己问成了专业。</p><p class="ql-block"> 是在今年的暑假,杜老师给我来电话,说是要去太行山写生一周。到了太行山,杜老师支上画箱,一发不可收拾的杰作频出。我看到了他的朋友圈,也看见了他在太行山的系列作品,大出意外之余赶紧转发给几位同事来看:看看来,看看杜老师,去了太行山,打通了任督二脉,招数不同凡响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五》</p><p class="ql-block"> 作为学生,我实在不敢点评老师的画作,我只是觉得他在这个年龄段居然如此的勤奋好学,那就依旧是学生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杜老师去了淄川峨庄,我也因为公务去考察学生写生基地,国庆假期,我在峨庄又遇见了他。杜老师带着我去看了他近几天创作的一排80×80㎝的画作,从构图到色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短短三两年,实在不简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油画</p><p class="ql-block">《鲁中峨庄印象之六》</p><p class="ql-block"> 我确实不敢去点评老师的画作,我敬佩他的执着,佩服他黎明即起不洒扫庭除却执笔画布的韧劲,他一只耳朵听不见真好,他听不见琐事扰耳,听不见杂声乱心。他一只耳朵听得见也好,听得见诤言指引,听得见好话舒心。</p><p class="ql-block">有些话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是一份修炼,杜老师左耳朵听不见右耳朵在选择性的倾听中把专业得到了提升,这更是一份修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两次进山两次画作,顺序渐进,梯次提升,山中出杰作,我的老师叫杜杰。</p> <p class="ql-block">文:王远</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受教于老师杜杰</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随老师杜杰学艺</p>